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寻找父亲——读吕新长篇小说《掩面》
  • 管理
    作者:子岱 发表时间:2013-10-02 14:26:57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作者的书评散文令人钦佩!文字流畅,措词精炼,逻辑周密,思想深刻,寓意悠长。通过对小说《掩面》的阅读、分析、评讲,进一步给读者展现和揭示了那个非常时期的历史本真印痕。运笔沉稳、自然,结构合理,表达准确、完整。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事例引论,给读者的感觉非常自然、精辟、到位。“父亲是一座山,他的厚重的存在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去的,任何人也都不能把他从儿女的记忆里抹去,对他的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我们不可以随意地给以怀疑、肢解与歪曲,更不可以轻易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寻找父亲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那个被称做父亲的人了,而是有了延伸,有了拓展,因此小说《掩面》的旨意就很深远了。”画龙点睛,哲理深邃,启迪良知,引人深思,令人感叹。另外,作者的文章首尾呼应,伏笔悬念的设伏恰到好处。笔法艺术、独到、老练,别具匠心。精品美文,欣赏推荐。

      吕新的作品我是读过的,再次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立马就想到了余华、苏童、孙甘露们,再往前我还想到了马原、洪峰们,在我的阅读体验里他们的创作有着一些相似的东西。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阅读记忆,现在我读到的是吕新新近发表在《花城》杂志2013年第五期上的长篇小说《掩面》。

      “掩面”,这两个字也能做小说的名字吗?读完了这部长篇后我仍然对这个名字放心不下,不得不多了一点思考。我知道“掩面”是一个成语的一半,比如“掩面而泣”、“掩面鸣筝”之类,那么作者在“掩面”之后到底想说什么?小说读完之后我想他想说的应该还是“掩面而泣”吧?“掩面而泣”,百度词典里的解释是“捂着脸哭,比喻人遇到极其难过的事时哭。”那么小说里的人物有哭泣的吗?没有,一个也没有,不仅如此,而且还相反,他们当中有的人还豪情万丈,热血澎湃。

      这是一部结构很有特点的小说。作者是一个陈述者,而小说的叙述另有他人,他们身份明确的有四个,他们一个是将军级的老革命,一个是因为有问题而被派去向阳农场养猪的“原革命同志”(姑且就这样称呼他吧),一个是曾经做地下工作的新华书店店员晏永和,一个是革命壮志冲云天的“革命阿姨”(也姑且这样称之),还有一个身份不是太明确,从内容来看她好像是“小姑娘”或“小同志”下放所在地的一个关心她的阿姨级的朋友。四个或五个叙述人从各自所接触到的时间段叙述了一个人完整的一段人生经历,这个人叫孙渡,在他参加革命和被革命队伍打入另册的不同时期又分别叫做黄晟、白莾、刘高张。他是“小姑娘”或“小同志”的父亲。

      “小姑娘”或“小同志”是孙渡的女儿,1950年出生,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的时候她游离于革命的洪流之外,踏遍全国各地要去找她一直失踪着的父亲,于是她所找到的四个叙述人向她讲了她父亲的一段人生故事。从结构来看,小女孩当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只是故事的串联者。她没有名字,老将军称她为“小同志”,别的人在叙述中称她为“小姑娘”,但通过叙述人简单的和她的对话(小姑娘的原话没有直接出现)内容看,她的形象还是很清晰的。她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为找她的父亲到处奔跑着,思想上和对问题的看法上有些独立性,没有被她所处时代的思潮完全左右,后来在寻父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到农村广阔天地里做革命知青去了。

      小说的主人公是孙渡。他原是一个留学海外的学生,学的是哲学,后来在同学的鼓动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做的是地下工作,为了获得一项重要情报他的几个同志牺牲了,而这时日本投降了,那收集到的原本很重要的情报就变成了一堆废纸,同志的牺牲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变成完全不必要的了,因为战争形势的风云突变谁也预料不到,所以同志牺牲的责任照说是不应当有人去承担的,但是组织却让孙渡承担了,就这样孙渡同志成了一个有问题的人,被打入了革命的另册,成了革命的对象。并且,据那位“革命阿姨”说,这个原名叫孙渡的刘高张同志在根据地的时候革命思想就有些问题,他对革命的热情不高,因为这样“小姑娘”的母亲黎锦书同志决定要嫁给刘高张的时候她是竭力反对的,但是黎锦书同志很固执,非刘高张不嫁,很令人失望。从“革命阿姨”的叙述里可见看出孙渡同志的革命思想一直就不太坚定,那么他后来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是很正常的了。有问题的孙渡同志在革命成功后被派往向阳农场养猪,后来有一天被人叫走了,这一走就去向不明、杳无音信了。小姑娘几乎找遍了农场、监狱,都没有他父亲的影子。父亲去了哪里?是个迷,成了悬案。一个人的失踪革命并没有给他的家属和亲人有一个交代,革命不屑于做这样一些琐碎的工作。革命的事,理解的要理解,不理解的也要理解。革命就是这样艰难曲折,就是这样残酷无情。那么小姑娘既然找不到父亲,就只有听“革命阿姨”的话孤身去农村插队,做阿姨想看到的“头发上落着麦秸,腿上沾满牛粪”的“一名真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去了。

      寻找父亲,这是一个极有寓意的故事。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代里,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得到了革命的提炼和纯化,不谈亲情,更不谈孝慈,彼此之间或者是革命同志的关系,或者是斗争批判的关系,或者是无父无子的划清界线的关系。但是,吕新却为我们写了一个女儿寻找父亲的故事,并且那是一个有问题的成了革命对象的父亲,从“小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伦理上的人性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生俱来,哪怕是汹涌澎湃革命风暴也是席卷不去的。就是在小姑娘下放农村以后,听说一个叫拒门的地方有一个放羊的人,“这个人也是一个犯了错误,有问题的人,每天在野外放羊,很少和人说话,头发老长,胡子老长,像是有几年没有剃过。”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也是要去找的,她希望那就是她的父亲,只是这次去找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和她在在一起的一个关心她的阿姨,也就是小说的最后一个叙述人。虽然最后还是失望而归,但是这个举动已经足以说明她和阿姨们对父辈的感情了。不管那个父亲是什么样一个人,不管革命是怎样对待父亲,对父亲的爱是永远都割不断的,寻找父亲的行动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正是这个阿姨教给了她一个新的考虑事情的角度,“世界上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外乎是三种情形:好的情形,坏的情形,还有不好不坏的。”她说。她告诉她可以从好的方面去想,比如她父亲去从事一种不能让外人知道的革命工作去了。“要想他们肩负着重任,神圣而光荣,可能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穿着军装或者便装——雪白的衬衫,笔挺的裤子,正在某一座幽静的小楼前散步,喝茶,正在思考着明天的工作,或者畅想着未来。”就这样,她给“小姑娘”打开了另一扇心灵之门,教给了她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把小姑娘引导到对父亲的信任的道路上去了。

      父亲是一座山,他的厚重的存在是任何人都无法绕过去的,任何人也都不能把他从儿女的记忆里抹去,对他的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我们不可以随意地给以怀疑、肢解与歪曲,更不可以轻易否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寻找父亲的意义就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那个被称做父亲的人了,而是有了延伸,有了拓展,因此小说《掩面》的旨意就很深远了。

      我开头就说过小说的题是含有“掩面而泣”的意思的,谁哭泣了呢?表面看谁也没有哭泣,但是我们又分明感觉到了里面那个寻找父亲的小姑娘或者小同志是哭泣了的,还有与她一同流泪的是我们读完小说之后的读者,我们的哭泣深藏于内心。我们都是“掩面而泣”,这样的哭泣方式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2013年10月2日

     

     



     
    赞5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若愚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阅读批评的堕落 下一篇:感谢吴承恩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