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远去的吆喝声
  • 管理
    作者:石荣臻 发表时间:2015-03-18 23:14:4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小商小贩,走村串巷。 补锅补碗,修鞋修伞。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一应俱全,方便实惠。当然,走村串巷并不只是这些,在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农村人的日用品除了有一个农村供销社是真正的为农民经营店子以外,农村人们特别是年纪大人就只有指望着这些小商小贩来满足需求了。作者的文章从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地方落笔,展现出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农村的精神风貌。人们就是那样过来的,中国人的祖祖辈辈就是那样的生活状态。欣赏!期待中更多好作品!

        小时候,村庄最美妙的歌声除了大公鸡的嘹亮报晓声,当数小商贩的各种吆喝声。清晨,公鸡报晓不久,村庄里就会响起“豆腐来——”,“油炸果子来——”,“馍馍来——”的吆喝声,清脆嘹亮的女高音或者浑厚低沉的男中音,吆喝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构成了村庄美妙的晨曲。卖豆腐、油条和馒头等的小商贩,每天半夜就得起来忙活,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一包包豆腐,一筐筐油条,一笼笼馒头,经营者就会挑着或者用小车推着,伴随着抑扬顿挫的叫卖声,在村庄里来回兜售。小时候,村庄的豆腐几乎都是用黄豆来换,一斤黄豆换二斤豆腐。听到卖豆腐的到了家门口,村妇端出一瓢黄豆,卖豆腐的常常是麻利地称好黄豆,然后切好豆腐,说道:“看我这豆腐多结实,再炖也不掉渣。”买豆腐的村妇用手指按按豆腐,也随声附和道:“嗯,就是,明天早晨还割你的。”卖油条和卖馒头的,也是用小麦和玉米来换为主,极少有支付现金的。清晨的吆喝声,大体就这么几种,也都是本村或者邻村熟悉的乡音,听起来既亲切又舒心。很多时候,吆喝声常常扰乱了美梦,即便这样也不感到心烦。

        吃过早饭后,村庄里的吆喝声渐渐地变得复杂起来。卖豆腐和油条的小贩,大都已经卖完回到了家,个别还没有卖完的,此时也没了先前的底气,有气没力地吆喝几声,大都是靠踹来销售。“他婶子,就还有一斤多豆腐,都快成了石板了,便宜点卖给你,俺好回家吃早晨饭。”“恁嫂子,还有不到二斤油炸果子,你留下吧,俺还等着赶集去打果子油。”卖馍头的眼瞅着还不算少的馒头,自叹道:“不卖了,吃了饭再出来吆喝。”村庄的晨曲渐渐结束了。

        伴随着晨曲的结束,一曲曲更美妙动听的歌声相继登场。此时,村庄的叫卖声常常没有规律,大都是外地口音,南腔北调,在村庄里格外引人注意。村庄常听到的是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师傅扛着一个全副武装的长条木板凳,来到村口,便扯起嗓子吆喝起来:“磨剪子来,戗菜刀——”那“刀”字喊得很长,在尾音还没有落地时,大姑娘小媳妇们就拿出使钝了的剪刀、菜刀围在磨剪子的担子前,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要是谁的剪子让师傅夸上一句:“这剪子钢口好,锋利,好使!”剪子的主人就高兴起来,免不了炫耀一番:“这可是俺的嫁妆,在俺娘手上就用了好几年啦!”

        村庄里最常听见的吆喝声,还有“锯锅——锔盆——锔大缸”,听到吆喝声,人们就会端来带纹的或者摔成几块的瓷碗和泥盆、泥缸,锔匠接过碗盆,左瞧瞧,右瞅瞅,随即就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伴随着敲击声,有时还会来上一句似唱非唱的吆喝声,夹杂着村庄妇女的欢笑声,穿越村庄的喧闹,能听几里路远。

        初春时节,村庄里吆喝声飘荡着最多的就是“小鸡吆,卖小鸡吆——”,前一个“吆”婉转带出一个下坠的“好”音,后一个“吆”上扬长音,吆喝起来很动听,只要一听见吆喝声,齐呼啦就会围上六七个家庭妇女来。小时候,卖小鸡的常常是赊账销售,就是买时不用支付现金,待到过了麦季,卖小鸡的再来收小鸡钱。卖小鸡的,大都是外地人,要账很黏糊,一般不会扑空。那时候,人们虽然手头不算宽裕,但都很讲信用,即使手头没有钱,邻舍家借借,也要还上小鸡子账。后来,人们遇到要账比较黏糊的人常说:“你这人,怎么和要小鸡子账似的,我又欠不下你的!”其实,欠账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人家赊账是为你行方便,来要账时理应痛痛快快,对人家要账的再说三道四,甚至是百般刁难,实不应该。

        小时候,常来村庄的还有一种摇拨浪鼓的小贩,连摇拨浪鼓带吆喝。一只手不断地摇晃着拨浪鼓,伴随着鼓声不时地吆喝几声:“换针换线,换锅换盆哩——波!”“哩”的后音长,“波”猛地打住,比较响亮。其实拨浪鼓一响,人们就知道卖什么的来了。他挑的挑子前面是个由玻璃分隔成多个格子的箱子,格子里放着针线、手镯、香皂等,也有小孩子玩的琉璃蛋,后面装着盆碗,还有换的废品。当年,这些小商小贩的到来,给偏僻的村庄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用品,不一样的腔调但一样朴素的吆喝声经常穿行在街道上,萦绕在树庄的枝丫间,构成了村庄独特的乐曲。

        后来,村庄里的吆喝声,渐渐地少了,有时好几天也听不到吆喝声。即便是有吆喝声也失去了过去那悠扬动听的味道。越来越多的吆喝声不再是小商贩本人直接发出了,而是事先录好了音,用一种能够循环放音的小喇叭播放。“收旧报纸、废纸箱、酒瓶子,收破冰箱、破电视、破洗衣机。”“修雨伞、换拉链、修理缝纫机、修理小家电。”“换米、换面、换面条。”单调的喇叭吆喝声,不再有悠扬动听的韵味,让人听起来十分烦躁。每当听到叫卖的小喇叭响,总会怀念小时候悠扬动听的吆喝声……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青石板路古韵 下一篇:嘉陵江的三月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31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62次
    三月的春阅35次
    春天游记阅330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33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