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真爱无价
管理
作者:昭君屈子 发表时间:2021-08-11 19:11:3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写的很好,朴实的笔触,感情丰富。 |
快退休的史老师,看到这次的考试结果,急得睡不着觉。近几年来,这位学生喜欢的资深教师常常无法面对考试结果。 为了尽早消除失眠,她鼓足勇气电话联系神通广大的镇小廖主任——她的学生,跟她带同一个年级。 “廖主任好,今年你那儿考的怎么样?” “史老师,您好!我这儿考得不行。” “题目太难了。” “是呀,卷子出难出偏了。” “廖主任,排名情况是怎样的?” “我是倒数第一,您是正数第三。” 史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要是时间倒流几年,她准会一蹦三丈高。在全县14所学校排名位置第三,史忽然来了精神,眼睛睁大了,变亮了,整个人像得胜归来的将军。 史是位浪漫的女性,一幕幕场景浮现眼前。校长坐在主席台上会一如既往地讲:“在工作上,我们要向史老师学习。她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自己是多年的镇级先进,这回有可能成为县级先进,这岂不是退休前的又一美谈?甚或被选为暑期集训经验交流的人员,在集训大会上介绍教学经验,那更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越想越多,越多越想,真是舒服极了。 史虽然一场虚惊,但是这种由忐忑到愉悦的感觉,不是哪个人都能经历的,似乎是一笔财富。昨天的她无法面对而失眠,现在的她趾高气扬,全是排名惹的喜与忧。 这对师生的名次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史在一所村级学校带三年级数学,10个学生,及格8人,及格率80%,优秀2人,优秀率20%。廖在镇小,所带的班级40人,及格24人,及格率60%,优秀4人,优秀率10%。全县以学校为单位排名,史排在第3名,而廖排14名。一眼不难看出,廖付出的要比史多,班级40人比10人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成果要大,及格的多16人,优秀的多一倍。结果,史第三,廖倒数第一。只看名次的人,认为排在前面的工作就做得好,排在后面的自然没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看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分析,如此排名,结果可想而知。各个学校的位置、环境、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班级数、学生数等各不相同,根本没有可比性。起初,排名还有人反对,但时间一久,就没人再谈及此事。陆续习以为常,有些人反而觉得排一排也好,但好的理由,总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人认为按上面的要求做,天塌不下来,即使天塌下来了,也有人化险为夷。 排名的最终结果,史是得意的,廖是悲惨的。 村小的总结大会召开,校长在总结教学工作时,有一个表扬教学好典型的习惯,因为他坚信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史的一段话是这样的:“史老师能够取得全镇排名第一、全县排名第三的好成绩,为学校争了光,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当榜样话音一落,啪啪啪的掌声在会场想起。 此时的镇小也在召开总结会,校长在总结教学工作时喜欢批评人,这回他在总结里有这样一段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你看,三年级的语文在全县排名输给了村小,别人在赶超,我们在倒退。希望加强分析,找到根源,对症下药,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再度辉煌而奋斗!”会场一片沉默。 暑假的一天,廖接自己的恩师史到家里做客,讨教跻身前三的秘诀。 “史老师,这次考试这样难,您是怎样考在全县前头的?” “实不相瞒。这次题目出难了,对于超标的题,我们的监考老师给予了疏导,对于出偏的题,改卷时不扣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然,我们的工作就白费了?你还年轻,又当主任的时间短,一切按部就班,当然排在了最后。” “恩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当过领导,经验丰富,请多多指点。不过,史老师,我觉得排名是极为错误的。” “确实有问题。但这是上面搞的,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排名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好的教育生态,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最终培养好下一代。排了这些年,结果是学生负担加重,厌学的不在少数,一年比一年难教。” “为了排名,罚抄作业、考前编位、学生做小动作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排名已经多年了,许多人的幸福感、成就感都模糊了。我说的这些,你可千万不能向外讲,家丑不可外扬。” “史老师,您放心,我绝不会给您添麻烦。您这样指点我,我若给您添麻烦,那还是人吗?” 落叶多情,活水有意。廖自从请教史后,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是时候了,也是责任所系。暑假的一个周末,廖去校长家谈及排名的弊端,圆滑的校长告诉他:“指挥棒的事情,说的好,就好;说的不好,官不保。你还是多多考虑后再去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廖在家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三个方面谈及排名的危害,每个方面列举了三点,言简意赅,即使是个外行,也能看出排名的危害。为了稳妥,廖请史斟酌了三遍,又请身边得力的干将斟词酌句。 立秋那天,廖带着材料勇敢地走进了新局长的办公室。这位刚上任的女局长看过材料,非常激动,对廖说:“你的想法很好,作为教务主任,能够高瞻远瞩,我无比欣慰。你把材料交给我,我来处理这事。谢谢你相信我!” 廖感动不已,走到街上,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局长的那扇窗。 9月,廖写的《给局长的一封信》在县教研通讯上刊用,紧接着县局下文取消了排名的作法,国庆节前草拟出新的评价方案,11月召开了全县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新的评价方案。 三个女人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走向幸福的梅 | 下一篇:告别(微型小说)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明天的托辞(杂文随笔..阅16次
窗前明月光阅40次
说做人(杂文随笔)..阅58次
昨天今天明天(杂文随..阅127次
《母亲“不爱吃”的口..阅89次
高山流水觅知音(杂..阅73次
播种善良(杂文随笔)..阅89次
灵韵的江南雪阅11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3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0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