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蓝星絮语:写给大地的情诗(散文)
管理
作者:兴旺 发表时间:2025-04-22 23:46:44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人类从原始的生活方式,逐渐地进化到农业文明,然后再进化到工业文明,其过程带来的进步与现代性,已经无法让人类止步于已有的成果。其原因是目前已有的技术,早已超过了人类早前的认知。世界在不断创新的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让社会生产无论是其规模模与技术的创新,还是生活的便捷度,早已超越了工业革命以前普通人的想象,且一发不可收。发展的动力就来源于能源的被利用,这一过程的副作用就在于利用能源所带来的大气污染与水土污染。包括能源的开采、加工、运输和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还有开发利用过程中,如化石燃料的开采,可能会破坏地表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煤矿开采会导致土地沉降和水源污染,油气开采会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还有能源的过度利用会导致一些稀缺资源的枯竭,这对人类以及整个生物链都造成影响,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等等疾病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以减轻能源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作者认为,世界地球日不仅是纪念日,更是反思日;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别忘了与自然的契约。总之,共同守护这颗蓝色星球,人类任重而道远。推荐阅读! |
|||
|
蓝星絮语:写给大地的情诗 ———致第56个世界地球日 暮春的清晨,我站在城市最高的露台上,看阳光像液态琥珀般漫过鳞次栉比的楼宇。天际线尽头,雾霾如同半透明的薄纱,模糊了地平线的轮廓。远处传来车辆的轰鸣,像某种机械巨兽的低吟。在这个世界地球日,当我的目光穿透人类文明的钢铁森林,突然读懂了大地沉默的诉说。 记忆溯流而上,回到童年的乡野。老屋后山的竹林永远披着晨雾织就的薄毯,露珠顺着竹叶脉络滑入青苔,叮咚声惊醒沉睡的蜗牛。溪流里游弋着银鳞闪烁的小鱼,石缝间藏着蟹钳般大小的溪虾。那时的天空蓝得纯粹,夜晚的银河如同撒落人间的碎钻,每一颗星辰都能讲出古老的传说。这些画面如同褪色的胶片,在记忆深处反复播放,提醒着我:地球本是如此丰饶的家园。 工业文明的车轮碾过大地,改变了一切。某次远游时,我曾目睹被重金属污染的河流泛着诡异的乳白,岸边的芦苇枯死成灰白色的骨骼;在北方的矿区,废弃的矿坑如同大地溃烂的伤口,黑色的煤矸石堆成狰狞的山丘;沿海滩涂上,填海造地的工程正在吞噬候鸟的栖息地,挖掘机的轰鸣声惊飞了成群的白鹭。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像一道道伤疤,刻在地球母亲的肌肤上。 科学家告诉我们,过去五十年,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了68%。亚马逊雨林的燃烧、北极冰川的消融、珊瑚礁的白化,这些生态灾难不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当北极熊在漂浮的冰山上茫然无措,当非洲草原的象群因盗猎者的枪声而奔逃,当太平洋的塑料垃圾岛面积超过法国,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真相:人类的发展,正在透支地球的未来。 但总有人在黑暗中擎起希望的火把。在云南无量山,护林员用十年时间让消失的黑颈长尾雉重现山林;在塞罕坝,三代人将荒漠变成绿洲,书写绿色奇迹;在荷兰,"还地于河"的工程让泛滥的莱茵河重归自然河道。这些故事像暗夜中的萤火,照亮我们与自然和解的道路。它们告诉我们,人类并非地球的掠夺者,而可以成为守护者。 世界地球日不仅是纪念日,更是反思日。我们需要反思,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是否忘记了与自然的契约;在享受科技便利时,是否忽视了对生态的责任。当外卖包装堆积成山,当电子垃圾污染土壤,当过度消费制造出无数"伪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我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答案或许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参与垃圾分类,种植一棵树苗,这些微小的举动如同点点星光,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银河。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认知:地球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而是需要敬畏与呵护的生命共同体。 暮色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我再次望向天际,发现云层缝隙中露出了久违的蓝。那抹蓝色如此清澈,像地球的眼睛,温柔而坚定地注视着我们。在这个星球上,人类不过是万千生灵中的一员,但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生态平衡的维护者。让我们以虔诚之心聆听大地的絮语,用行动回应自然的期待,共同守护这颗蓝色星球,让生命的乐章永远奏响。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逐梦九天,共赴星辰(散文) | 下一篇:种下希望拥抱春天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家乡的胡萝卜阅8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0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11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1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0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28次
佛山行阅27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