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淤泥笔记:太原一日 ------《晋豫十日》之一
管理
作者:一恩 发表时间:2017-03-24 18:02:42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第一篇审完,老师的佳作很有看头,先随便说两句,后边一道写编按。 |
题记:经过了几天的努力,游记终于写完了,题目是《晋豫十日》,一万多字,写的费劲,看的估计更费劲。我就分几篇贴出来,以便朋友可以慢慢阅读。
2017年2月下旬,一群相识四十多年的老工友网上闲聊,聊着聊着就把相约出游的事情定了下来,于是几位热心、又有能力的组织者,从选择目的地,联系旅游公司,到买火车票,定行程计划,自然是水到渠成。 晚上七点多出发,一行三十多人在普通快车的卧铺上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就到了山西省会太原。 导游接团,上旅游大巴,迎面扑来的是一条很敞亮的大街——迎泽大街,这也是太原市最主要的城区干道。太原最美的公园是“迎泽公园”,太原最豪华的宾馆是“迎泽宾馆”,都因其位于迎泽大街的两畔而得名。 太原古城始建于宋朝,南门外曾经有一片沼泽,所以南门也叫迎泽门。后来有这样一个传闻,说上世纪50年代中叶,毛泽东主席要来太原视察,太原人民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修筑了这条宽70米的大街,并取名“迎泽”。实际上毛泽东一生并没有到过太原,“迎泽”二字只是代表了当时解放了的太原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企盼之心。 题目说的是太原一日,其实我们主要也就去了晋祠。我的《晋豫十日》第一站,就是晋祠。 晋祠在距离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翁山下,入山门后看到,晋祠的面貌非常古老,所有的建筑古迹、草木植被统统灰头土脸、古色古香,很是陈旧的感觉。 据称晋祠创建于西周,原名作晋王祠,早先称为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至今三千多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标志和载体,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地营造和扩充,遂成为今天的规模。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主殿供奉的神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这也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 关于唐叔虞开国(诸侯国),《史记•晋世家第九》中记载,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在睡眠之中,梦到上天对武王讲:“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后来邑姜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出生时候手中写着“虞”字,便取名为“虞”。继承周武王王位的是周成王。成王年幼时和叔虞一起戏耍,削了一片桐树叶代替珪(古代用作凭信的玉制品),交给叔虞,说道:“以此封若”,史官听到后,请成王择日立叔虞。成王说:“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叔虞封到了唐。因唐地有晋水,叔虞子燮改国号为晋。这就是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 说是游览晋祠,其实主要浏览的是圣母殿。那么,真正的晋祠,也就是唐叔虞祠堂在景区什么位置呢?导游自顾自的走了,没有做半个字的交代。我们几人顺着景区右边绕行,林木至深处,发现一座规模小得多的建筑,门口指示牌写着:唐叔虞祠。真的不大,和刚才的圣母殿相比,也就是一间偏殿大小而已。 “古人交通不方便,为什么把晋祠建在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唐叔虞究竟什么原因失去了在晋祠的主要位置呢?” 中国历史,风雨际会,腥风血雨。 在北宋之前,晋祠就是指的唐叔虞祠,而且它的位置就在今日圣母殿的位置。 大唐开国起兵之际,就是在晋祠宣誓出师。当时的晋祠已经有近二千年历史,主神位仍然属于唐叔虞。到了宋代,事情起了变化。 这里饱含一番太原(古称晋阳)老百姓的苦难和血泪。 在宋朝统一中原的战争中,遇到了以晋阳为都城的北汉军民激烈抵抗。大家知道,杨家将中的杨继业,原本就是北汉的著名将领。宋太宗在攻下晋阳之后,北汉王族投降,但百姓和民间武装依旧激烈抵抗。于是,宋太宗继续用兵,并两度损毁了古老的晋阳城。一次是用火烧,焚毁了全城,第二次干脆就用汾河水把全城淹掉了。现在的太原,是宋太宗在原晋阳城以北20里的地方重建,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城。古城遭到毁灭,但晋祠经过重修,依旧立于新晋阳之北。在修复晋祠的时候,宋太宗就把作为晋阳百姓精神领袖的唐叔虞撵到了偏殿安置,直至今日。读者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下资料,就会知道其中的故事。 在唐叔虞祠堂前,朋友们纷纷照相留念。毕竟中国现代许多姓氏都和山西有关,也就是说和第一代晋王诸侯有关。正所谓: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晋祠有三绝,一是周柏、唐槐,历经千年,依然茂盛葱郁,树绿荫浓;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一组彩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最后一绝是难老泉,出自断岩层,涌水不断,终年不息。 晋祠里的古树很多,导游介绍说许多树龄都在千年以上,还有三千年的,这只能是可信可不信而已。树龄长肯定是对的,但是因为历年的战乱和人口迁徙,又没有可以精准断代的实物证实,真实的树龄谁也说不清楚,很多是后人根据老人的回忆,加上国人好古,就像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一样,以讹传讹也就成真了。 说句题外话,从晋祠返回太原,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山西博物馆,现在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不看白不看。实际上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明和发展脉络,参观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方法。 山西,因为在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东面和南面是吕梁山与黄河,北面是长城。歌中唱到: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唱这首歌的时候,唱歌的人要面朝南才行。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女娲补天”的传说,黄帝和炎帝以及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立业、建都,到夏朝在此建国,东周列国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么丰厚的历史文化,也使得山西成为货真价实的文物大省,前几年山西侯马一带盗墓很出名,为此后来 还枪毙了好几个盗墓贼,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山西的文物之盛。 山西博物馆馆藏文物四十万件,从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明清晋商等方面展示了方国、城市、宫殿、文字、礼器遗存下来的“金木水火土”制成的各种文物,品种齐全应有尽有,花样繁多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参观完博物馆,旅游大巴拉着我们一路向北,经过长长的雁门关高速公路隧道,大约四个小时左右就来到了五台山下。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淤泥笔记:五台佛光------《晋豫十日》之二 | 下一篇:夜来读书声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