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从“地藏寺”到“佛光寺”    
  • 管理
    作者:幽幽 发表时间:2016-08-25 11:10:4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从地藏寺到佛光寺,经历了岁月的洗涤与时光的历练,一代的精神虽有间断,但因为教别的相同所以有了衔接。生活中也有从旧到新的转变,不是表面的影响就能改变实在,不论表象如何变化,本质依旧如初。问候作者,感谢来稿!

      村里原来有一座古庙叫地藏寺,占地大约一公顷,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约150年的历史。地藏寺曾经辉煌一时、声名远扬,一度被认为两个半著名寺庙中的一个(归元寺、地藏寺,还有半个尚且不知)。经过上个世纪早期的兵荒马乱、匪患肆掠,以及长江大洪水的多次冲淹,损毁殆尽。到解放初期的大拆大建,村民不断地把大石板、大石碑、大石条用作集体修路、建桥、搭涵的理想材料。后村民又不断挖取青色大砖,作为自家建房、盖圈之用,所以呀,据说能通过生死簿掌管人间村民百姓生死存亡的、偏安一隅的地藏寺,经过数十年的慢慢损毁和逐渐破坏,终于没躲过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劫难,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片瓦砾之下的废墟。
      地藏寺彻底消失后不久,大集体时代,长满了茂盛的荒草,成为村民放牛的理想场地。到了大包干时代,附近村民又在十几亩的废墟上开荒种地,逐渐占为己有,不断的、默默的重复着平常而又平凡的农耕时代的故事,却逐渐忘却了废墟下所掩埋的历史真相。
      因为三弟、四弟、五弟都信仰佛教,在他们的影响下,母亲和姑姑也信仰佛教,陆陆续续地村里也有其他老人信仰佛教。1954年任乡长、后进城任局长、以局级干部退休的村民鲁寿昌晚年也皈依佛门,笃信佛教。可惜他并不居住在村里,而是长年居住在宜昌的女儿家中,去年过世,享年86岁,与英明领袖华主席同寿哟。他以在村里德高望重的无形声望,建议在原址上修建寺庙。于是在五弟、四弟、三弟还有其他村民的合力谋划下,终于在地藏寺原址上建起了两间房屋,供上了久违了的佛像。
      笃信佛教的五弟亲自取名为“佛光寺”。还把通往佛光寺的一百多米长的小路命名为“佛光路”,铺上了碎石子后,又在小路入口处竖立起一个指路牌,上书“佛光路”。并且在指路牌旁边又插上一杆彩旗,彩旗上印有“南无阿弥陀佛”,让“南无阿弥陀佛”也来个迎风飘展哟。
      平时只有居住在乡下的四弟照看并管理佛光寺,去年又扩建了两间房,供出家的居士生活。一度有四位比丘尼先后来住过,让偏于一角、年轻的佛光寺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些许人气,当然也给年轻的佛光寺带来了一些香火,也给村里一些佛徒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和宽慰。
      今年,四弟又殚精竭虑的想修建更大一些的念佛堂,地基已经下好了,就花掉了化缘积攒的三万元佛款。整个建好可能需要二、三十万。四弟说,只能分步实施,走一步看一步,看缘分,看化缘所得。而在县城经营麻花厂、笃信佛教的五弟却信心百倍。他在忙碌的食品经营中,总能挤出一点时间,开着佛堂专用车,接送虔诚的佛徒们到念佛堂念佛。有时还专门驱车70多公里(单程)来乡下的佛光寺,带来一车佛徒念佛,搞点佛事活动,成为村里的一大亮点。
      这几年的暑假回家探望父母,总能赶上四弟为佛光寺添砖加瓦之事忙碌。从埋水管到垫石子路、从搬砖做奠基到为混凝土浇水,从修理电扇到提供供品,我都和四弟共同参与。看到众兄弟都信佛、念佛、传佛、弘佛,深受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论的影响,又极力想把年轻的佛光寺维护好、发展好、管理好,我建议四弟,趁村里还有见过地藏寺真面目的老人健在,赶紧走访,弄清楚地藏寺的来弄去脉、岁月沧桑和历史变迁;赶紧收集散落在村民家中的古庙什物。
      可惜四弟平时找不着可靠的人商议谋划,只有我回家时,才把埋藏在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于是去年暑期回家,四弟陪着我走访了村里还健在的数位老人:
      85岁的老村长蔡世南。他说见过古庙的后城,五间房,中间三间、两边各一间。都有2~3仗高,南开门,无后门。中间三间要高一些,供有三尊一人多高的木质佛像。1953年倒塌了。他还见过几百斤重的大钟,并且亲手敲过大钟。好多石碑、石条都被公家拿去修桥、建管用了。1954年没柴烧,又把寺庙周围的古树给砍掉了。庙里住过居士、土匪、叫花子等等。
      93岁的村民李廷福老人。他见过更完整一些的地藏寺,说有两城,即前城和后城。我想类似于现在的四合院吧。前述老村长说是的中间三间高一些、两边各一间,即为后城。他还见过瓦井、水井、戏台等。他说,戏台毁于中原大战时期。日本鬼子刚刚投降不久前城就垮塌毁掉了。后城要坚固一些,前城坍塌不久,后城在风雨飘摇中又挺住了几年,终于毁于1953年的大拆大建。老人还强调,1931年大水,冲走了古庙里的木质佛像。
      我们还走访了91岁的老村民鲁君喜。他说小时候还去放过牛呢。古庙解放前就毁了,与前述两位老人描述的很是相同。老人还说到,村里一位张姓的爷爷,作为一名知名的木匠也参与了古庙的建设。可惜已经八十好几的张姓村民也于前年过世了,无法了解到更多的详细建庙真实内情。殊为可惜哟。
      四弟曾十分惋惜地多次说到,小时候到前村找朱师傅理发,要穿越前后村之间的一天人工小 河(我们都把这条小河叫做“濠划”,意即可以划过小木船的濠沟),一块取自地藏寺的大石条成为连接前后村的、唯一的便捷通道。通道中间也竖立着一个横放的大石条,作为阻止前后村牛羊乱窜的屏障。这起着栅栏作用的横放的石条,当然也取自地藏寺,上面刻有好多漂亮的汉字,从小就喜好书法的四弟就多瞅了几眼,遂记性了大概内容,为同治年间,刻的都是建地藏寺捐款人的姓名及其捐了多少钱。其实我也见过,只是俺不好书法,也就没去留意上面刻的漂亮的汉字。四弟相信这些石条还在原地附近埋着,可能被弄断了,只是苦于没有理想的工具去发掘。
      今年暑期,笔者又陪四弟寻得两尊底方身圆的石墩,放在了佛光寺大门两侧,算是实现了首次物归原位的先河。石墩底座正方形的角都有损毁,而圆形表面的麻麻点点似乎在诉说着古庙的历史沧桑。同时今年建念佛堂地基,又挖出了一个稍微小一点的石墩,也都没有刻字,而且也是损毁了一部分,有些难看,四弟一度弃置。我得知后说,这恰恰最能说明地藏寺的历史沧桑与曲折,更有历史见证和历史说服力,是无价之宝的正宗文物哟。四弟这才有些醒悟,赶紧重新扒出,洗净,放于佛光寺中。“正因为破损严重一些,才没有被人弄走,不然你怎么会在原址上找到它呢?”我这么一说,四弟也笑了。
      四弟曾只自一人跑到武汉,到著名的归元寺里索要一尊属于地藏寺的石狮,可惜人微言轻、位卑身低,无人搭理,无果而终。虽然没有成功,却也见证出四弟作为村里佛光寺的真实看护者、管理者的最佳人选。
      我去年暑期回家探亲,曾答应四弟说,把村里寺庙历史弄清楚,写出来、贴出来,让感兴趣的村民们和佛徒们来看阅,既可以让大家知道古庙的历史,也可以收集更多真实的、关于古庙的故事、传闻和传说,当然也可以作为凭吊古庙兴废之用。这次算是兑现了承诺。
      寻访中,我多次听到村民讲到“无长子”之事(“长”系长短的长)。这事我小时候也听说过,挺吓人的。所谓“无长子”,就是早晨或者黄昏十分,有人在古庙遗址附近或遗址附近的居家里,一转身突然瞥见一个人形怪物,由小慢慢变大、变长、变粗、变硕,所以才称之为“无长子”。听起来确实挺吓人吧,尤其是不谙世事担小的孩子,吓的我们小时候都不敢靠近古庙遗址。 
      多位老人都说,古庙遗址上,夜里要是听到了钟响、听到哭声,就会死人!接着又会听到铁链声音。老人说,这是在锁刚刚去世的人,要带到地藏寺里进行公审,再决定要投入到哪层地狱中。非常有趣的是,我的一位老同学(也是同一个村里人)也说到有关地藏寺的事情。原来她的爷爷有一个晚上做梦,梦见了地藏寺里的生死簿上有两个熟悉的人被画上了红勾了。果然不久被画红勾的人陆续离去!你说怪不怪呀?
      可惜我常年不在家,只有暑期才有相对较长时间回家一趟,关于古庙地藏寺的前前后后、来弄去脉、传闻传说、离奇故事等等,都不太为人所知。一方面有能力、有兴趣、愿意做的人都在外打拼,难得回家一趟。偶有回家又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哟。而留在村上生活的农民,或囿于认识理解、或阻于文化知识、或困于农事家事、或疏于兴趣爱好等等,无法搞这些在好多村民看起来毫无实用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笔者也只是因为自家兄弟都信仰佛教,才有了机缘,才有了较多、较深一点地接触这些,才以一个所谓读了点书的教书之人(不敢称作文化人哟)的眼光,来看待此事,想做好此事。虽然能力有限、作用有限、贡献有限,至少也在于佛教结缘,也属于善行善举之列吧。从这点说,也是“阿弥陀佛”哟。
      笔者觉得,从地藏寺的横空出世诞生到它消亡湮灭,变成一片瓦砾之后、被村民一直忌讳的称作“庙东”(古庙遗址在村里东边)的曲折历史 正好契合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外不足以抵侮,内不足以养民,民不聊生,战火不断,杀戮不已,草菅人命,灾难深重之苦难史、悲壮史、屈辱史。而地藏寺遗址上的佛光寺的诞生,似乎也顺应了新时代的召唤,是村民们自发向往富足后的健康友善和睦生活的反应。与上帝之教堂一样,都是富裕起来后人们渴求驱魔祛疾、友好仁爱、安顿灵魂的反应,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中国梦、我的梦的路上一同前行。
      年轻的、偏安一隅的、远离城镇的、村里佛光寺,还比较小、比较弱,没什么影响,没有进入官方视野和商业范畴,是纯粹村民自发行为。五弟弄来的太阳能念佛机日夜不停的、不知疲惫的播放着有点悲壮的一首佛乐,昼夜萦绕在佛光寺上空。一首世人皆知的《大悲咒》佛乐,着实能参透凡人心扉,直插人们心灵幽深腹地,让人顿觉心静许多,少了些许的恩怨于愤怒、牢骚与不满,平复受过巨大创伤的心灵。把拍手操和拍腿操也融入到佛乐中,旁晚时分,母亲和同村的几位老太太一起随着佛乐健健身,算作是佛教也在与时俱进的象征哟。四弟惨淡管理的佛光寺若能在村民中起到一点佛光普照的善诱作用,则就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了,也就回归到了“佛光寺”的本质。

                                             20160820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清竹 · 汐影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听四弟讲小故事——丑公主的前因后果 下一篇:幸福的老太太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龙抬头阅18次
    搪瓷杯阅12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47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5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