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打柴
管理
作者:望子 发表时间:2014-11-21 15:22:00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全部,柴对于庄户人是相当重要的。作者以砍柴为题描写了大山深处人的平淡而快乐生活,歌颂了山里人的朴实与勤劳,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相信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天更蓝,山更绿,生活更富裕。 |
春天不是打柴天。春暖要开犁、发秧、插田。未忙完,梅雨接踵又至,淫雨霏霏,山中湿漉漉的。夏、秋也不宜,两季农忙累死了人,况彼时林盛难入,再者夏热秋燥的,虫蛇亦多。只待到了初冬,打柴的时机就到了。 江南冬迟,论季虽入冬然秋味却浓。满山遍野都散发着熟透了的味道,洋溢着暖洋洋的颜色。朝远近的山望去,枫树、梨木树变了颜色,一团团火红火红地点缀在四野,红,黄,苍,翠,层次不一,恰如道道彩屏。天与地拉开了距离,几片闲云悠浮半空,野地里草尾正泛黄,只有在夜间,冷风吹来它们才会颤抖一阵。有阳光的正午,虫蛇鱼们或会出来,却一派懒洋洋的样子。这个世上一切仿佛倏地松弛了下来,人们望天,晒太阳,闲聊的日子丰富起来了。 找柴的工夫,宜聊宜歌。此时,寂静的林间有了说笑的声音,发出惊喜的叫喊,“哚、哚、哚”伐木声,怡然自乐地哼唱歌曲声。还有人吹起口哨,吹的大多是队上喇叭常放的,耳熟能详了。口哨吹得嘹亮,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响亮而悠扬,毕了,又来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却高亢、婉转、欢快,跳跃自如,那吹口哨的人仿佛不是在打柴,而是在表演他的口哨技艺,不远林间野莺的喉也痒起来,长一句短一句地和着。这时日头已渐高升,森林暖暖地浮动了起来,多了好几分动静。 打柴还是份技术活。没错,打柴是有讲究的,否则,谁会为一担柴而走一两小时的路程跑到这深山里来?孬柴到处有,近村的山上一天可打两担。到这深山,一是找干柴。要干透了的,担回去放入灶中就可燃;二是找硬柴,经烧且燃得旺,烧完了还会留下一灶火红的炭火,经久不息——冬天来了,烤手脚,烘尿片,燉饭菜,少不了这炭火。虽然森林里有的是柴,但有的柴烧得旺却无火炭;有的柴,明明是干透了的,但就是烧不旺;有的柴燃烧起来散发一股怪气味;还有些外表干爽中间囊水的,拎在手中沉甸甸,仿佛是硬木,假如选中它,定会让人白废力气。对山里的农人来说,认识柴并不难,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好樵夫,进到他们眼中的,无一不是好柴。只是那些跟随而来的孩子,一心要有大作为,不一会寻来一堆,却被大人全部否定了。大人会说,你们想过为什么那么容易找到这些柴吗?那是因为别人寻过不要的。孩子们颇为泄气,索性坐下不干。不过,过不了一会儿,他们又雀跃起来,去干别的了。寻野果,掏鸟。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女士,你在哪里! | 下一篇:云南民族村——云南印象二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9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7次
乡村的天空阅18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