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男婚女嫁
管理
作者:鲁公青夫 发表时间:2018-11-16 22:41:5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本篇文章从娥皇、女英的故事讲到现代的婚姻,从中阐述婚姻形式的起源和婚姻成事的发展过程。这当中借以了很多的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来表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必要性,”同时也把婚姻内在的发展过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现在社会的自由恋爱这样一个进步过程用充分的事实给以描述,最后归结到一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结局才是美满的婚姻。谢谢作者! |
有句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对古人而言的,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男的要娶妻,女的要嫁人。在当时的社会,男的到了年龄不结婚就是不孝,女的不嫁就会被说闲话。“不孝有三,无后乃大。”你要是不结婚,又哪来的“后”!所以,对于男女来说,结婚是头等大事,有句老话:“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儿无夫身无主。”男人需要有个女人来帮他理财,否则,男人挣再多的钱,也是守不住的,这大概是天性使然;而女人要有个男人来安身立命,女孩长大该嫁人的时候就应当让她嫁出去,总不能一辈子守在娘家吧,无丈夫没有依靠终归叹息;这种男女结合叫做“天作之合”,是老天爷安排的。我们现在办婚事一般都在中午,从一大早上就开始忙碌,到中午时摆婚宴宴请亲朋好友;而古代都是在黄昏时办婚礼,这与古人认为妇人属阴,所以要晚上结婚才符合天地之道有关,这就是“婚姻”二字婚字的来历。
根据古代历史记载,从伏羲时代开始,即有男女婚嫁的礼仪,到春秋战国期间,婚嫁制度更加完备。婚嫁礼仪,由于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差异,各个时代,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传统婚礼仪式多而复杂,新式婚礼则较简单,但有些地方仍保留传统婚礼的遗俗。古语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自西周以来,就推行包办婚姻。其实,包办婚姻自有它的道理,当时结婚年龄大约在十三四岁,这年龄的孩子什么也不懂,能自由恋爱吗?父母包办也就顺理成章。自周代始,已设立媒官,男女长到一定年龄,双方就得有人说合,也就是说媒,也称说谋为提亲;说合的人在旧时叫媒人,现在叫介绍人。媒人一般都较能说会道,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说清双方情况,使双方了解对方的长处,奔走撮合。男女两方婚事原则方面如果取得一致后,要引导男女双方相亲,问八字,换庚贴,送彩礼等,直到新人进了洞房,才算完成任务。有这样一句老话:“媳妇进了门,媒人靠南墙。”新媳妇娶来家了,媒人也就靠边站了,这媒人也就是敲门砖。还有这样一句话:“无谎不成媒”,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媒人实话实说,这说媒的都是两边撒谎,或是尽捡好听的说,等到洞房花烛夜,发现身体或生理等方面的缺陷,也就生米做成熟饭了,这经人介绍的婚姻,男女双方大约都是谎言的受害者。
依现在社会的共识,婚姻是指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并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婚姻是人类为满足两性生理及繁衍下代多元需求的追求和选择,也是一种缘份。现代人很讲究“情与缘”,人与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和不可思议的,但情与缘是从何而来?实在是高深莫测,“情”可以让人为之生生死死,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但他们却没有缘,这样的故事演绎了几千年。婚姻既是缘份,就应该知道这缘份有可能是善缘,俗话叫还债;也可能是逆缘,俗话称为讨债。这可能是他们前生就有扯不清的债务关系,来生又为这债务纠缠。
善缘者,会促使婚姻更加美满幸福,彼此相敬如宾,同甘共苦,终身相爱。逆缘者,就会有很多波折,有缘无份或有份无缘;在生活中,有不少人情有独钟,觉得自己所爱无怨无恨,可是因家庭环境或社会习俗,甚至是事业的因素,彼此之间只有见面的缘,却没有终身相伴之份,仅能默默祝福心中的情人,痛苦万分,却永远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有些有情人既有缘亦有份,可惜婚姻如过眼烟云,剎那即逝,只有留下过去的记忆,却不能终身相爱,永远相随。婚姻破裂者更是因爱成恨,反目成仇,甚至殃及后代,苦不堪言,这就是孽缘了。现代有种说法:“因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热恋的男女是分不清是非的,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有女性偏偏爱上逃犯,不能深入、全面了解对方,这就为以后的婚姻埋下了隐患。从人的角度讲,男女的婚嫁、结合是正常的社会活动,家庭、夫妻是维系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家庭,社会不可能成为社会,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孩子,通过夫妻的恩爱,对家庭的责任,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发展。
历史上很多关于婚姻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又:“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这是说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按现代说法,尧是在考察干部,培养接班人。但只为了考察一个人,而且是为了探知家庭隐私,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有点像派了两个女间谍;这实在是开天辟地,天下第一考察,让人匪夷所思。间谍完成任务可以返回,可这是嫁女儿,要是考察不合格,这两个女儿怎么往回收?幸亏舜是经得起考验的圣人,否则尧不是白赔上两个女儿?!司马迁的记载是否贴切现实,另当别论;而实际上可能尧已经认定舜是可靠接班人了,所以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了舜。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两个女儿名叫娥皇、女英,后来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
尧时帝王的女儿怎么称谓不得而知,娥皇、女英按后代的说法是“公主”,公主这一称呼大约是从春秋时代开始。公主也被称为“金枝玉叶”,公主出嫁都称“下嫁”,下嫁的意思就是旧时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也特指帝王之女出嫁。公主自幼养尊处优,不免就养成了公主脾气。由于地位差别,而娶了公主的驸马,其实都忧心忡忡,也就免不了忍气吞声。《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句:“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官府是让人惧怕的地方,你没事把“官府”弄到家里来,岂不自找恐怖!戏曲里被招为驸马是天大好事,无不喜气洋洋,但现实中,驸马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公主们从心理上就觉得高人一等,又有强大后台,免不了颐指气使,也使家庭失去和谐,这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打金枝”的故事。皇家是独一无二的,与皇室的婚姻其实都是“门不当,户不对。”可公主们上哪去找门当户对的皇室,要么和番,远嫁到偏远的匈奴,要么放下身价下嫁,好好过日子。这同是帝王家庭,家庭教育也不一样,人家娥皇、女英就能做到“甚有妇道”,以至于流芳百世,用现代话说这叫:有家教、有素质!
历史上也有不买皇帝帐,不娶公主的。《资治通鉴》记载: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光武帝就和湖阳公主讨论了现有的朝臣官员,看谁合适,来征求姐姐的意见,湖阳公主觉得大司空宋弘“威容德器”,所有大臣谁也比不了他英俊,可宋弘早有妻室,光武帝答应慢慢办这件事。光武帝召来宋弘,让姐姐坐在屏风后面听消息。光武帝对宋弘说:“谚语说:地位尊贵了就要换朋友,生活富裕了就要换妻子。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认真地回答:“臣听说:地位低贱时交的朋友,即使自己身份尊贵了也不应该忘记;贫穷时一起吃糠咽菜的妻子,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抛弃。”光武帝吃了软钉子,和湖阳公主说:“事办不成了”。
唐朝开国功勋尉迟敬德,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资治通鉴》记载:“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依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这段话的意思是:“唐太宗和敬德说,我想把女儿嫁给你,怎样?敬德叩头推辞说,我的妻子虽然出身低下,长相丑陋,但和我相互依赖,共同度过艰难困苦时光,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知道古人富不易妻,这不是我所愿意的。唐太宗只好作罢。”尉迟敬德被后人奉为神,受到供奉,我们过年贴的门神,就有尉迟敬德,这当然都是民间传说了。从这段记载看,尉迟敬德不但是英勇善战,为唐朝建国立下战功,更有着高尚品德,这也是他被奉为神明的原因之一吧?!
宋弘和尉迟敬德对自己的“糟糠之妻”不弃不离,即使面对年轻漂亮、有钱有势的公主,也不动摇自己的立场,品德高尚,足为我们现代人榜样,更令那些有点权、有点钱就找二奶、三奶的人无地自容。我们和贫贱之妻共守平淡,相濡以沫,保持家庭稳定,这不但为社会做出贡献,使社会稳定和谐,更能使自己思想得到净化,平平安安、心平气和的度过一生。
与糟糠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岂不美哉!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鞋 | 下一篇:怎一个“愁”字了的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