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死之物
管理
作者:寻洲 发表时间:2015-05-15 11:45:1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一篇带有哲理的文章;关于死亡,人们都不大愿意谈论,其原因就是死亡毕竟代表消失。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死亡,死亡就是一种很正常的规律。从人生的角度看死亡,死亡就是一种很遗憾的事情。正是源自于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才会有关于生与死这样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规范。看重生命,认真对待死亡,才是社会能够正常运作的根本。看淡生死,是正视现实的正确态度,尊重生命,是现实社会必备的脚步常识,生与死都是需要慎重而又慎重事情,这才是我们现代社会正确的人生观。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拿破仑有一句名言, 一旦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就能随心所欲地驾驭勇气,享受到无限的自由。作者的文章,从人生的角度诠释生命的基本价值,懂得看清楚自己,懂得人生的价值,懂得生命的存在与消逝是物理性的必然,才能够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人生的生与死。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人生与世界。有了这样的信念,当死亡面临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宁静安然的状态。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
在我们之中不乏积极上进的人,但真正遇到不幸和痛苦能始终一致贯彻自己信念的人又有几个呢?有一部分是对痛苦的盲目与无知,还有回避导致的,是一种对生的虚伪的形式,因为人类难以在生命旅途中确定自己的角色以及使命。是对我们自己生命的不信任,因此遇到波折时才会惶恐,像迷途的羔羊,即使前方有路,依然会因没有方向而原地打转。 我们缺乏自省,然而这是人类最初获得前进的动力之一,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失去了这个?对生的迷恋、对痛苦的着迷都像是一个旋窝式的陷阱,而“自省”是唯一个能帮助我们逃脱这怪物的绳索,可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因幻像把这绳索看成巨蛇而不敢触碰它,或者触碰了却没有力气爬上来。反省只是暂时的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而自省则是一种 彻底剖析自己,全面地考虑人生到底是什么,是种批判意识。民众的思想随着社会和文明的特定的趋势发展着,在这过程中必有有糟粕,有精华,如果想分清就必须有批判意识,否则就是随波逐浪,即使前方是悬崖也将无能为力。批判是一种基于客观的万事万物基础上的一种对既定的规律和现成思想的怀疑意识。当然,这种怀疑是在于某一个基点上进行的。 有一部分是对死的探思,因为在世俗眼中“死”是恐惧的,一旦死了一切都将消失,而自己在黑暗中永眠。我们对死亡有种原始的歧视,它仿佛是魔鬼、罪恶、消极、孤独、忏悔等负面的混合体,从内在、从历史、从文明中排斥它的存在。而然,诗人和画家还有艺术学们知道“死亡”只不过是已知领域中那陌生又温馨的,但又充满原初的密码符号,正在他们手中描绘出生命中绚丽又窒息的篇章。死亡的智慧即是生命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死亡,于其不承认它,倒不如好好思考它真正的意义,揭开恐怖的面纱下流露出的真实,会让活着人受益匪浅。惧怕死亡是种本能,我这听上去是个悖论,其实这只是个盲点罢了,可人类却蒙蔽了几千年之久,在痛苦里煎熬,归根结底是对死亡一种惊悚的表现。 “人好好的活着,为什么要去考虑死呢?”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只存在于童话里,常识是众多主观意识组成的一种“普遍真理”。它只能存在仅有人类设定的框架中存活,一旦超出了就会如鱼脱离了水一样。 “好好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遭受爱情失利后的流泪是好好活着,面对不幸的灾难身心崩溃也是好好活着,就是说“好好的活着”只要肉体不消亡(无论内在是否有活力)都可以是“好好活着”这一概念。在揭示真理之前人类必须做好脱下面具之后的心里准备。我们太过依赖面具所给的“价值观”,不错,若不去理会这些晦涩的问题,照样可以“好好的活着”,毕竟死亡是未来才发生的。但是不了解死就不能真正理解生的含义,即使说的再美,等死亡那一刻才展现作为人的意义,也就是说,生命的绚丽不是在生的那一刻,而是在于最后那一刻。 人们对于这方面始终抵触的,因为它代表一切消逝,但这毫无疑问又是一种回归。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写的“人”,在每个人身上都寄托着人类希望和可能。虽然人类的惰性本能会让我们跌入世俗的泥沼之中。个性化越来越松散、杂乱,面对死亡的态度也发生着改变,可惜的是这种改变是极端不负责任的、盲目的,更是对生命的轻视和对死亡一种藐视,素养的缺失、教育的歪曲、诱惑的繁多、欲望的膨胀、药物的滥用以及自身定义的模糊,因此我们轻视生活,渴望死亡。但现代的思想正在苏醒无法对这种可悲的现象再坐视不理。我们对死亡的无价值的恐惧源于生活的无价值,生活是痛苦的、受挫的,因此才会体验到死亡的窒息所带来的快感。然而,原始记忆中我们的畏惧并不妨碍对它崇拜,而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阶段,生,死,重生是一个宇宙过程的阶段,它在不知足地周而复始。生命的最高职能是通向死亡,它的对立和补充部分;而死亡本身也并非一个终结,人以自己的死来供养永不满足的生命贪欲。 生是虚伪又是短暂,死是真实而永恒的。活着的人踏着逝去的人的道路继续前行着,而我们自省一下,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呢?难道是用伪装砌成的堡垒?想想是多么的可笑啊。 然而,我们则喜欢把痛苦和不幸夸张化。生活中我们嘲笑的和自己不一样思维的人,甚至真理的人。我们却不敢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对话,用看似坚强的话语遮蔽极端的自己。猜疑、疑惑和不信任在人与人之间蔓延,攻击,谩骂和侮辱都在摧毁人类原初的感情,因此人们能以摘下脸上的面具,或者是分不清哪面是真实的自己,继续撕裂自我,直至死神突然在我们眼前。这又是多么讽刺啊! 或许我们该自问一下:如果生命对我不重要,那么我在意什么死亡?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事死如事生是中华文明再现的基石 | 下一篇:圈子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7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5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2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9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