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与饭碗相关的话题(一)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2-05-25 05:40:00
评论:3条
关注
编者按:正如作者老师所言:现代人所理解的“饭碗”其实已具有了双重意涵;本意为吃饭的碗,日常餐具之一;也喻赖以谋生的职业;比如某些职业会被人们称为铁饭碗,或者有人因为什么原因丢了工作,也叫丢了饭碗。在某些场合“饭碗”两个字需要打双引号,直接指一个人的“生计”与职业;其次,才指“盛饭”的碗。民以食为天,可见饭碗的事情不是小事情,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极具社会意义,事关国计民生的首要大事,无论政府职能部门或是每一位公民均不容小觑忽视!论据充分,哲理深邃,实话实说,令人感同身受,防范“生存危机”人人有责。好文倾情推荐阅读,问好作者老师, 谢谢分享! |
(法治日报2022年05月12日报道,针对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的报道,让人想到了饭碗这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我们吃什么,我们靠什么来保证人人都有饭吃。) 中国人早于公元前约8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烧出了陶器,再由工艺与使用原料的改变进而衍生出陶瓷制品。现代人们对于陶瓷的传统概念,是以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制成品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历史上的瓷器制成品曾远销海外,成为“外邦”了解古老中国的名片之一。世界各国有钱的人们从中国带回去的瓷制品,被视为只有富人才能够拥有的珍贵物品。 现代人所理解的“饭碗”其实已具有了双重意涵;本意为吃饭的碗,日常餐具之一;也喻赖以谋生的职业;比如某些职业会被人们称为铁饭碗,或者有人因为什么原因丢了工作,也叫丢了饭碗。在某些场合“饭碗”两个字需要打双引号,直接指一个人的“生计”与职业;其次,才指“盛饭”的碗。 从漫长的上古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人们需要拥有一定的地位才能用得上泥烧的饭碗。随着瓷器的出现,用瓷碗“盛”饭,用瓷盘子“盛”菜肴早期也只有在供祭品时才会使用。人们虔诚的将黍稷等祭祀品放在漂亮的瓷器中以供祭祀,以求得上苍恩赐,祖先保佑。“盛”在汉字里并不单指㕵与茂盛,有时候指的是将东西装进去。将煮熟食物“盛”在碗盘里,因为很烫没办法用手去抓食,在金属冶炼还没有出现以前,人们只能使用细竹杆代劳,从而成为筷子的原型。 根据《礼记》记载,古代人的餐具并不只有筷子,还有勺子。筷子作为一种餐具,怎么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是吃什么都能用筷子。“羹之有菜者用梜(jia),其无菜者不用梜。”梜同箸,也就是说那种像糊糊的汤羹的菜才会用筷子去汤羹里捞起来吃。就像中国人吃饭用饭碗与筷子,西方人吃饭用盘子与刀叉一样,中国人的筷子饭与外国人的勺子与刀叉都源自于自己的发展史。在冶炼技术出现以后,中国人也曾用金属制成的勺子与刀叉吃饭,后来因为竹子做成的筷子随处可见,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勺子与刀叉就仅限于没学会使用筷子的儿童或有某些用不能使用筷子的部分人。 今天我们所说的筷子,是后世的称谓,同时也被称为“梜”,梜即“箸”。比如宴请宾客时不像现在生硬地说大家吃呀!然后一群人杯觥交错,狼吞虎咽。那时候的客套说辞叫做请吃酒,而不是请喝酒;吃酒的过程,就是在请、请、请,连说三个请后,宾客一同举杯,将杯口靠近嘴边浅尝一口,然后在请共饮的说辞中一饮而尽。如果用镜头回放,那就是一个美妙的慢动作,显示出的是一种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饮食文化。接下来就是再次斟酒,“请动箸”的劝菜过程。其实中国人的酒文化里,没有劝酒与赌酒过程,在酒过三巡以后,不善饮酒的客人可以说自己不胜酒力,就没有人会继续强劝饮;而不像现在一群人上了桌子,劝酒与逼酒都是硬劝,不喝好像还不行。 吃饭的精细化,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有客人时餐桌上都会放上青花瓷的“筷架”,那种“筷架”一人面前一个,就像那种笔架,两寸长,半寸高,马鞍形;那筷架还有个别称叫做“落箸架”,顾名思义就是落筷子的架子。那些餐具是清洗以后放在一个小木柜里,我那个旧家庭楼上那种小木柜有十几个,从上往下的直拉门,据说为阴沉木材质,有很强防腐作用,我自然无法检验其真伪。使用的时候打开木小柜,饭碗,托盘、调羹、酒盅、筷子等等一应俱全。待到酒菜齐备,茶叙的过程也结束了,然后就是一番互相礼让座次的客套,最后才正式入席。随着父亲端起酒杯说一声“请”,一桌子客人才一起举杯浅尝,就像外国人尝咖啡,再轻轻一饮而尽。然后斜斜地“亮杯”。就会到听父亲连说三个请、请、请,或者说请吃鱼,请吃菜,客人们才会从“筷架”拿起筷子,分别将筷子伸向装鱼的盘子,互相之间道声请......。有的客人吃一口就将筷子搁在筷架上了,父亲就会说别停箸,都是一些家常菜肴,请多包涵。当酒席接近尾声时,有的人吃得快一些,就一直把筷子拿在手中以示尊重。吃得慢的客人一边赶紧吃,一边一迭连声地说请落箸,请落箸;直到全体客人都吃完了,大家一起握住筷子的上部并平伸出去,另外一只手作邀请状,并连声说落箸、落箸,一餐饭才算真正结束。 我们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的“民以食为天”就可以看出,无论古代现代吃饭始终是一件大事;人们深知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所以餐桌上的许多礼节,就源自于对于食物的珍贵与敬畏。 我国地域广袤,东南西北的气候温差与土壤结构有差异,导致其种植习惯与粮食品种也不尽相同。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因气候温暖,充沛的雨量适宜于种植水稻与水生作物;西北方与北方则根据气温条件的差异一般都只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五谷杂粮。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种什么吃什么是封闭型农业生产时期人们没有选择的无奈。所形成的饮食习惯,成就了我们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元。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与饭碗相关的话题(二) | 下一篇:满罐子不荡浅罐子荡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0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8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0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3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1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3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2次
乡村的天空阅174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