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浅谈道德对人生的影响
管理
作者:罡风 发表时间:2016-11-03 15:33:05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构成人们价值观念的对人类具体行为进行是非判定、评价的行为规范体系。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前者在人类文明前进的路上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类从野蛮粗暴走向文明,从纯粹发自本能的行动变为有社会性意义的行动。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现在社会倡导的是德才兼备,我们才学智慧已具有,道德修养需完备,而幸福是人所勾连着的对象或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与过程,它具有超越性、单元性、分维性、差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就道德规范与人的幸福一致的具体情况来看,它是人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人获得幸福的公共资源。虽然就特殊情况来看,道德规范与人的幸福之间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但总的趋势来看,它与人的幸福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与道德规范的可普遍化程度正相关。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人生更有意义。 |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就个人而言为私德;就社会而言为公德。道德是以某种意识形态出现的,没有硬性规定,通过宣传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的作用显是而易见,那就是代表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判断行为正当与否,使人们认识事物清晰起来,知道什么是好与坏。如果将道德拆开来讲,道,既是上天的意志,也是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真理;德,既是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人类和谐的动力源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其道德标准是有差异的。人类从娘胎里出来,与道德是没有什么关联的,而是受后天的社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 我们每一个人自从懂事开始,就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道德的教育,贯穿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言与行受制于一定的道德标准。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坏蛋,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好人。好与坏,是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统治阶级为了对社会有效地管理和制约,用法典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规范外的行为,人们用道德来约束。前者是刚性的,后者是柔性的。一刚一柔,维护着社会向前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对道德问题产生了怀疑,这不仅是社会浮躁的特征,也是道德滑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道德究竟怎么了?是过时了,还是无用了,显然都不是,而是人们不善于认识自己,总是把不道德的言与行归于别人。倘若都用“手电筒”照人,而看不清自己,那么道德就是一句空话。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来自每一个人,人人都来推动道德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无论社会怎么发达,没有相应道德标准规范行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畸形社会。 之所以说,道德是柔性的,因为道德不具备刚性的法律能力。道德只是一种心灵契约,遵守了,是应该的;违反了,只能受到相应的舆论谴责。有些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根本不理会舆论的谴责,我行我素,这也是社会不良现象和问题的根结所在。谴责既伤不到筋骨,又不能把他怎么样,脸皮比城墙厚,机关枪打不透。 道德既然是一种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据需求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那我们就应该认识到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特殊的调节体系,一种实践精神。也就是说,我们的言与行要符合这种道德规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从人的本性上看来讲,一生都是要追求快乐的,也就是享受幸福,谁愿意一生都陷入痛苦和阴霾之中呢。但追求快乐并不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更不是去做一些不得道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欲望,而是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自觉地抵制不道德的行为,与人为善。即使不道德的行为已经发生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意识形态是可以被改造的,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因此,不道德的行为人人都会发生,程度不同而已,轻重而已,自觉或不自觉而已。 从广义上讲,不道德的行为,损害公众利益,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无论有无主观故意,对社会都是有一定危害的,或有影响的。例如直接的: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无论是张贴的、喷墨的,还是悬挂的、散发的,都是一种故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污染城市空间。例如间接的:在街道上乱扔果皮,导致他人踩到了而滑到摔伤,虽然不是故意要伤人,但危害结果是伤害了无辜的人。 从狭义上讲,不道德的行为,受国度、地域、信仰、文化、习俗等影响,所衡量的道德标准不同。有的国家和地区枪支泛滥,虽然有政府核发的持枪证,但动不动就拔枪威胁他人,即使不伤害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伤害的是人们心里承受能力,增加了人们的恐惧心理。有的国家搞种族歧视,把人分为高等和低级,不仅不道德,而且容易激化民族矛盾,是社会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有的人在比较安静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口无遮拦地讲个不听,势必会影响他人的存在,是一种不道德的没礼貌的行为,影响的是公共秩序。有的将猪肉等食品带到回民聚集的场所,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有亵渎他人信仰之嫌。 正确的道德产生和操守,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它的功用是社会和谐的动力,它的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信,它的方向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 道德的特点是以善恶为标准的,调节着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道德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认识一个人的品质,维护好的道德品质要靠人的自觉性。正所谓,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即使称不上道德模范,最起码算一个比较合格的人。 党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各行各业都有代表人物,其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模范作用就在于推进社会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高道德水平,和谐人际关系,减少不道德的行为发生。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道德教育不是万能的,关键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是否能有较好的道德观,既不危害社会和他人,又能管好自己。 道德的本质是行道积德,真理就是大道,善行就是大德。要做到大道大德,是需要很高思想境界,甚至是可以用生命来诠释。有人溺水,生命危在旦夕,施救者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营救,品德高尚。车祸即将发生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却倒在血泊中,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收养被抛弃的孩子,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图利不图名,倾其所有,大爱无疆。当他人生命或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高风亮节。服侍瘫痪在床的亲人,几十年如一日,端屎端尿,精心疗养,不离不弃,虽然平凡,但思想境界却是如此高尚。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为党的事业尽心尽职,一切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说不尽的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或不显山不露水的做好事做善事的平凡人,这就是大道大德,给道德作了最好的注脚。 相比之下,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路见不平绕道走,生怕惹事上身。最常见的就是路边“扶老”问题,有怕被事主讹诈的,情有可原,但更多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挂起,最起码没有同情心,道德被扭曲了。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问题,本是举手之劳,但很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愿意主动让座,道德滑坡也。商家用卖假货、以次充好、低价高卖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损人利己,欺骗顾客,奸商也。演艺圈的潜规则肆意蔓延,你情我愿也好,被潜规则也好,都是暗箱操作,似乎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人的灵魂。网络上的口水大战,有的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真假难分,黑白颠倒,人身攻击,口无遮拦,点击率上去了,人格下来了。名人做广告,给钱就瞎说,昧良心,毁形象,到头来还是坑害消费者。假新闻,有鼻子有脸,搞得跟真的似的,愚弄读者,自毁形象。邻里相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个人恩怨,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官场上,为权力你争我斗,为仕途挖空心思,为利益不择手段,破坏了行为规范,老百姓怨声载道。等等。枚不胜举,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世上有多少不道德的事,抵制是一方面,自己不做又是另一方面。前者是认识事物,对自己有警示作用。后者是关键的也是核心的内容,那就是不道德的行为首先自己不做。倘若“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能真正做到实处,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就不会是一纸空文了。 现实生活残酷地告诉人们,不道德的行为每天都会发生,距离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一刻也不会停止。人都是有思想的,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自己的信仰,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大环境的影响,有社会不良现象的腐蚀,有个人的好恶。你跟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讲道德,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无用。你对仇视社会的极端分子讲道德,那简直就是属“四季豆”的——油盐不进。你对一个和尚的人叫卖梳子,那简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道德是受意识形态控制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 对于善良的人来讲,其道德观就是希望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治安稳定,风气良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风光也好,平淡也好;富也好,穷也好;苦也好,甜也好,不要背上沉重的不道德的十字架就好。至于自己是否被道德绑架过,不必那么计较,扪心自问有不道德行为乎,才是正道。 既然道德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道。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是能区分是非的,这是一切道德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美好志向和作为,正能量的道德观就很难体现出来。好的道德培养主要是靠自己去实践,去领悟,去巩固,并量化到一言一行,这是很难做到的,但并非不能做到。反之,不好的道德学起来很快,甚至是一瞬之间的事。正所谓:“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事一辈子做好事。”因此,道德观虽然是长期形成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戴“红帽子”的人,政治光环很多,荣誉很高,受人尊敬,一旦中箭下马,前功尽弃。好人变坏,首先是道德出现了问题,其它问题接踵而来,毋庸置疑。坏人变好,首先是道德修补,知道了痛改前非对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好与坏的变量,掌控全在自己。睡不着觉怪床歪的谬论,是没有道理的,要从道德观上找问题。把“后天”的问题解决好,即使我们仍然还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只会愈来愈少,毕竟不道德的行为有损自己的形象。 人们会经常谈论习惯问题,那是因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走向。人们有了好的习惯也就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处人处事,也有利于及时修正错误。有了“小洞”即补,哪来的“大洞”纰漏。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习惯支配人”,不良现象就会到处泛滥。倘若“人支配习惯”,好得风尚就会逐渐竖立起来。谨言慎行的人,对社会公德也是非常关注和精心维护的,更会促使好的习惯良性循环。因此,好的习惯会引领人们健康成长和生活,即使遇到阴霾也不会沮丧和彷徨。坏的习惯会像一种慢性毒药,逐渐侵蚀我们的肌体,腐蚀人的灵魂,一旦受它制约,就会做出许多不道德的事来。俗话说,坏习惯防止容易破除难,正是这个道理。道德问题与习惯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人们从实践经验中加以总结出来的,倡导人们遵照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发生。而后者是自然形成的,个体异味甚浓,不受他人掌控,但会影响他人。好的习惯会培植好的道德观,好的道德观会巩固好的习惯。反之,不言而喻。 人们常谈人品问题,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底线。人品问题是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好与坏的分水岭。所谓“底线”,通俗的讲就是人的德行如何。“底线道德”是最基本的社会要求,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到,这种“大众普遍化”的意义就在于对主流社会的肯定,对绝大多数人的肯定,毕竟坏人还是少数。对于高尚道德而言,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得到,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是几代人。时代英雄和楷模,不仅是先进人物的化身,也是道德模范的化身。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其作用就在于人品的修养,由低向高发展,充分显示了正能量。因此,品德问题不仅是个性的,也是社会的。 人们常谈人性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不休。不可否认的是,人性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私。虽然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后天的善与恶,都与自私有关。道德高尚的人,会把“自私”的一面降到最低限度;而道德低下的人,会把“自私”当饭吃,没有底线。而绝大多数有道德底线的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无私的一面。用“好中差”来讲人性问题,比较客观,符合客观现实。现在,人们总是说社会浮躁,人心浮躁,那是“马列主义对人不对己”,没有正视自己的缘故——都是自私在作祟。极左时代,“私字是万恶之源”的论调,疯狂了许多人,也贻害了许多人。把“公”字高高举,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横扫一切,把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踩在脚下,搞得人人自危,谈“私”色变,扭曲了人性。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是所谓的政治运动的产物,强加于人的谬论。我们不能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于一个“私”字,合情合理合法的私有也是受法律保护,即使有“大同社会”,属于个人私有的东西,仍然会存在。当然了,自私是人性的最大弱点,看不清楚这一点,道德无从谈起。人性受意识形态制约,也受自己的道德观制约。人性的光辉在于无私奉献,死而后已。人性的堕落在于道德败坏,损人利己。 人们常谈修养问题,它的本质是人的性格,它的归结点是道德情操。个人修养的好坏,关系到个人道德的维护和保养,以及发展方向。谦虚谨慎的人,行事不会有大错;骄傲落后的人,行事会没有章谱。脾气温和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柔和,亲近;脾气暴躁的人,易得罪人,疏远人。坦诚的人,会有许多知心朋友;居心叵测的人,是朋友都会打“离身拳”。思想进步的人,对待事物正解很多;思想落后的人,歪理谬论常挂在嘴边。有爱心的人,精神世界丰富;没有同情心的人,如行尸走肉。对社会有贡献有付出的人,生活有情趣有情调;好吃懒做只想索取的人,内心空虚,失去的会更多。爱学习的人,知识面丰富;不学无术的人,知识匮乏。清廉的人,两袖清风;贪腐的人,罪行累累。一个有很好修养的人,处人处事礼貌、真诚;一个缺乏修养的人,处人处事圆滑、虚伪。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事业有成,为社会增砖加瓦;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死气沉沉,精神萎靡。一个人能力有大小,素质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有一点精神,加强个人修养,即使平凡,活得也潇洒。 人们常谈自由问题,那是不想被束缚的东西太多,渴望在法律的框架下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情感释放。宪法赋予了人们自由的空间,可以做想做的事,想说的话,想要的东西。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必须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前提,以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互补,以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为己任。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或道德的后果,或党纪的后果,或法律的后果。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选择权自己掌控。当今社会进步了,人们有了充分的自由权,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由并不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它首先是一种责任,其次是一种道德走向。责任就意味着行事不能乱来,话不能乱说,要靠谱,这个“谱”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东西。走向就意味着自己的道路如何走,要分清是与非和善于恶,打造个性完美,做一个自由的、身心健康的、基本合格的人。凡事有个度,就是这个道理。 谈论道德问题,不能空谈,也不能只谈别人不谈自己,更不能用道德去绑架别人。我们是凡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会存在不道德的行为,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或在人际交往中显露出来。这个社会上没有纯粹的道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社会有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把这个世界看成“一抹黑”,最起码的是没有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以偏概全不是唯物主义,容易产生思想混乱,进而放纵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找托辞。 践行道德问题,就要从我做起,认真遵守和执行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与规范。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即使说错了,做错了,也没关系,改了就好。人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动物,高级就在于有思想,有思想就在于如何行得正站得稳。人在红尘中,总会遇到许多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也会受到各种诱惑,这就要考验我们的道德观了。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向前走还是倒退,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破罐子破摔,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这“做”就是一种行为约束,这“天”就是一种德之真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不是在于别人说了些什么,而是在于别人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做比说更重要,人人都懂。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胡言乱语(1) | 下一篇:要钱还是要命?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6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0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