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纪实文学)
  • 管理
    作者:潇男 发表时间:2014-10-16 23:35:4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柯蓝在宝钢是一篇追忆散文大家柯蓝的纪实文学,文中,作者把人物的真实性与文学的现实性性融为一体,客观的真实的反映了散文诗泰斗柯蓝在宝钢的现实生活,是一篇具有纪实回忆与传记性融合在一起的多样性文章。作者笔下的柯蓝,湖南长沙人,原名唐一正,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散文诗大师,当代散文诗杰出的先行者。著有《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等等等作品。柯蓝与宝钢,是一位作者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其文化的缘既使柯蓝的才能进一步的释放出来,也使宝钢的企业文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宝钢,一个引进日本国先进技术与设备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散文诗在这样先进的企业里生根发芽,不能说不是柯蓝与宝钢之间的幸事。文化提高了宝钢的文化底蕴,宝钢让柯蓝的散文诗梦有了飞跃的舞台,其间的欢乐与丰收喜悦无以言表。散文诗学会宣传了宝钢,宝钢的企业文化又丰韵了散文的姿容。作者用无限崇拜的心情追忆着这位已经离去的散文大家的点点滴滴,其情切切,其意殷殷。宝钢人宽厚的心怀,豪迈的的气概,他们有敢与和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心态,和柯蓝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大家风范跃然纸上。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深情地说,“柯老,你永远活在宝钢人的心中,永远活在你徒弟的脑海里。”一篇追忆缅怀的文章,像一首思念恩师的挽歌流动着散文的意韵。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一)

        星转月移,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已是宝钢开始建设的36周年。如今,这座中国的钢铁“航空母舰”,劈波斩浪地叱咤在世界钢铁“海洋”中,成为东方大都市身旁的一颗璀璨明珠,华夏儿女人人青睐,世界朋友无不景仰。

        曾几何时,这片古老而浸满民族英烈鲜血的土地,还是野草丛生、芦苇飘荡、蛙叫虫鸣、沼泽泥泞的滩涂,并虎踞着无数个吞噬千万战士生命的古碉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了这块热土朝气蓬勃的新生机。从1978年11月7日打下第一根钢桩起,仅仅经过36个年头,这儿便“换了人间”。沉寂默流的“母亲河”——练祁河泛起了笑浪,饱经风霜的“父亲树”——狮子林焕发了青春,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宝塔”(喻炼铁高炉),太白金星视为珍宝的“老君炉”(喻炼钢转炉),王母娘娘的仙居“瑶池”(喻厂区绿化),全都集中降落在了宝钢,使宝山真正有了宝,变成了“价值连城”。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同样道理,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昧而没有灵性的企业。传统的钢铁企业,往往被喻成“傻、大、黑、粗”,而对宝钢人来说,傻大黑粗都与他们无缘。先进的技术,名牌的产品,优美的环境,灿烂的文化,凝聚成一首东方文明交响曲。更为耀眼的是,散文诗成了宝钢一道特殊的靓丽风景。中国著名作家刘白羽来宝钢时问:宝钢文学创作,什么最活跃?文联的同志说,散文诗。刘白羽老先生高兴地说,这很好,很适合企业的特点,短、平、快,读起来也很亲切,特别是工人兄弟们一定喜欢。文联同志回答说,是的,刘老高见。《中国冶金报》副社长陆闻言在该报刊登的“宝钢散文诗”专版编按中写道:久闻宝钢的散文诗颇具风采,今日一睹,果然不凡,徜徉在在这块散文诗的园地中,恰似读着这样一幅画卷,宝钢人用自己的双臂,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托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正是这种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赋予宝钢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于是他们选择了用散文诗这样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优美、明快的艺术形式,来抒发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而生发出的丰富的内心情感。1995年,罗马尼亚新闻记者代表团访问上海,对上海宝钢创造性地成立散文诗学会所获得的成就,大为欣赏,进行了专门的采访报道。

        宝钢人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在全国被誉为“宝钢散文诗现象”的奇迹,她得益于中国著名作家、散文诗泰斗柯蓝先生。

       (二)

        柯蓝,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北京《求是》杂志社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是一位经过革命战火洗礼的延安时期的老作家。他原名唐一正,笔名亚一、木人,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他的《少年旅行队》被选入北师大版教材的第十单元第二课,以及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生命不息、耕耘不辍,先后共创作了一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并从中精选出三百六十万字的小说、散文、散文诗等,出版六大卷奉献于世,不愧是中国文坛上一棵永葆青春的常青树。鉴于他文学上的突出贡献,《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

        更可嘉的是,柯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从六十六岁起又开始了文学创作的新长征,二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散文诗的创作、创新与研究、健康发展与广泛传播,四处奔走,日夜呐喊。直到八十六岁高龄,他还在太阳岛边呕歌,岳麓山下送宝,香江两岸放彩,塞北草原琳琅,在全国五大城市举办柯蓝散文诗儿童朗诵比赛大会,并通过电视把散文诗的朗诵声洒遍全国;还把柯蓝散文诗灯箱悬挂在香港,把柯蓝散文诗大理石碑廊竖立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和内蒙开鲁古榆园,使中国散文诗传薪万代,永放光芒。柯老在中国散文诗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所获得的巨大成就,被社会公认为是中国散文诗的主要成果和主要流派。五十年代初,就出版了着名散文诗集《早霞短笛》,影响了青年一代;近年又出版了《柯蓝朗诵散文诗180首》;还完成了三十万字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明确提出:散文诗既不同于短小的新诗,更不是精悍的抒情散文,它是诗与散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新文体,是散文的浓缩和诗化,是一个美丽的混血儿。几句生动的概括和形象的比喻,就把散文诗的形态和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至。他还创造性地让散文诗与其他艺术(摄影、绘画、雕刻、音乐等)相结合,开创了散文诗的新天地,刷新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 

       (三)

        就是这样一位造诣深厚、德高望重、在文学界久负盛名的老作家,却与宝钢这个钢铁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言以蔽之:柯蓝对宝钢人特亲,宝钢人对柯老特敬。他对宝钢散文诗的贡献永远镶嵌在宝钢人的心中。

        历史的镜头拉回到1991年7月,经《宝钢文艺》总编郭启祥(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引荐,柯蓝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宝钢这片宝地。因为他是带着历史使命和美好希冀来的,他要在这里开辟散文诗在基层企业的“试验田”,为在全国推广散文诗树立样板。

        那天上午,宝钢风和日丽,喜气洋洋,宝钢散文诗学会在“大宝钢”文化重地——宝冶建设集团联谊厅正式成立。上海文化名流、宝钢集团、各冶建公司领导及文学爱好者二百多人参加。会上,在热烈的掌声中柯老第一个讲话,他在概述了散文诗的属性和特点后说,散文诗这种“短、平、快”的创作形式,她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很容易为群众接受。好的散文诗是有根的,她的根就是真诚。宝钢集团党委书记关壮民同志说的更加具体:散文诗是宝钢文学创作的一支轻骑兵,她是最具冲出宝钢、走向社会的实力,最适合企业文化发展的特点。现代化节奏的企业,现代化的时代,有些笨重的大块文章,人们沉不下心来阅读,散文诗就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她可以就身边的小事、小人物,心灵感受随时随地的抒发,工作休息之余,或长或短地来上几段,写得轻松,读得也轻松,这就是散文诗的魅力,这也是企业在寻找一条与文学相结合的路上,我们所做的尝试。我们的作者,平时努力创作,做一片绿叶,到一定时候,就开一朵红花。宝钢的文学创作,要像宝钢的绿化那样,让外国人看了,就能看到咱中国人的形象,当然这是大目标,不过,我们这些人作为宝钢文学创作的第一代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不可掉以轻心。

        打从宝钢这块散文诗处女地被开垦起,柯蓝老师几乎每年都要来宝钢一、二次,他像一位老园丁一样,时刻关心着这枝幼小花朵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从成立协会,到发展会员;从培养作者,到选登文章;从举办征文,到大会颁奖。他无不亲为亲临。柯老说,他是被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的气势所感染、所感动。他参观过宝钢,他接触过宝钢领导人,他与普通的工人交朋友,用他的诗和真诚,架起友谊之桥,他多次写散文、散文诗,介绍宝钢。他的文章,多次在《人民日报》和海外的报刊杂志上刊登,许多外国友人就是通过给柯蓝先生写信,希望能通过这个文化渠道,来宝钢参观,并结识一批新朋友。

        宝钢人是智能人,聪明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敏锐人,散文诗的种子在这块土地播下之后,她立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作者如雨后春笋,作品像山花烂漫,开得越发绚丽隽秀。请看她的生命轨迹:

        1992年,宝钢散文诗学会会长、宝钢党委宣传部长莫臻,在宝钢电视台开辟了《星海》专栏,一直办到了100期,培养了一大批散文诗作者队伍,莫臻的散文诗《光》和潇男的《月亮》同获一等奖。并与上海电视台多次组织了“诗与画”节目,让宝钢人的作品堂而皇之地登上高雅殿堂。

        同年开始,宝钢散文诗学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办了四年的宝钢散文诗专题节目《芳草地》,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党委书记关壮民,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以下简称宝冶)总经理高天赐获“人间万象”文学特别奖,宝钢党委宣传部长莫臻、宝钢工人肖宪京获得一等奖,潇男等获二等奖。

        1993年,宝钢散文诗学会在无锡“碧波园”举办笔会,关壮民书记在会上强调说:只有鲜明的主旋律的作品,才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我提一个不成熟的口号,那就是,企业文学发展的出路,在于党性加真诚。

        1996年,中国散文诗学会组织“回答人生”的全国性征文活动,柯老专电宝钢散文诗学会组稿参赛,结果宝钢有八名同志获得优秀奖,而关壮民书记的《生活就是创造》荣获一等奖。学会会长莫臻的散文诗《光》获得征文优秀奖。会上,关壮民同志被聘为中国散文诗学会的荣誉顾问。

        1997年,中国散文诗学会组织的“迎97香港回归祖国”全国散文诗大赛中,宝钢作者又脱颖而出,十名同志光荣获奖,颁奖大会在深圳特区市政协礼堂隆重召开。特别欣喜的是,关壮民同志的作品《升旗时刻》又获得一等奖,征文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升旗时刻”取材角度独特,从微观的具体事物着手,采用了升旗与降旗的对比手法,十分新颖。由此也可看出,中国散文诗从描绘身边小范围事物的漫步中,开始走出个人身边琐事的小圈子,进行对社会和国家、人民关注的事物描写的长途跋涉。这正是中国散文诗将产生巨大作品的养分所在,也是中国散文诗的提高和发展方向。

        1998年,上海市组织“当代诗会”,宝钢捧回了组织奖、表演奖、创作奖等17项奖。

        2001年,宝钢文联组织宝钢诗人参加了“都灵杯”全国诗歌大赛,计有十五人获奖,其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被宝钢人捧了回来,在全国诗坛引起很大反响。

    在此期间,宝钢还与《萌芽》杂志、《中国冶金报》联合举办了上海宝钢散文诗专栏,不断展示了宝钢散文诗人的风采。

        宝钢散文诗的蜕变和发展,柯老由衷的高兴。他不仅利用去全国各地采风、传播散文诗火种的机会,热情洋溢地宣传、推广宝钢散文诗学会的经验,还抓住出国访问和讲学的机遇,把“宝钢散文诗现象”传递到世界。请看柯老的远行足迹:

        1995年,他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华人散文诗学会”的大会上,全面介绍了上海宝钢散文诗学会的先进经验,用事实证明了在大企业工厂中可以涌现一流的作家和诗人。接着他朗诵了宝钢作者的散文诗作品,引起了全场人的惊讶和热烈的掌声。会后,覆盖全美国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女记者尹眺,还专门采访了柯老,并在该报的第四版头条刊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抵洛”、“最近大陆风行散文诗”为题的文章和照片,在华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6年,柯蓝应邀去荷兰、德国讲学,他又在阿姆斯特丹和汉堡华人的座谈会上介绍了“上海宝钢散文诗学会”创造性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汉堡的《中德论坛》的主编关愚谦先生还专门宴请柯蓝先生,向他详细采访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和宝钢的情况。

        同年,柯蓝去日本探亲,,宝钢分支机构日本东京宝和株式会社社长全平先生出面热情接待,并在该公司举行了有东京《朝日新闻》女记者冈茨参加的文化座谈会,在会上柯蓝老师给日本女子师范大学的老师和文化界人士介绍了上海宝钢散文诗学会的成功经验。

        2002年,当宝钢散文诗学会走过十个年头之际,柯老以极大的热情来赞誉和弘扬宝钢的宝贵经验。他在“香港”中国散文诗刊用十四个篇幅发表了“宝钢专辑”,热情祝贺上海宝钢散文诗学会成立十周年,不仅有高屋建瓴的评论,全面生动的总结,还有五彩缤纷的宝钢散文诗选载。柯老亲切地称这为“上海宝钢散文诗文学现象”。他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宝钢散文诗学会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而且能长期坚持达十年之久,其关键在于领导重视,领导参与,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宝钢散文诗学会有一批中坚积极分子,有一批忠诚热爱散文诗的作者,他们各自在散文诗学会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功,并选定散文诗为他最好的写作形式。如宝钢文联女诗人高彦杰,当她第一次在《中国散文诗》杂志上发表了她的散文诗之后,她就锲而不舍,执著追求,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写出了许多抒情和哲理的散文诗,产生了“让今天的欢乐退席,明天的欢乐才会出现”的奋进思想,去观察生活的激情。这应该说是在宝钢这块特定的火热的土地上打造出来的,所以她不能不感激宝钢,不能不为宝钢散文诗做出更多的贡献。宝钢党委宣传部长莫臻,党务工作繁忙,写材料日夜加班,但宝钢就有宝钢人的精神,“身后的路是前辈留下的,脚下的路是昨天造就的,眼前的路我立即构筑”,他就是用这种精神担任了宝钢散文诗学会会长,并且辛勤创作,写出了一大批反映宝钢生活的散文诗,他的一首散文诗《光》荣获“回答人生”散文诗全国征文优秀奖,成为宝钢的楷模。原宝冶办公室主任潇男(笔名),原来不会写散文诗,却以无比的热情从零开始,十年来写了几百首散文诗,从身边所见一直到中国钢铁史,无所不包,终于获得成功。她的作品发表于《解放日报》、《文汇报》、“文学报》和《萌芽》、《上海文学》杂志等报刊,受到广泛的欢迎,这是一个苦学成功的范例。二十冶青年作家吕匡,他致力于散文诗,参加全国同题散文诗“长城杯”征文荣获优秀奖。他的散文诗造诣较深,重抒情且另具一格。宝钢青年诗人李敬华出版了自己的散文诗专集,成为宝钢散文诗天空一只高飞的燕子。

        播种真诚,收获欢乐。我们欣喜的看到,现代化的宝钢,不仅出优质钢材,还出优秀人才,不仅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还谱写了文学交响曲。如今。她拥有七、八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几名上海作家协会会员,长篇小说屡屡问世,中篇、短篇繁花似锦,散文诗星光闪耀,让人流连忘返。宝钢女诗人高彦杰在一首散文诗中感慨至深地写道:“走过了鲜艳,走过了光明,走过了勇敢,走过了真诚,走过了火红,走过了热情,走进了希望,也走进了明天,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的脚步,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的前程。我们走过的昨天,已成了一道灿烂的风景线。”

        现代化的宝钢,造就了宝钢人宽厚的心怀,豪迈的的气概,他们有敢与和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心态,“俯首为国竭绵力,尽瘁何曾惜自身。”(宝钢董事长黎明《甲午述怀》);“只有创造,才是人生的太阳。”(宝钢散文诗学会总顾问关壮民《生活就是创造);“这厂是中国人干的,他们的眼睛是小了一点,但那是在凝聚,是在更猛烈地迸发出自强之光,科技之光,挑战之光,未来之光,这光连同千万吨钢铁飞越大洋彼岸,惊叹连着惊叹!”(宝钢散文诗学会会长莫臻《光》);“我走向世界,我走向未来,树起世纪之谜,登上夺冠舞台”(宝钢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潇男《钢铁魂》)。

        现代化的宝钢,使宝钢人既不失浪漫,又崇尚理性,“我们的愿望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真实,别去相信倒影,那是对自己失望后的一种寄托,像掐灭冒烟的油灯一样,让所有的绝望都熄灭掉,光明便出现了。”(高彦杰《偶尔拾得》)。

       (四)

        柯蓝老师平易近人,亲切和蔼,大家风范中透露着庶民本色。他对宝钢人十分亲近,对散文诗作者喜爱有加。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虽然我不是柯老的“高生”,但我却是他的“爱徒”,我不是矫健的雄鹰,却是先飞的笨鸟。他视我为知心的朋友,我认定他为终生的恩师。这种奇缘还要从头说起。

        在一九九一年七月宝钢散文诗学会成立大会上,柯蓝老师对散文诗的属性、特点和生命力的介绍,我听后深受吸引,彻夜难眠,认为这种短、平、快的创作特点,很适合我肩负重任、工作繁忙的实际。但我过去只写一般的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对散文诗一窍不通。经柯老一讲,我茅塞顿开,第二天就写了两首散文诗,去上海扬子江饭店找柯老指点。柯老和夫人王文秋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不仅逐字逐句帮我修改诗稿、指明方向,还当场挥毫为我题字鼓励,写下了“诗人不老,山河生辉”的佳句,其注脚说:“在宝钢散文诗学会上得识潇男同志,第二天送来散文诗,交谈甚洽,深感诗心如童心,故书此以赠。”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潇男长期在钢铁冶金单位工作,是搞工程建设的,现在是宝冶办公室主任,行政事务十分繁忙,因为这是一个近两万人公司,主任里里外外算半个当家人,哪还有时间搞文学创作?我看他有一股山东人热情豪迈气概,晚上从几十公里外的宝山赶来找我,他这种追求文学创作的决心和毅力,令我吃惊,也令我喜爱。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感到分外亲切。”

        十几年来,柯老几乎每年都要来宝钢一、二次,柯老每次来宝钢,不是下塌宝山宾馆就是住在宝泉宾馆。前者离我家近在百步,后者在单位归我管辖,与柯老见面得天独厚。白天和他一起开座谈会,晚上在房间促膝谈心,切磋写散文诗的技巧,放飞心情,无拘无束,成为一对忘年交。他向我传授写散文诗的要诀说:写散文诗要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富有哲理者更好;要坚持短小精干,不要“无病呻吟”;要反应自己的心声,运用自己的语言,少借用成语,杜绝空话。柯老的淳淳教导,成为我永世的法宝。

    柯老每次来上海,都要拜访一些名人朋友,我经常随车作陪,先后会见过原《萌芽》杂志主编曹阳,原上海《解放日报》总编丁锡满,玉佛寺僧人作家郭青,上海工人作家姜浪坪等。我借此锲机向柯老聆听教诲,汇报自己的作品,不停地朗诵新创作的散文诗。后来,柯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因为把上海宝钢的散文诗学会作为我工作的重点,几乎每年都要到宝钢来一至两次,每次来几乎都有机会和潇男见面。有几次坐在汽车里,他向我朗诵他新写的散文诗,同车的人听了都拍手叫。他也朗诵得很投入,咬字清晰,充满激情。我当时就很奇怪,一篇一篇他怎么能信口背诵下来?这种记忆力实在惊人。后来又想到,他的散文诗或新诗,都比较口语化,朗朗上口,独具风格,不但可视读,更适宜于朗诵,而且朗诵比视读的效果还好。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所描写的事物和人,都倾注了他真实的感情,都使他激动或燃烧,这些也是促使他永记不忘、并可以背读出来的缘由。”

        柯老平时与我的电话、信件不断,他主办的“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一期不落地寄给我。他的作品从《哲理爱情诗》小册子,到《柯蓝文集》,我几乎都有,而合影留念更是经常的。我“解甲归田”之后,他来信、来电鞭策我说:“你千万不要放弃、不要停顿,创作热情不能减退。”让我仍然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并给我寄来了《踏着星光远行》的题字,鼓励我继续前进。

        1996年,我参加了上海作协,第一时间电话祝贺的就是柯老。二零零零年,我出版了以散文诗为主的第一部作品——《心中的彩虹》,柯老热情洋溢地为该书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在文中动情地说:“在我结交的文学朋友中,我特别尊重、喜爱业余文学创作者,他们在完成自己专职工作之余,又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加倍负重、超载地在人生道路上探索前进,这多么不简单,不容易!其行动本身,就是一首人生的赞歌。”“潇男这本集子的产生十分艰难可贵,是他拒绝别人邀请打扑克、打麻将的诱惑,牺牲休息、娱乐挤时间写出来的。这是一个苦行僧、一个写作狂的生命的祭奠,心灵的血的洗礼。”

        我的每一步成长,柯老都十分关心。他把我比较优秀的作品多次发表在《中国散文诗》和《(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上,还邀我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散文诗征文大赛活动,我的一篇散文诗“回到母亲的怀抱”荣获优秀奖,并到深圳参加颁奖典礼。在柯老的鼓励下,我又连续出版了长诗《中国“吉普赛人”之歌》,还与人合作出版了诗画集《闪光的轨迹》、《手机短信文学集锦》等。

        2003年,柯老来上海,住在《国际饭店》,特邀我和上海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总一起去见面。柯老利用和我们共进早餐的机会,商谈在上海举办《柯蓝散文诗朗诵大会》和筹建“上海散文诗学会”事宜。柯老提议由几位作家郭青、姜浪萍、文化公司沈总和我组成筹备小组,并打算让我担任中国散文诗学会驻上海联络站主任。回深圳后他把策划方案寄来,让我转寄给文化公司沈总,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在冒雨去邮局邮寄文件回来时,居然在路上滑到跌断了肘骨。柯老知情后,立即打电话给我说:“你是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而受伤的,你是学会的功臣。”本来躺在病房很痛苦,听到柯老的声音,一切烟消云散。

        2004年,我连续阅读了柯老的散文《‘柯蓝’的来历》、回忆录《生命流淌的岁月》、电影文学本《战地星光》之后,心情又好奇又激动。原来在“柯蓝”的名字中,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柯老的真名叫唐一正,在抗日战场上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华侨姑娘叫柯蓝,她是新加坡华塑商会会长的女儿。受父亲和商会委托,来中国为八路军护送药品,因交通断绝而临时留了下来,担任了战地医院的护士长。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热血小伙,一个是貌似天仙的青春少女,两人以战争时期特有的速度,一见钟情,恋爱结婚,并构筑了一起报考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的美好蓝图。然而不久柯蓝为抢救伤员而牺牲在敌机的轰炸下。为了纪念心中的女神,继承她的革命意志,唐一正含着悲痛毅然以“柯蓝”的名字报考了延安鲁艺,以后一直用柯蓝的名字生活和创作了六十七年!我为柯老的故事所感动,连夜写了一首散文诗发表在2005年第一期《中国散文诗》上,其诗曰:

        “神秘的来历,神圣的爱情,柯蓝——一个溶入双重生命的英名。他在时代洪流中奋进,她在革命烈火中永生。两颗心永远地重叠在一起,两个命运牵起一根人生接力的纤绳。她的理想,就是他的理想;他的征程,就是她的征程。六十七年生命流淌的岁月,三百六十万字的巨文丰碑工程,谱写了一对恋人生死之交的赞歌,凝聚着他们高尚纯洁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理想实现了,接力者成功了,英名亦灿烂了;逝去者笑了,幸存者哭了,笑与哭都是胜利的喜悦,幸福的激动。

        人们高呼:柯蓝——革命的火种!柯蓝——永恒的生命!”

       (五)

        柯蓝老师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棵不老松,他像“老骥伏枥”一样,壮心不已;他像“老黄牛”一样,耕耘不辍,吃进去的是“杂草”,挤出来的是“乳汁”,天天为社会奉献甘甜。

        2006年,是中国散文诗学会最欢乐的一年,也是柯蓝老师最丰收的一年。这一年,86岁高龄的柯老,以超人的毅力和精力,加快了发展和升华中国散文诗的步伐。请看柯老一系列的大手笔:

        是年二月,深圳仙湖植物园柯蓝散文诗石碑长廊落成,柯老精选的36首散文诗被雕刻在39块大理石碑上。柯老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揭牌仪式,他在“篇首语”上写道:“我的散文诗,一半给太阳,一半给月亮”。

        是年四月,柯老先后游走了13个城市,曾登上五百里滇池从顶峰徒步走下来。4月30日,又在浙江宁海举办了柯蓝散文诗朗诵会,会上柯老兴味十足地介绍了自己的处女作《世界上最小的鸟》诞生的趣事,并即兴朗诵了诗作《询问童年》,激起了一片笑声和掌声。

            是年七月29日,内蒙开鲁古榆园柯蓝散文诗石碑长廊竣工,共刻石碑22块,选刻了柯老经典作品18篇。这片诗碑与深圳仙湖植物园的碑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成为永久性的文化景观。那天,柯老高高兴兴地在揭牌仪式上讲话,并朗诵了自己的散文诗代表作。开鲁是科尔沁草原上的一颗明珠,柯老于1998年、2005年和2006年,三次跋山涉水到该地考察采风,最后终于实现了把散文诗永远绽放在塞北的夙愿。

        然而,2006年,也是中国散文诗学会最痛苦的一年。正当柯老挥笔书写散文诗又一个春天之际,正当柯老胸有成竹地构筑中国散文诗的更美丽梦想之际,一个噩耗从深圳传来,十二月十一日,中国著名作家、现代中国散文诗泰斗,我散文诗创作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柯蓝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文学事业,离开了他用心血开拓和坚守的散文诗阵地,让其英名回归自然,与真正的“柯蓝”相聚相依。

        那天,当我接到柯老儿子打来的电话时,我脑子一片空白,说话梗咽了,热泪盈眶了,晚上失眠了,怎么我也不相信,思维敏锐,精神抖擞,正在四处奔波的柯老,会这样突然仙逝。可是,这是不可挽回的事实。第二天,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编辑部主任金蝶告诉我,柯老是因各种器官衰竭而突然去世的。

        可不是是嘛,柯老为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他操碎了心,跑断了腿,耗尽了力,他就是一盏熬干了油的油灯,一支珠泪流尽的蜡烛,像一只满嘴带着蜜甜的蜜蜂,一条装着满腹经纶的老蚕那样,离开了他每日妆点的美丽世界。

        在举行柯老追悼会时,我多么想去亲自送他一程,然而由于当时身体欠佳未能成行,为此我遗憾了很长时间。好在,后来有了一点心灵上的安慰,在柯老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中国散文诗学会出版了告别柯老的文集《永远的柯蓝》,我的一篇缅怀散文《一棵常青树》收录其中。

        柯老逝世已经八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淳淳教导不断在我耳边响起,他苍劲有力的题字“踏着星光远行”,像“北斗”一样时刻指引着我,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不息。

        柯老,你永远活在宝钢人的心中,永远活在你徒弟的脑海里。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于清欢里,念你 下一篇:说说编者按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