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碗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4-03 08:56:5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根据考古发掘,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除了形状与现代饭碗不一样之处,是下有碗足,其它趋同。自古自今,吃饭都是头等大事,不管身份高贵还是身份低微者都必须通过进食才能活着。古代人吃饭的用具,上层贵族统治者用的是带足的鼎,鼎为青铜器,以示珍贵;下层被统治的黎民百姓们用的是带足的泥制的陶制碗,代表着臣服。到了商周时代,有了国家雏型以后就开始出现了瓷碗,那是最原始的青瓷制品;除祭祀时的用具有足,盛食物的碗被去掉了碗足,与现代人用的碗大同小异,就只是存在精细度的问题。在华夏文化里,早期与饮食相关的锅碗盆瓢,茶杯酒盅,沙缽瓢羹多为陶瓷;只有砧板,筷子与刷杵,簸箕,撮箕等等与饮食相关的物件为竹木所做。作者在文中反映出来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间生活,并不是新中国的全部,大约那是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要养活比当年欧洲总人口多五倍以上的中国人,历史上就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温饱有余,但人们勒紧裤带,终于度过了那些艰难岁月。在现代社会里,饭碗,除了是盛饭用的碗以外,已经不仅仅只是端在手中盛饭的碗,这个碗既代表着职业,还代表着老板的生意与市场。让我们伴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民间生活的深处,领略到不一样的乡土人文文化与风土人情。欣赏佳作!推荐阅读!

    家家都有碗,人人都用碗,碗是中国人民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它与筷子相配合,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自从火进入人类居所后,岁月留痕,由烧烤支架渐渐发明了土灶,有灶必有锅,饭煮熟了,人类开始可能用手抓着吃,总有聪明的人想到用树枝或小木棒从锅里挑着或搛着吃,只要把饭送到嘴里,什么样的方法,人类都可能试过。经过岁月的积累,据考证,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发明了泥质陶制的碗,以后沿着历史的轨迹,碗的工艺和材质随着中国文明的严谨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碗质朴的形状却从未改变。

    碗是圆形凹心盛食品的器具,在形式上通常接近半球形,有的中间鼓状,内部光滑,外面光滑且带有一些文饰花纹,碗底部有一圈圆形的“碗脚”,这样凳在桌上才平稳,端热菜、热汤时,用左手大拇指勾住碗口壁,四指托住“碗脚”,这样就不显得烫手,也方便进食。

    碗口为什么是圆的,这与文化和历史因素有关,首先圆的,正好与人的嘴唇相配,如喝汤茶,不至于从嘴角处下漏,如果是方的,汤茶就会从嘴角处流下,不信你试试噢!从实用性来说,圆形的碗没有棱角,不易碰坏,易清洗摞在一起,同时容积最大,在使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圆形的碗比其它形状的碗容积更大,能够装更多的食物。再者从工艺上来说,如陶瓷生产中,滚压工艺可以快速高效地制作圆形碗,而方碗则需要更复杂的工艺和更高的成本。从历史文化因素上来看,古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古代的皿、碟或盘子一般都是圆形的,一直沿袭到现在。

    五六十年代,家乡的碗,一般都是粗瓷碗,用“二碗”吃饭,“三联碗”吃粥,或舀汤菜(各地叫法不同),小一点的喝茶用,叫“茶碗”。碗里外都是白色的,很少有花纹碗,俗称“花碗”。这取决于当时的生活水平,即使有工艺水平高的花碗,老百姓也是舍不得(无钱)买的。记得儿时,我们这些小朋友“猜菜”,就是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自己一口菜。有一次,我碗举过了头,不小心碗掉下打碎了,我吓哭了,不敢回家,多亏邻居的小姐姐拉着我回家,我捻神捻鬼地站在奶奶面前,奶奶看我手里只拿着一双筷子,问“碗呢”?“碗打碎了”,奶奶顿时破口大骂:麻雀小(骂小男孩的土话),还有脸回来,随即就是一个“生姜拐”(手指环起来凿头)。现在想想,能怪奶奶吗?求一只碗难矣!

    在家乡,碗打碎了,没办法,倘若碗打成两半,还是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锔起来继续使用。儿时,经常看到“补锅锔碗匠”挑着担子,游走于乡间街头,“补锅锔碗哟……”的叫喊声不绝于耳。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有街边“锔碗”的场景,可见锔碗的历史之悠久。锔,名词,原本是人造金属元素,这里是指一种能弯曲的钉,称钯锔或锔子。锔又可作动词,是指整个“锔碗”的过程。将两半的破碗对接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根据破开的长度,需要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的外壁缝口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细钯锔,也只有钉书针粗细,用小槌子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当然,除了锔碗,还可以锔盘子、瓷坛、瓷杯等。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用金刚钻才能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歇后语。这一流传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行当,现已销声匿迹了。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吃饭用碗,喝粥用碗,吃面用碗,喝汤用碗……,碗不仅是盛的多样食品,更盛的是多彩的文化。吃饭时,四指托住碗底,这叫顶天立地;碗装粗茶淡饭,也能装山珍海味,这是碗的包容;碗能进帝王宫廷内,也能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碗的仁同一视。这一只只小巧的碗,把中国传统文化、饮食审美风尚以及多元的民族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来。

    在中国文化语境里,古来就有“一碗水要端平”,表示公平、公正。不能丢掉“饭碗”,饭碗就是职业。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说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常说的“铁饭碗”,主要指比较稳定且永远不会失业的工作……精美的花纹碗,配上精雕细刻的筷子,已成为墙上的一幅画。不同时期的碗,便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珍品。碗的现代化带来便利的同时,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碗,一个难以释怀的乡愁。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有话对你说 下一篇:家乡咸菜香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家乡的碗阅45次
    湊东老鸭阅42次
    两个人阅8次
    龙抬头阅159次

    热门图文

    • 两个人

      如..

      2025-03-27 13:39 · 8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48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6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7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