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言荒。换言之,心绪杂乱,无从下笔。
有两件小事,记忆犹新:
一件是我给儿子讲,要好好练字。子曰:“今后用的是电脑,练字没用。”道理可以讲清,但在儿子的潜意识中,我已经处在了失败的边缘。
另一件,便是“采风”与“采坟”的关联。好文者聚在一起,到自然与生活中,体验心灵的感应,曰“采风”。听音者心知肚明,偏要说成“采坟”。尽管二者没有关系,可见,文者在外人心目中的位置,是不能再低的了罢。难怪乎,众人总是把好文者与精神病联在一起。
常言道,“文不养人”。有许多好文者,为生存计,四下求人,累得辛苦。受人嘲语,尤其得不到家人、朋友的关爱与支持。一句话,“那能当饭吃?”便了事。或言,做生意赚点家用才是正事。这让我们这些痴人迷茫。其实,耗费自己的黑发就已经相惜,不途求,不招摇,只求个爱好,何以对待刻薄?
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我就想,好文者也会有这一天,贵在坚持吧。
奋斗,呐喊。不要低着头处在谩骂之中,挤出些空间喘喘气,向前行。当然,好文者须正品德、文德。倘若偏离了文德,无话可说,会处在唾液中抬不起头。一位万贯家产的当权贪者,却写成穷酸寒碜的为民者,该骂,该杀!谁让自己不争气!只是要对有德者,留点余地,鞭策之,励勉之,允许其进步,勇敢的走下去。或许争辩有不得已而为之,但唾液里没有这个余地。
我常想,自己属于哪类?还是让别人说吧。原本想凭着学识,为仕途、为工作,用尽心力。可惜,不能如愿。因祸得福,走上了好文之道。当然,一个就读毕业的学子,于社会中,竞争不过初校黜学的跟班者,实在是悲哀。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就适于世道,成立一所高校,以当好权贵身边的服务者为专业,会让许许多多的学子走近路,不至于迷途,就像八股文。嘿嘿,也许后人能有这个机缘。
只是在芜杂无聊中,留点印记,这便是杂碎文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