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游寿县古城小花絮之三:淝水之战识成语
管理
作者:幽幽 发表时间:2017-06-02 22:27:3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的数不清的成语,都是实际生活,生产劳动和军事行动中的自然产生,本文作者所描述的这些成语就是一例。可见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原动力,这道理不错。谢谢作者 |
来到寿县古城的东门宾阳门,听导游讲解了“蛇吞象”的故事后,走过辙痕很深的凹凸不平的青石条路进入一个大约有两百平方米的小城中,除了两个斜对着的城门出入口外,四周全是高高的城墙。导游还在此特意卖了个关子:“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城呀?”稍微懂得一点历史古城的人都知道这叫“瓮城”。敌军从外门攻入城内,首先要进入瓮城,如果以为这是攻破了城门那就大错特错了,单枪匹马进入瓮城要么被杀死,要么就束手就擒。所以贸然进入瓮城,往往就成了瓮中捉鳖。因此“瓮中捉鳖”这个成语就与瓮城直接关联。 导游接着说:“你们看看瓮城的前后两个门,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叫‘歪门邪道’,既能防水,又能御敌……”“瓮中捉鳖”就是御敌的最好诠释。而防水问题也容易理解:试想,当大洪水直线型地由前门冲入到瓮城中,就直接撞在了厚厚的墙壁上,卷起的浪花和引起的回流反而会迟滞大洪水的继续涌入。所以防洪作用十分有效。没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瓮城设计成歪门邪道后,好处多多,作用巨大,也难怪好多人喜欢搞歪门邪道的,还乐此不疲呢。原来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哟。 导游接着说:“1991年淮河发大水,城门用沙袋堵塞,滴水不漏,洪水围困古城两个月,城里十万多居民安然无恙。”导游还指着外城墙上的石刻说“那就是1954年的洪水水位和1991年的洪水水位……”看来古人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与新材料,只是巧妙的利用自然材料,就铸就了千年老字号和原字号品牌,穿越了千年还能为子孙后代享用,可谓是建筑史上永远的丰碑哟。 2017052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游寿县古城小花絮之四:初识博物馆——(上) | 下一篇:一次“浪漫”的陪游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6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0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