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游寿县古城小花絮之四:初识博物馆——(上)
  • 管理
    作者:幽幽 发表时间:2017-06-02 22:28:4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楚大鼎,电视上听过看过,谓之国之重器,从中能体会到中国文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作者能有这眼福,虽不是真身,也已经很有幸了。

        我们游览的第二站是寿县博物馆。导游说:“寿县博物馆有6000多件文物,其中 一级文物就要160多件,这在县级博物馆中是屈指可数的。由于楚国在此建都时间长,楚文物最多,好多文物都是农民在开挖沟渠甚至是耕作中无意发现的……限于种种原因不敢大规模的勘探和开挖,所以寿县大地是楚文物的地下博物馆……”导游进一步自豪的介绍道:“寿县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越王剑、楚金币、金棺银棺舍子……好多国宝级文物在全国各地巡展,有时被台湾、韩国借去展出……”

         
        走进二楼展厅,一口圆形大鼎映入眼帘。导游指着这口大鼎神秘的笑道:“大家猜猜,是真品还是赝品呀?”“当然是真品呀,不是说博物馆里全是文物吗?哪里还有假的呀?”有游客好奇的笑道。“寿县博物馆就这一件是赝品,真品存放在省博物馆,成为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原来此大鼎叫“楚大鼎”,是已知最大的圆形大鼎,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1958年,共和国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来安徽视察,第一次见此大鼎,围着大鼎左三圈右三圈然后感概道:“好大一口鼎,可煮一头牛呵。”
        “楚大鼎”的身世十分曲折。1933年,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寿县的一座楚王墓被盗挖,盗墓贼挖出一口楚大鼎。因为大鼎太大、太重,足足有400公斤,盗墓贼无法搬运,才免遭流失海外的厄运。后被国民政府发现,收藏于当时的安徽省会的安庆市。可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免遭日寇毒手,这个国家级文物又不得不运往陪都重庆。可这口楚大鼎太大、太重,仅仅靠人力很不方便搬运,只得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滚动上下船,让这口大鼎饱经磨难、伤痕累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还都南京,楚大鼎也被运往南京,还没有想好怎么安置呢,解放战争爆发了,国民政府忙于打内战也无暇顾及楚大鼎。解放初期,楚大鼎又被运至芜湖存放。后安徽省会迁至合肥,又筹建了省博物馆,这口饱经风霜、曲折磨难的楚大鼎被运到合肥,存放于省博物馆,终于回归到了离它故里百余千米的地方,算是最后的安居了。
        
          寿县博物馆的楚大鼎赝品,恰恰说明了它的真身有着曲折、离奇、苦难的经历,承载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苦难史,是一部难得的、生动的爱国教科书。 

                                                          20170525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古月执忆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游寿县古城小花絮之五:初识博物馆(中) 下一篇:游寿县古城小花絮之三:淝水之战识成语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