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我读《我与地坛》
管理
作者:刘忠伟 发表时间:2013-08-04 09:45:1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以娴熟的笔法,谈论了从中获得的启迪,每个部分都有深刻的体会,由衷地赞叹了史铁生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智慧。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如果每部分有个小标题会更加醒目。 |
喜欢史铁生,源于这篇《我与地坛》。初读《我与地坛》,就无限地喜欢上了那种平静与深刻。既有一见钟情,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我知道了中国有位伟大的残疾作家,后来又慢慢地读到了他的《病隙笔谈》,知道了他是一位命运多舛,忍受了巨大痛苦,一生都在与病魔抗争的人。他坚持在病隙间写作,思索人生,其作品给人无限启迪。 《我与地坛》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有人称他的散文为:心理散文。他那种对人生对世界万物的思考,都是攻心的,让人从心理上佩服。也许是他失去了双脚,是用思想在行走吧。《我与地坛》共有七节,每节之间看似孤立,实又密切联系,甚而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紧密,纹丝不漏。 一 文章开门见山,直写我与地坛的那种洪荒的历史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的叙述,我们不经意间就被作者带入了一种哲学的意境里。作者用一种异常平静的口吻向我们简述着自己与地坛的种种际遇。作者曾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写到地坛,地坛也曾带给作者很多的灵感,是他灵魂休息的地方。他坐在这样一座地坛中,却想着关于死的事,而且是那样有耐心地专心致志地想,直至最终想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在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每每读到这句话,我都会泪流满面。这样的结论让人多么无奈与心痛。然而这又是一个无论有多大本领的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是一切生物的宿命。但这句话也显示了作者对死的态度与从容,以及看透一切的智慧。在无限的宇宙面前,甚至在一株苍老的古柏面前,人都是弱小的、易逝的。活着是一种过程与经历。最后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味道,酸甜苦咸说不明白。 二 这一节写给自己的母亲,写给那位既会疼爱儿子又能理解儿子的母亲。伟大而奉献的母爱就在作者平静地叙述中慢慢展现出来。被厄运选中的人,总是在内心里不服输的,但又无法将这厄运摆脱掉,就只有自暴自弃,恨不得杀掉自己,恨不得世界上的人都不来理我,甚至包括母亲。当母亲来关心时,不幸的人会用一种说不清的倔强来反抗。这种反抗是一种绝望的痛苦,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难以理解的。这时也往往不会顾及到母亲的内心感受,更痛的是这种痛苦与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那残疾的年轻人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时,能够让母亲骄傲时,母亲却走了,带着对儿子的无限牵挂走了。而儿子当年的那些羞涩与倔强,都变成了深深的懊悔。每当读到这些,我都会泪如雨下。而又会在心底幸福地呐喊:妈妈,我爱你。一遍一遍在内心里温习母亲的好,自己有母亲的陪伴真是幸福。读这一节,让我懂得了母爱,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懂得了有母亲的陪伴才是最大的幸福。 三 我尤其喜欢第三节,作者把春夏秋冬四个抽象的季节写的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了。地坛坐落在那里,必会像人一样,经历风霜雨露的四季或说地坛作为一方土地,也必会经历四季的洗礼。地坛的四季也许就是人生的四季,四季所蕴含的哲理也许就蕴藏在那园中的一草一木之间,需你细细体味。每每读完这节,我总会想,一个没有在地坛里默坐过、呆想过的人,是不会把四季写的这么形象而又立体的。整节都用比喻、通感手法来写,把春夏秋冬写的可听、可臭、可触、可感,每种意象,都让人遐想。而作者赋予这段文字的基调又是沉郁的,读后,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读这一段,我也会禁不住流泪,可我又不能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流泪。 四 在荒芜的地坛中,有多少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去匆匆。人世沉浮变幻,不变的唯有那无声的地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独特人生经历。或幸福、或坎坷、亦或在幸福中有坎坷,在坎坷中有幸福。 作者把自己从地坛中抽离出来,作为一个看客,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看地坛以及地坛中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中年夫妇、唱歌的小伙子、爱喝酒的老头、以及练长跑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和独特经历。作为一个外人,无需去猜测、去看透,也无需去喜欢和同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世界都可以彼此相遇,但却不容易相融,我们只要在自己世界里享受喜怒哀乐就好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一生逃不脱的生命怪圈。正如那位长跑的朋友,无论自己有多努力,都没有办法摆脱上帝的魔咒。最终,所有的倔强与不服都化为顺从与平静。也许,我们只能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原谅那个不断作弄自己的上帝。 五 残缺造就完美。世界的丰富性就在于世界的相对性,万事万物的存在,几乎都是以两种相对立的极端形式而存在的,有美,就有丑与之对立;有善,就有恶与之对立;有智,就有愚与之对立。有苦难,才能体会幸福,有残疾,才能彰显健全。事物的相对性,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各种事物都以差异于其他而不断地向前发展。降福与谁,降苦难与谁,上帝是没有足够耐心来公平分配的。只能听凭偶然的,如果不幸的是你,请不要怪罪上帝吧。如果你是坚强的,那就自己去寻找一条救赎之路吧。以怎样的方式来承受不幸与苦难呢?弗兰克说:要以尊严的方式来承受苦难。而那需要多么坚强的尊严啊! 六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活着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活的麻木、呆痴、不知所以。我甚至没有去想过人为什么活着。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去想的问题,既然还没死,活着就是了。 作者告诉我:人有欲望,所以人活着。细想,也是。我活着也是想得到点什么,至于具体想得到点什么,我还真有些迷茫。是幸福吗?可是,什么才是幸福呢?是自我的价值吗?对于别人与社会,我的用处在哪里呢?我的价值在哪里呢?也许是一些不知所以的欲望,在引导我活着。可欲望又让我痛苦,因为活着不得不承受苦难,苦难与幸福同在,甚至苦难独自存在。这样想,就越来越喜欢园神的那句话: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 七 始与终,生与死是宇宙万物永恒的宿命。我只是跑到地坛来玩耍的孩子,如果我还有所留恋,那是因为我玩的太疯狂了,“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对于死,作者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向人们静静地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结果,死的面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就像一件很平常的事,如太阳的升落一般。所以,我们有理由坦然地来面对它,甚至可以微笑地面对它。一切都会结束,无论劳累、苦难还是幸福的一生。面对死,可以安静的躺下,做一场宁静的梦。我又想到那句作者的话: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就让我们怀着愉快而幸福的心情等待这个节日的降临吧。在等待之间,好好地享受这个苦难而又幸福的过程。 整篇文章,作者都在用一种超乎寻常的平静的基调向读者娓娓叙述,就是在这种平静的叙述中,有一种感动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不断地启迪我们对人生、对生与死从内心深处进行一种哲学的思考。文章流畅地像一条河,河面很平静,但河水深处却激流澎湃。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深夜随想 | 下一篇:在这飘雪的季节 感谢有你一路相伴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0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6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0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