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传统铸就民族之魂(约稿底稿)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2-01-04 08:50:3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抗疫是这几年中的一个勇敢的符号,也是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才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人民流离失所,病痛无人管。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敬佩的民族,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国策厚重而夯实。过去人们对小康生活的奢望在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的带领下终于实现了。抗疫不止,奋斗不止!像那些在一线战斗中的人们问好!

    2019年底至2020年春突发的新冠疫情,从最初发现病例,到确诊感染病例节节攀升,直到举国一级响应封城闭村;中间固然有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起主导作用,有国家意志管控着全局;但我们不应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民心。

    传统的作用,在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总能最大限度地汇聚民心民意;抛开异见,协力同心,变危机为契机,赢得最后胜利。中华文明,筚路蓝缕,五千年岁月的凝聚,终铸就钢铁长城般的传统民族之魂。
    传统,是融入民族血脉的一种精神。当这次突发疫情从全国蔓延,到现在确诊病例从高位下降到单日确诊十多例,我们的囯家民族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路程。这其中有国家担当,有国家财政大量投入,还有成千上万医护工作者无畏的付出,以及有无数基层组织与志愿者们的坚守;包括普通民众的自律与配合。这些都只有一种解释,也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能做到令行禁止,上下齐心听安排,并把民生与治安,细化到每一个社区与乡村,大约只有中国,只有中国能做到全国一盘棋。这种领导力,这种向心力的本身,就能显示出一种文明积淀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张力。如此大规模的限制出行,限制人们的生活范围;放到国外某些地方,放到资本主义世界,即便是有军队荷枪实弹戒严,也难免会因生存问题出现动荡,因物质紧缺出现抢购风潮。
    囯外很多人不理解,难道中国人在封闭的环境下,就没有因生活物质短缺而产生压力。当然,局外者可以臆测这是服从于所谓的专制。但他们不懂得文明的传统,不懂得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与含蓄;认准了目标,关起门做好自己的事,任尔飞短流长。

    我们自己都是本次疫情的亲历者,长时间被封闭,也许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生活问题,或者会对工作造成影响。但人们懂得没有什么比珍惜生命还重要,没有什么比顾全大局更重要。人民懂得不给国家社会添乱的意义;懂得一切以服从于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们的传统,能让普通人都知道如何权衡国家整体战略与个人得失之间关系。在整体利益与个人欲望面前,孰重孰轻,就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只能说,传统的文化思维鞭策着我们的行为。
    传统文明是一种力量,处于危急中的中华民族,有着极强的向心力与自觉遵从公序良知的操守。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虽然常被称之为沿袭俗成,固有守旧,或者说是惯例与习惯。但我们承认正统即主体,并不是西方所说的专制。中国人较少挑战既成事实,各安天命的本分,让我们知道,安定团结,能让温饱得到保障。如果民生有保障,自然就可以产生打锣卖糖,各干各行的安定。
    中华传统里的含蓄内敛,常常让人能较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且有耐人寻味的深邃。与西方人无节制的行为自由,言论自由等等相比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富人意识相比较,与西方文化里极强的宗教意识相比较;中华民族的传统实际上就是儒家所推崇的中庸。处事不偏不倚,保持中正平和;有目标追求,但不出格,也随大流。
    抗疫,本就一场攻坚战,从囯家整体战略出发,个人得失应退居其次。利益面前,不能避免没人有怨言,但珍惜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的优良传统能让人能负重前行;与西方人所谓的言论自由,我行我素不同;中国普通民众没有因为封闭赚不到钱来养家糊口而怨怼,没有因为生活不便而鼓嗓。囯家号召不让出门,大家就心平气静的在家里坚守。
    如若我们能前面地、完整的看待我们的传统,需要用现实去完整地诠释中庸之道,就如《论语》诠释的那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虽然现代人常将中庸喻之为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论。但现实中的中庸,其实是中华文化里的包容与个人修养。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来越重要,中国也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包括中国的传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派生出的其它文化积淀,就成为了一面映衬历史与现实的镜子。让中国的古典与现实,成为一种被世界重新认识的文化现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无论是过去式,还是现代式,世界都能透过现象看到中华文化本原的深邃与宽广。能感受到中国在传统文化的滋润下,发展出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模式。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传统,即是传统文化;包括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思想道德、礼仪民俗、文学艺术以及规章制度,和人的行为方式等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积极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就有了传承性,而得以传承。
    无论任何时代,文化首先与教育紧密相连。在中国社会还没有正规的学校以前,如果你是一位私墪或者家族学馆的教书匠,在开学时都要领着新生拜孔子牌位,以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其实那种参拜就只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敬畏;也并不是拜哪一个具体的人,孔子也只不过被人们拿来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代表罢了。到了现代,学校是集体教学,学生只需集中参与开学典礼,就算正式承认自己是来接受教育的学生。所以这就是文化教育的新风气,有延续,也有历史沿革。
    传统与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我们笼统地把文化称之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创造生活所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所以我们将其叫做传统,或文化传统。广义的文化传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首先是文学文字与文化艺术的美妙,这些包罗万象的、带有价值观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并不是凭空从天上飘下来的奇思妙想。中国文字的文化底蕴,中国工匠精神里的奇工巧技,以及文学艺术等等,都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包括我们的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一起引导着文明的进程。
    今天我们能感受到的中华文化,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民族文化文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让其传统文化在历史沿革中催生出我们引以为豪的、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被称之为华夏文明的传统农耕文化文明。
    关于传统“文化”一词,在古代中国早已有之,只是东方与西方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各有则重;中国人对文化的定义,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文化衍生产品。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表述则是,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以及人的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的总称谓。如果单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哲学认为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如果由政治家解释传统文化,传统就会带有某些强烈的意识形态。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解释传统与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创新活动永恒拓展的载体。传统也是现代创新水平的提升的依据,更是一种潜在的传播手段。

    四面八方奔武汉,万众一心战病疫。在本次疫情面前,传统文化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民众应对危机时,传统就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所有的人自觉居家隔离,不聚众欢乐,不三五成群,不走亲访友。无论你地位多高,无论你功劳多大,疫情面前人人平等。许多过惯了都市生活青年人也一样宅在家中,接受社区工作人员的巡查测温,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优良的传统,被人们叫做世代相传的礼、与法度、与追求同为服务于社会的三要素。在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也在日益加快。在各种文化与机遇的挑战面前,新的文化意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人们清楚现代文化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共生还需要时光来磨合。

    对于中国人而言,寻找传统精髓的部分,让传统与进步同在;在民族危急时刻,就能让文化传统再次飘逸出优美的身段,铸就传统的民族之魂。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火种之巅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记梦笔记本:知识是经验,情感是记忆 下一篇:饮酒文化面面观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