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回忆家乡的戏园子
  • 管理
    作者:冰沁雅荷 发表时间:2015-04-10 13:06:5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家乡的戏园子给作者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太多温馨的故事。作者怀着无限的深情详实详尽地描写了家乡戏园子的兴衰历史和乡土文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变化。文字朴实,故事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家乡风情、乡土气息,倍感亲切,令人留恋。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家乡古老的戏园子虽然早已离开了我的视线,背负着厚重的历史和沧桑的岁月走进了历史,只能在我的梦里闪烁和徘徊。但戏园子的故事和在戏园子里发生的一切前尘往事,仍然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也烙印在家乡老一辈的人的心里,成为古老家乡的人们的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家乡的戏园子很古老,老得就像风烛残年的垂暮老者。无法让人们记起它从什么时候来到家乡的,什么时候诞生的,什么时候又是走入人们的视野的,什么时候给人们带来欢娱的。  

        也许有的人早已经忘记了它那古朴苍老的样子,但它给人们在那个年代贫乏单调的生活中带来了的乐趣,怎么也不会被岁月的年轮碾掉。随着现代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的兴起和流行,它带走了曾经的风华绝代和人们曾经的欢乐及记忆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永远地在人们的心中落下了帷幕。家乡的戏园子虽然离开了我们的视野,离开我们生活的舞台,但是它却带不走我们对它的眷念和感念。  旧社会时期,家乡的戏园子是那个时期人们唯一的娱乐场所,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商业场所,这里常常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亚于宋代的“瓦肆”,可以说是台上唱戏热热闹闹,台下集市熙熙攘攘,也是人们在白天忙碌之后的休闲场所,所以一到晚上张灯时节这里是家乡最热闹最繁华的时候,只听见叫卖声此起彼伏,还夹杂着台下看戏人的乌啦啦的叫好声,孩子的嬉闹声也穿插期间着,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台上灯火灿灿,台下灯光莹莹,各种灯光交相辉映,炫目刺眼。戏园子里的满天星星都显得黯然失色,大家都忙的看戏聊天或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小吃摊,谁还有心思和闲情去管星星的明灭和沉浮呢!  

        家乡的戏园子很阔大戏台子很古朴典雅。影影绰绰地记得在高高的戏台前有两个很粗的黑柱子,很引人注目,柱子上的黑漆已基本脱落,露出斑驳的有点腐朽气味的木头,戏台子最前面的两边各有专供唱戏人或伴奏人或后勤管理人走上走下的砖砌的连着戏台的爬梯。那个地方可是观众的禁区,看戏的观众和小孩子不能随便上上下下,否则就会被负责治安的人员呵斥或撵出戏园子,如果哪个小孩子出于好奇不小心爬上爬下,那大人就忙不迭地就骂着吓唬着自家的小孩子赶紧爬下来,好不容易把那个调皮捣蛋使劲踢蹬着哭叫着的小孩子抱下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位子早已经被拥挤的人堆给淹没了,于是就狠狠的打着孩子的屁股,以后就吸取教训把孩子看管好。  

        如果走进戏台子里,你会感到很阔大很空荡,仰着头看屋顶,很高很深,感觉自己就像个小皮影人。架在屋宇的横梁很气派,还雕着花纹,显得古朴典雅。从戏台前台到后台,有一堵墙隔开,墙两边各有一个小小的门洞,供演员出进。当然了,只有把帐幕扯了,才能看见,演戏的时候都用帐幕隔开的。戏台子前台两边往里伸得很深,这里是给唱戏伴奏人坐的地方,演戏的时候,这个地方被帐幕挡住了,看戏的观众一般是看不到这里的,这些伴奏者应该就是幕后英雄了,如果没有他们伴出美妙婉转的乐曲,这戏可就砸了,正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演员再傲气,都傲不过伴奏的。所以演员可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吹拉弹唱的主,所谓好马配好鞍,好戏配好音,就是这个理,两者只有相辅相成,完美配合,才是一台人人拍手称道的好戏。后台无疑就是演员的化妆间和稍稍休憩换人的场所,里边靠后墙有几个化妆台一字排开,后台房屋两边各有一个演员进出的小们,演戏的时候,门上都挂个帘子。我小时候还和几个小孩子拥堵到门口偷偷地窥视过演员化妆呢,我简直看得目瞪口呆,惘想着自己就是某个演员,每次都是被管理人员呵斥着才恋恋不舍地羞愧地跑开的。我那时对这些演员的崇拜不亚于今天狂热的追星族。看着他们穿着美轮美奂的戏服,画着色彩斑斓的脸谱,我梦想着自己也在戏台唱戏呢!我那时对戏曲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只要是周围哪个戏团到家乡演戏,我都是忠实的观众,每次都不拉,简直到了疯魔。曾经我还傻乎乎地去了我们附近的一个县城的剧团考过戏呢,结果唱戏的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为此我还伤心失落了好几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业的渐长,我唱戏的梦想才慢慢淡化。每当戏幕一扯,演员一走我就怅然若失,闷闷不乐好几天,渴盼着下一个剧团再来唱戏。  

        记忆里,周围各县剧团来到家乡唱戏是在80年以后,也就是国家刚刚改革开放那几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剧团就像换走马灯似你来了我走了,最多就唱一个礼拜。这些剧团都是请了三番五次才磨磨蹭蹭的来的,可见那个时候戏曲多红火,多受人追捧。演员都是从县城来的,不习惯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虽然镇里干部把演员当珍宝似的供奉着,给他们提供各方面吃的住的,服务态度周到到家,但还是不能把宝贝似的他们留不了多少天。  

        不到几年功夫,戏台就冷落和闲下来了,虽然有的剧团零零星星的来过几次,但看得人稀稀拉拉的,很冷清,演员唱戏的热情也骤减,过不了几天,戏幕就扯了,演员也失魂落魄地匆匆地走了,他们再也没有以前的风光了。以前他们走的时候,镇上专门派拖拉机敲锣打鼓的把他们送到城外,看热闹的人把演员围得是水泄不通,直到被治安轰走,才给演员让出一个巷道,直至把他们目送到看不见为止,不亚于今天明星被粉丝包围的场面。此后,剧团就再也没来到家乡唱戏了,戏园子从此也就关门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乐风靡全国,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三转一响逐渐进入老百姓的家,听流行乐成为人们消遣的时尚,再加之,歌厅舞厅这些时髦文艺载体的兴起,年轻人都热衷于穿梭到这些新鲜刺激的娱乐场所,谁还掏钱到那拥挤不堪臭气熏天的戏园子看戏呢!新兴的娱乐文化在城乡村的勃起,让古老的戏曲没有了绽放的舞台,后来戏曲不得不把舞台让给了现代文艺,它们不得不重走旧社会时期走村串户的老路了。他们演出的舞台一般都出现在农村过白事的角落,戏曲送到了农村的家家户户,这才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所说的“文艺要为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这才叫人民大众的戏曲。虽然境况不能和戏曲刚刚复出时候的盛况相提并论了,但戏曲却真正走进了老百姓,走入了老百姓的心坎,老百姓当然是双手称道,这也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情,真正享受到了旧社会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待遇。  

        后来紧闭了几年的戏园子的大门被打开了,只见里面荒草凄凄,到处是一片荒凉和破败的景象。镇里派附近村里的人打扫了几天才干净的,原貌又重现在人们的眼前,以前热闹的场景又像梦幻一样出现在人的视线里,眼前似乎又是敲敲打打的开场白开始了,戏幕似乎又拉开了。后来也来了几个剧团,只不过不是唱戏曲的,是表演现代歌舞的,看演出的都是年轻人,很是热闹了一阵子,老年人对这些洋玩意可排斥了,说什么唱呀跳呀地伤风败俗,演员的衣服也奇奇怪怪的不像话,其实演员穿的是很靓丽很扎眼的演出服,灯光一打,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新鲜刺激的现代艺术给家乡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给农村的青年人带来了很多和以前不一样的快乐,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时代大潮流发展的趋势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弃旧迎新,时代的发展和耳濡目染终还是让老年人接受并适应了新时代的娱乐文化。  

        家乡的戏园子还曾承担过其它的任务,比如镇里在此召开全乡大会,表彰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什么的,有时候还召开盛大的全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级人民代表。有时候,这里还召开人人拍手称快的公审大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不法犯罪分子在人民的声讨中终于在舞台上被绳之以法。  

        后来,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戏园子还是在人们的留恋中被推倒了,这里后来被建成了繁华的广阔的街市。旧戏园子的痕迹荡然了无,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终于让戏园子和戏园子曾经发生的故事一起走进了历史的云烟中去……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茹小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我那平凡的人生世界 下一篇:一份意外的聚焦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故乡的雨阅32次
    池塘旧事阅1043次
    回趟老家阅1023次

    热门图文

    • 活法

      出..

      2024-06-25 14:37 · 32次浏览
    • 暑假

      夏..

      2024-06-25 14:36 · 30次浏览
    • 蚂蚁

      四..

      2024-06-25 14:35 · 31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9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7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