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小时候——写给70后之“银幕童年”
  • 管理
    作者:蒋韶华 发表时间:2013-09-23 18:36:5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是的,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生活,很大一部分就是守在收音机旁听相声、听评书,再就是看电影。大家一起去看电影,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就是这样被链接、被浓厚。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影片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难忘的童年,难忘的电影。今昔对比,我们在日益丰富的同时,又不断缺失着什么……深思啊!作者以充满回忆的笔触回忆了“银幕童年”,文笔清新自然,夹叙夹议,使得文章相当饱满。欣赏,问好作者!

    小时候,业余文化生活少得可怜,没有电视,家家只有一台收音机,除了听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等名家评书外,唯有看电影是件令我们孩子激动的事情。

    七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鲁中的一座小山城,单电影院就有十几家——文化宫、区电影院、人民剧场、颜山电影院是城区主要四家国营电影院,还有电机厂、山耐、水泵厂、酸厂、夏庄煤矿、54831部队等影院分布城区各地,我也都去过这些影院看过电影。那时的电影院,高台子,大门面,进去是宽敞的前厅,座位分单双号,左单右双,按位置进出影院内门(单号门、双号门),进门之后要严格按电影票号牌对号入座,电影开场之后,还有工作人员时不时查票验证,规矩得很。也有顽童想混票进场,大多不是被堵,就是因无座被赶出场。

    记得那时候电影票最便宜的当属学生票,只有5分钱。成人票,还得是看宽银幕彩色电影也就1毛5分钱的价格。学校组织的多,父母单位也时常发福利票。于是,看电影是经常的事情,也是一件维系我们这代人童年欢乐的难以割舍的情怀之一。

    看电影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改善精神生活,也是打牙祭的良机。唯有在看电影的时候,能有充足的理由问父母要几分钱零花钱,夏天时可以花三分钱买支香蕉冰糕(所谓的香蕉冰糕其实就是用香精调制的冰块),花五分钱就能买支上档次的牛奶或豆沙冰糕,亦或是去水摊子上买用各种食色与糖精调制的所谓饮料喝;冬天记得看电影时买的最多的就是小脚老太太小摊子上的美味小吃,地香豆、五香花生、葵花籽,还有一种用爆大米花粘起的小球,上面点缀着红绿两种颜色的“青红丝”,分外惹眼。

    几分钱,就会装满一上衣口袋,边看边吃,美滋滋,香喷喷。

    那时黑白电影少了,有也是战争的老片子,例如《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

    战争片也好,故事片也罢,基本都是我们愿意看的,没有题材挑剔之说,也没有情节好坏之分,看的是精彩,图的是快乐。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去影院不看电影,单坐在那偌大的影院中,就是一种天大的享受,更谈不上现如今的“巨资大片”、“贺岁大片”之说。

    有意思的是,很多男孩子看完战争片,会把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引入游戏中。我们小时候男孩子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叫“中国打美国”,一帮扮作正义的中国冠名以“咱好”(正面角色),一帮装成邪恶的美国冠名“他坏”(自然是敌对派),木枪小棍当做武器,犄角旮旯就是战场,“口技”是游戏中枪声炮声的独门效果,你争我夺,你撵我跑,有时候角色过于投入,满地打滚,上墙爬屋是寻常的事情,游戏气氛好不热闹。单听“中国打美国”这名字,你就能感觉出那个年代的特殊烙印。

    而女孩一般会把电影中的角色融于她们的专属游戏“过家家”中,俏皮可爱,情节生动,而且游戏语言都是活生生的普通话,有时候能为谁当妈妈,谁当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以轮流扮演,折中让步,才使得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装妈***必定会有模有样,不然,就面临着被换下来的可能,当孩子的却心不甘情不愿,不是撅嘴就是扛腮,心里必定在为矮人一辈而不服气。

    足见当时电影在我们这些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

    但大多数是看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是曾经在山耐电影院看过两场科幻片,一部是“译制片”《未来世界》。了不得的画面,满眼是机器人,故事情节已经忘记了,但现在只想起在那部电影中,一个好端端的人走来,把整个脸面拿下了,里面全是电子元件,神奇得可怕。

    还有一部是《珊瑚岛上的死光》,特别佩服那位驻守珊瑚岛上花白头的老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激光武器,一束激光过去,就能把一艘轮船摧毁。好奇的是老科学家的研究室,门全是电动的,一按电钮,门就开了,惊的瞠目结舌,感叹世界上竟有如此的高科技。放到现在看,那当然是极普通的技术,如今人走到门口,不按电钮,门照旧自动开关。时代变迁,科技也在进步。

    除此之外,还特别爱看喜剧故事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是宣传全民健身的喜剧,《瞧这一家子》是宣传计划生育的喜剧,还有《真是烦死人》、《小字辈》、《小小得月楼》等,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最喜欢的要算反特片了,让人毛骨悚然的《蓝色尸体》,揪心胆寒的《405谋杀案》,达式常的《东港谍影》、刘晓庆的《神秘的大佛》,《冰山上的来客》中的“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一双绣花鞋》中,那双露于帘后漂亮地让人毛发倒立的绣花鞋等等都已录入记忆的CPU,无法忘却。

    后来《少林寺》的上映,改变了我们电影喜好的规律,武打片开始占据电影市场主流。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录像厅,电影院开始维艰经营。到如今,电影又成为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品,但忙于工作,奔于生计,很难再走入电影院了。孩提时经常光顾的那些电影院,也随着城市的改造而大多消声觅迹。

    但现在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确是我们最幸福快乐的事情。与如今丰富多样的娱乐生活相比,虽没有灯红酒绿、莺歌燕舞般的酣畅淋漓,但却有我们这代人钟情于那张雪白幕布上的特殊情怀。一部部缤纷炫彩的电影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像是车窗外急速后退的外景一般逝去,但永久驻留的是70后人对欢乐童年的深深眷恋。

    何况那个时代的许多优秀影片周正了我们这代人向善做人的禀赋,影片中的诸多英雄人物也影响了我们70后这代人独特的价值取向,沉淀于一生的轨迹中,不曾泯灭,或许这就是70后人电影中的童年最大的人生收获。


     
    赞6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峥嵘岛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沉默在幸福里的谎言 下一篇:爱情,它是个谜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