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读后感
  • 管理
    作者:纠结 发表时间:2015-01-29 19:31:02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苏共亡党,以史为鉴,汲取教训,兴我国邦。本站是纯文学交流平台,对政治题材不做详细评论,发表仅供参考,敬请原谅。

      唐太宗曾经因为悼念魏征说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苏共亡党二十年祭》,该书以大量历史文献为线索,将苏共建党90余年和苏联建国70余年走过的道路进行了的剖析,深刻揭示了“苏共”最终“亡党”的历史教训。该书全方位解读和研究“苏共”失败,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党重蹈覆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品读。
      苏共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最初的革命仅仅是群众自发的为了生存而掀起的运动,当年的苏联共产党“本质上其实是被人民群众的革命浪潮推上历史舞台的”。但是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执政党。通过全体共产党员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政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不仅打败了本国资本主义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和武装干预,还建立了强大的苏维埃共和国,为世界共产主义发展竖立了一盏明灯。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领路人,苏联建国后在实现全民就业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社会福利事业方面都曾取得巨大成就,并被全世界劳动者所向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和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强国,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仅仅存在了90多年,执政70多年就被历史的长河湮灭了。
      纵观苏共数十年历史,其在执政中后期的犯了严重错误,违背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建党初衷是其败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丢弃了这一执政基础后,苏共迅速蜕变为党的领导代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甚至以人民的名义谋取私利。作为一个执政党,长期处于缺乏有效监督和批评的环境,忽视了抓党的自身建设,忽视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弱化了干部队伍的管理,丧失了严明纪律,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从中央领导(从赫鲁晓夫到勃涅日涅夫等)开始任人唯亲,从尚裙带关系等,导致苏共执政后期干部队伍出现严重的贪腐行为,许多领导采取是对上欺瞒,对下压制的策略,只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忽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重特权享受,轻国家建设,使得这个工人阶级的政党民心向背,最后走向灭亡。
      另外,苏共党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长期“缺乏正常意见交流,形成了个人迷信的政治怪胎”。纵观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开列宁执政的早期,从斯大林开始到戈尔巴乔夫为止的历任中央最高领导人,忽视“民主集中制”,只“集中”,不“民主”,搞“一言堂”。长此以往,整个苏共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切以领导意志为转移的不健康思潮,导致党的先进性、代表性被“领导”的思维代替。不注重学习思考,长期发展下去,变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放弃了先进思想理论的学习,只知迎合,不思进取,最终耽误和牺牲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
      其三,苏共在带领国家抓经济促民生时出现严重失误。由于苏共党内因历史原因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清洗”运动,造成党和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才被抓、被杀,懂经济会建设的精英大量损失。在党的大环境下普遍不懂、不愿抓经济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一门心思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搞军备竞赛,倾举国之力抓军工生产,变成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而另一边,放弃国家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设工作,除开军工以外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力低下,国家经济陷入低迷;人民生活水平陷入困境,市场物资匮乏,农副产品供应严重不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下降严重,一段时期甚至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一边是人民群众为了生计奔波,排队购买生产资料和食品成为家常便饭;一边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享受着自己的特权,享受免费别墅、免费汽车、进口食品等等。。。当党的领导忘记了人民群众的疾苦,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社会公正”,“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抛弃”,最终失望的人民群众放弃了这个工人阶级的政党。人民群众从“十月革命”支持苏共转变为九十年代支持叶利钦为代表的改革派,就是人民群众渴望改善生活,提高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诉求。从历史资料来看,虽然叶利钦也是一个享受“特权”的人,甚至超过了他的无数前任,但他懂得利用失望的人民群众反“特权”的心理,以“反腐败、反特权”的先锋旗手面目出现,最终成功推翻了苏共的领导。
      从1991年苏联解体开始,西方就有大量的评论家唱衰中国共产党,认为会不会是“第二个”。按照他们最“乐观”的估计,社会主义中国最长也“撑不过”10年。如今,20多年过去了,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得那些唱衰的预言家,也不得不承认“看走了眼。。。”。今天,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或者是所谓的“愤青”,又或者是一些学者、知识分子,在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上口诛笔伐,群情激奋,其中不乏“愤世嫉俗”的论调。苏共的垮台应该成为大家的前车之鉴:20多年前,也有相当多的人,就是那些“千辛万苦、上串下跳、摇旗呐喊”的人们,他们最终悲哀地发现,“自己本想鞭挞和消除的社会弊端,却倒下了自己的祖国,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其实是站在自己利益的对立面,跟他人一起把国家推下了悬崖”。有一组数据显示,叶利钦上台的1992年,俄罗斯卢布狂泻,从苏联时期的0。6卢布兑换1美元,一年就下跌到2000卢布兑换1美元。到了1997年高达5898卢布兑换1美元,通货膨胀率达到惊人的10000倍。许多原来收入较高的人群,比如知识分子和政府公职人员,节衣缩食存下的几万到几十万卢布,转眼变得如同废纸。整个俄罗斯,到处布满看不见希望的人群。。。这个情景告诉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弊端和丑恶形象,正被别有用心的人或机构极端放大,就是为了挑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为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寻找机会。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应该想到,失去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该看到如今党和国家正在大力肃贪反腐,纯洁机体,构建和谐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党和国家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坚决治理贪腐问题,正是吸取了苏共的教训:只有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才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发展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只有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相信我党能够把苏共失败的教训转变为自己执政的财富,就一定可以带领中国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仓央嘉措 下一篇:壮哉!《建党伟业》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810次
    母亲的甜酒阅3811次
    故乡的树阅3811次
    夏天的回忆阅5798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454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