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和文友谈好编辑
  • 管理
    作者:沁香一瓣 发表时间:2015-09-21 10:54:1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编辑与作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联带体。作者把生活与社会现象予以加工,变成可以供人阅读的文字,但需要有一个载体来让作者的文字与读者见面,这个过程就产生了媒体与编辑这样一种工作。所以,我们说没有作者就没有编辑,没有农民种地,就不会有食客坐在餐桌边品头评足品菜肴的过程。自从有了各类传媒,就有了编辑制作、审核、校对或编撰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工序,就有了编辑工作这一类的职业身份。如何做好编辑工作,需要的是有一份为人做嫁衣的职业精神,否则,就不能胜任编辑工作。我们的编辑工作其实出现得很早,商代已有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简策的等等工作。实际上,中国的编辑业和中国学术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学术文化才能保存和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十表八书,就是我们最早的编辑工作的结晶。善于叙事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战国策》,是刘向根据《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流行的不同本子,整理校订、精选汇集、确定书名而后编成的。他写的《战国策书录》,就是一份著名的编辑报告。作者的文章,与其说是在与人谈编辑,倒不如说在谈写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个中人才能有深刻的体认。写作与编辑都是很累人的事,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做作者不行,做编辑就更不行。网络编辑,不同于报刊杂志或出版社的编辑的地方,在于报刊杂志以及出版文章的部门因其有知名度和稿酬等等原因,编辑给作者提出修改整理的建议作者一般都会诚恳地接受。而网站文化的局限性决定了网络编辑不可能大刀阔斧地给作者修改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其真正的原因在于,作者与编者在这个环境中都处在义务与奉献的范畴中,编辑提出来的问题多了,作者脸上挂不住,就会转投其它网站。所以,网络编辑是处在一种很尴尬的窘境中,需要的是有一颗爱好文学事情的坚强的心态来支撑,才能胜任其职。只有具备了坚持为作者服务,不计报酬,不计名利的基本元素,才有可能成为能够坚持下去的网络编辑。编者在此借用作者的文章,愿为作者与编者搭建一座沟通之桥梁,为我们的文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作者与读者建设好这样一个写作、阅读和交流的公共平台,相互理解,互相学习进步,期待着能涌现出更多文坛新秀。欣赏作者与读者推心置腹的文字!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每当和文友谈到当今报刊杂志和网络文学编辑的一些事,总是越谈话越多,作者们对编辑的评价褒贬不一,这常常使我浮想联翩。觉得和文友一起交流,很有必要。我总是这样认为,文学编辑是很辛苦的,是为人作嫁衣的高手,他们与文字相伴一身,把许多文学才华献给了文学事业,把希望和美好给予了作者,他们像渡口的艄公,四季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把一批批文坛新人引渡到成才的彼岸,这种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栽花精神,值得颂扬。可敬!

    和文友谈谈好编辑之一

    记得我二十岁那年,忽然心血来潮地想要当一名作家,于是一有空就不顾劳累写作。我想:写作对别人来说能行,我为什么不行?我执着地和自己过不去,写文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常常是一个人会写到天亮。然而写出的文章常常因为带有学生腔而被编辑退回。

    然而,我遇到的编辑是伟大的,他在退稿上总是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的要求与意见。一是肯定文章中的文字优点,那怕是几句优美的景句,二是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后修改。一个好编辑善于在好字上做文章,他能在每天的文稿中,用鹰一般的眼睛寻找好稿,从不失落,从不怡慢,从不论资排辈,带着作者的心愿看稿改稿,看到好稿总是会像吃了蜜一样的甜,有时夜以继日,双眼红肿了也不怕,这种对事业一往情深的精神,令我一想起就感动。那时,没有网络,在省市级纸媒报刊上发文很不容易。一次,我的一篇散文《迎春》被华东一家大报的副刋编辑相中了,他不仅打电话、写信,还把修改的意见一一写在上面。最后,直到我的文章在他面前修改到满意为止,而且有些章节还被他大刀阔斧地帮助删改,最后发表。通过这样的修改过程,让作者知道文章应当怎么去写。在编辑的培养下,我逐渐懂得怎样取材、构思……我永远记着谢泉铭的编辑,是他含辛茹苦地把我带进了文坛。编辑关心作者,其实要比发稿还重要。记得谢泉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能打动人心。他说:我自己也是从作者出身,我懂得作者的艰苦和急于发表文章的心理,我了解作者创作的甘苦和不易……这是多么贴近人心的话呀,编辑有了这样的高风亮节,实在是难能可贵。今天,当别人羡慕我是一名作家的时候,我仍会常常想起这位好编辑,常常在一些创作活动场合讲起他,把功劳归功于他……  业余间,常有一些初涉写作的青年找上门来向我取经,常常苦叹找不到好编辑,诉说他们寄给纸媒的文稿不是不退稿,就是一张打印纸也不回复。有位青年作者一连三次故意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夹了一张薄纸贴在文稿页上,寄出三个月后被退回时,作者竟然没有看至文稿有翻动过的迹印,那张由作者故意夹贴寄的稿笺原封不动,可见编辑根本是没有看过,没有看过的作品当然是写不出修改意见?令他伤感不已。据说这种情况不止一二……后来,这位青年把小说发在一家网上,结果点击数日增,还被一家传媒有限公司看中,准备改编后拍成电影……

    听了小青年的这些话,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难道是真的?我的思绪难收……我想,当一个编辑是光荣的,但当一个好编辑是不容易的,不只是眼睛盯着大家,重要的是要挖掘题材,不能让身边的金子流失……

    所以能遇到一个好编辑不容易,特别在今天的网络文学中,大多数编辑是义务的,她们的精神应当是高尚的,希望她们每一天都精彩,愿我们每天都能遇到好编辑!

    和文友谈好编辑之二

    在茫茫的编辑人海里,好编辑是很多的,不负责任的失职的编辑必竟是极少数。谈到我敬仰的好编辑谢泉铭,那真的十分感动。那时,我们地区有六个小青年喜欢写作,大家对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都感兴趣,但往往写得平淡无味。谢泉铭老师知道了,就很高兴地肯定我们的写作劲头,他说创作有这样的氛围很好,还希望我们能建立一个地区文学创作组,可以常在一起讨论提高,并答应一定要来看望我们。

    那是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天,谢泉铭决定利用星期天骑摩托车来看我们,和我们一起坐谈。谁知那天天气突然阴森森的,没一会儿,东北风就夹着雪花在天空狂舞,接着又演变成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没多少时间,大地一片银白色,树上、屋顶上到处都堆积了雪。我们几个青年等在村口的小茶室里干着急。我们想,这么大的雪,谢泉铭老师肯定来不了。正在我们焦急时,村口马路上响起了摩托车声音,抬头一看,正是谢泉铭老师来了,只见他的头上、衣服上、裤子上都一片白。我们看了,激动得眼泪也随之滚动出来。为了扶植作者,他不远百里从市中心的静安区上门传授经验,他停下摩托车,进屋一坐下来,就微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握手,一点也没有编辑的架子。

    在坐谈创作时,针对我们创作中投稿的一些问题,逐个指出通病,循循善诱教我们如何创作,还拿出杨朔、秦牧等人的散文作品,分析和鉴赏散文之精品,教我们如何学习选材和构思……他说:生活是灿烂的,写作人要做有心人,要学会仔细观察、取景,学会散文和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特别是文章中的人物,要有地域个性特点,老人要有老人的形象,北方和南方人的打扮都不一样;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青年有青年的语言,就连劳动者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写作就要掌握生活特点,文章里的小孩不说大人话……绝不能千人一面,千遍一律,文章不能用作者自己的话叙述到底,不要有学生腔,学生腔就是作者在叙述说话,这与真正的文学是不相融合的……讲得我们心服口服。谢泉铭还要求我们一起搞创作的小青年要学会团结,不要有嫉妒心理,谁有好文,大家都来学习;谁的文章有缺陷,大家可以帮助出点子修改……一起共同努力、帮助提高他说:嫉妒心强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他真像是慈父一般教导我们,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我们几个小青年在他的关心下,一个个成长起来,先后在市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真的,当一个好编辑不容易,他必须是心地高洁、无私奉献的高手。其实真正当好一个编辑是甜蜜的,若干年以后,当你曾经扶过一程的作者们有了成功的机会,都会想起自己被扶植过的一段创作经历,他们是终身不会忘记的。

    和文友谈好编辑之三

    也许是真的不能落下笔了,远在新疆的文友又来了电话,还想听听好编辑的一些故事。其实在写作中,只要我们和文字打交道了,就会遇到许多不同的编辑,作者可以在接触中和编辑互相交流了解,希望编辑严格教授,在了解中接触和熟悉,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要以为编辑提出了意见就不服,须知用这样的心态创作,是糟糕透顶的。

    在创作过程中和与编辑的交往,可以收获到很多东西,能在交往中感悟,在感悟中加深创作的认识。其实,当一个编辑是不容易的,他与作者一样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要了解现代科技信息,还要当好最前沿的信息研究人员。记得我们和好编辑谢泉铭接触的日子里,总是看到他的书桌上放着一大堆词典和新潮的信息杂志。除了这些,还有出版的各种诗词、国内外的名著。他每天在书海中要执着学习。除了喜欢小说、散文外,还常常读闻捷、郭小川等作家的诗,对于唐诗三百首他大多能背出。当我们称赞他阅读勤奋的时候,他说:当一个编辑不学习,不看书,如何来识别个别作者的抄袭?文坛梁上君子要时时提防,发现就要严肃批评,而不是等到发表后的教育……常常想起,常常让我们敬佩不己……  还要讲的是儿童文学大师陈伯吹先生。记得九十年代末,我有一部中篇小说集要出版,出版社一位编辑让我去请先生题写书名。先生是我的老乡,我们在作协举办的文学讲习班时就认识。陈伯吹先生八十多岁了,他住在上海瑞金路的一幢房子里。那天是傍晚,我敲响了先生家的门。先生见是老乡来了,赶忙开门迎进屋子。走进屋子底楼,环视四周,我惊呆了,先生家里除了睡觉的房间与吃饭的灶间外,整整一大间屋全都摆满了书,有的地方连走路也要绕着,屋里到处都飘着书香的味道。老先生知道我又出书,笑着说:我年岁大了,一般不再给他人题书名,你是我的老乡,当然来例外。说着,他提笔一挥而就。令我感动万分。当师母把茶端来小桌,先生请我坐下喝茶,问长问短,对我的创作相当关注。当我笑着问起屋中这么多书的时候,先生推推老光眼镜说:你知道我是当过多年编辑,编辑就是为人作嫁衣的,就像裁缝师傅一样,要帮作者的作品裁剪好,加工好,然后把优秀的作品介绍给读者,这是要费一番心思的,特别是小朋友看的作品,绝对不能马虎。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我从当编辑开始,每月要买好多书,我把它们当作粮食,用于充实提高自己……”他指着书架上的书又说:这些书有的还是作者赠送的,我白天忙于编辑工作,晚上还要看到深更半夜,我觉得当一个好编辑是很辛苦的……这叫做充电,编辑不走在时代的前沿,不看书,凭感觉和老资本是永远不行的,当一个好编辑就是强化自己博览群书……”

    听着陈老先生的话,我不禁肃然起敬,人们只知道陈老先生是中国的文学大师,其实,除了创作外,他还是一个十分有责任感的优秀编辑呢。望着先生,我忽然觉得面前的先生越发高大起来……是呀,当一个好编辑不容易,我们为能一一生中遇到好编辑而高兴,我们希望更多的好编辑和作者交朋友,让我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他们!和文友谈好编辑之四

    每一个作者在用激情投入创作之后,往往是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在创作连获丰收、获奖不断后,更是感到写作的光荣和神圣。但是,经过一个时期的激情创作之后,就会发现和觉得创作题材突然显得狭窄起来,有时竞到了无法可写的地步,素材枯竭成为写作者的苦恼。这个时候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感到十分痛苦的。  我的一位文友平时善写小说,写了一年之后,他对我说:沁,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笨了,没有了灵感,写不出作品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作的料。这种情况其实在作者中时常会出现。

    这件事被好编辑谢泉铭知道了,他专门为我们开了个茶会。他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写不出作品的时候不要去硬想、硬写,这样会挠乱心态的,时间长了对创作不利。写不出作品的时候,干脆静下心来看一些名著,有时候还可以到外面去旅游,走走看看。他说: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当年老舍先生为什么经常要去北京的茶馆,因为茶馆里喝茶的大多是老人、中年人,他们都在品味人生的经历,都在讲述生活中的每一天中发生的故事,其中的许多生活故事就是素材……我们还可以去公园、电影院、听听评弹等……在生活中淘金,在淘金中选取素材。他还说:创作像农民丰收以后一样,忙碌后小歇片刻,然后准备来年播种,争取更大的收获…”其中道理不言而喻,非常有价値。谢泉铭还说:其实,到大自然去,这样的生活安排就是调整心态的过程,不仅可以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而且还会在积累素材中突然跳出创作的灵感……”

    我的那位朋友经过谢泉铭的引导,后来有了信心。三个月之后,他忽然来电告诉我:他的一部中篇开始撰写。他说:小说的构思已经与谢泉铭老师说了,老师赞赏和支持了他……

    在作者最为苦恼的时候,编辑站出来帮助,用智慧和心灵的钥匙启迪,在他有成效的时候又鼓励他,这是编辑培养作者不可少的途径,不知道大家能否认同?

    所以,当个编辑不仅只是为作者发稿、改稿,而且还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作者的心坎上,让作者在创作与生活中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永远与快乐同在……

    呵呵,忘不了,我心中的好编辑。和文友谈好编辑之五

    较之报刊杂志,网络的最大特点是作者的文章上网后会快速发表,这是承应当今社会快节奏特点的一种好途径,在无纸世界里游览也是一种欣喜。

    早在三年前,我的许多文友就开始摆脱依赖纸质媒体发文的惯例,在网上大展宏图,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一些具有构思精巧的独创性作品,常常在网上率先抢占领地,令纸质编辑们常常惊讶不已。看来,上网发文的优势是任何纸质媒体和出版界所不可替代的。上网发文,是文友快乐的天地。文章好,点击率自然高。一篇好文,除了作者精心写作外,与编辑的慧眼识珠也是分不开的。同样一篇文章,在编辑的眼中也是不一样的,这大概和编辑的喜好不一样有关。所以……有的作者作品在这个网站不被看好,但在另一个网站却被点击成为一颗明珠。所以我觉得,编辑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好作品不能随意丢失,要千方百计为作者的精品争一席之地,这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编辑是认真的,常以最快的速度编发作者的文稿,有的作者深夜十二点还在工作〔从文章推出的时间可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勤奋和奇迹,有的作者的文章推入网络不到几个小时就与读者见面了,可见编辑的功力了,这样做会令作者感动的。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的一位文友来电告诉我,她的几篇文章晒在网络二天多了还没有被编发,又几天之后,文章竞被推进不采用之列……〔因为有的文章虽不是新闻,但有时也要赶赶时髦,过了一定时间就会遭读者冷落,比如节日、时令节气等文〕一矣过时,读了就会觉得没有鲜感而乏味。有的作者看到文章不被推出,情急之下,把文章交给了一家网站,结果很快刋出……

    还有一位文友告诉我:他有一首被封杀的诗放进了另一个网站,结果点击数一天不到就超过千余……创下同时间文章上网之首。所以,文章的优劣除了编辑认同外,最终是由读者去评判的,因为读者是最有说话力的。

    那么,作品有时被封杀的问题在哪里,如果是错杀那真的是不因该的。另外,编辑部也可以告诉作者:短篇小说、诗歌进入网络后一般能有多少时间可以登场……这样,让作者心里有个时间表。不要因为时间的拖延引起作者不必要的猜疑和错觉。还有,网页上所发的文章如果是同一题材的,编辑也要协调选择,达到所发的文章既新颖又不类同,文美又不重复。只要文章的构思与角度都不一样,这样,读者就会在阅读中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在提高中阅读,欣赏中受益……呵呵,说了这么多,一是慰问编辑,二是答应文友谈的话必须谈一下。我想,只要编辑每天想到作者,想到打造网络文学的美丽和精彩,就一定能得到作者们的认可和赞赏。让我们向好编辑致谢!让我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他们!


     
    赞7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人生,总该坚持点什么 下一篇:跌跌不休,近亿股民遭血洗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