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与饭碗相关的话题(二)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2-05-27 11:34:09 评论:3
    关注
    编者按: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把粮食生产与粮储备放在战略首位。为了保证能够把饭碗始终端在自己的手中,粮食危机的忧患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警钟长鸣!谢谢平时老师分享精美文章!老师忧民之所忧,思民之所思,言民之心声,语重心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令人钦佩,学习致敬!好文推荐分享!

    最近,许多粮食生产国又开始实行限制出口禁令,中国粮食安全也就成为了人们开始担心的话题。随着俄乌冲突与制裁的持续,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正在考虑限制小麦出口。世界第二大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对包括面粉、土豆、胡萝卜在内的11种农产品实行限制出口。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出口几乎陷入完全停滞。连我们周边的世界第三大水稻出口国越南,也已经开始限制大米出口了。
     吃饭问题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紧要问题,甚至是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但确保粮食储备,粮仓粮食数量充足,提高粮食质量,确保国家急需时调有粮食调动,老百姓有饭吃,吃得上饭,依旧需要未雨绸缪,确保手中有粮食心中不慌。

     实现国富民强,让所有人都有饭吃,曾是多少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目标,这个一直困扰中国人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终于得偿夙愿,从此无需再为没有食物果腹而发愁。

     我们回头看过去,吃饭始终是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难题。经历过粮食短缺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我们到什么时候才不会为吃饱肚子而发愁。以至于人们在很长时间里见面时的第一句问候语并不是礼貌性地问“您好”,而是先问对方“您吃饭了吗?”由此可见,吃不饱饭这个难题,并不是哪一个人独有的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国家底子薄,农业技术含量不足,粮食品种单一且产量偏低,正常年景都只能勉强维持每天每餐的食物限量供应,始终无法满足民众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如果碰到旱、涝、虫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一日三餐的基本口粮都成问题。
     农村基础薄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封建社会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占有与粮食分配的巨大差异,以及几千年来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单干与得过且过的思想,阻碍着农民们去探讨和发现新技术与新方法,形成了老天让我们收获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的靠天思想。使农业生产上的学习精神让位于因循守旧,使得千百年来的中国老百姓把“忍饥挨饿、缺吃少穿”视为无法改变的生活常态。

     根据历史记载,自先秦至汉唐以来,尽管天灾人祸不断,中国的人口却依旧在不断地增长,粮食却始终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即使是最好的年景,粮食也只能保证人口的基本生存的需求。为解决饭碗这个问题,历史上曾出现多次因为过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运动,起义都曾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如李自成的“均田”;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以及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而真正赋予实践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其目的就是推翻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土地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力图人为地消除在吃饭问题上的两极分化。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在中国实行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农村组织形式,虽然借于前苏联的计划体制,实施平均至富为目标的分配方式,为刚刚从战争阴霾中走出来的新中国农村注入了一股清流,让一盘散沙的单干农户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找到了拧成一股绳,共同富裕的道路。
     饭碗,始终是生存的第一要素,保得住农业丰收,才能保证有饭吃。在土地属于国家所有,集体耕种,集体兴修水利,向大集体化过渡的运动中,中国的农业人口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与国防建设贡献出了几代人的青春。在那些被称之为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的农业生产大军无偿地参与修建铁路、公路、机场与码头,以及水库与桥梁,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国防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今天,有很多没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所谓学者或文化“香蕉人”,一味地贬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所起的作用,忽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农民们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获得翻身,手中没有资金,没有社会资源,更缺少生产资料,如果继续让农民们分散着耕种,很有可能使农民们重蹈覆辙,一夜回到解放前。把把民众组织起来,让农民们振作起来参与建设,用集体的力量战胜贫困,战胜自然灾害。组织起来的贫穷人们一旦看到光明,其爆发出来的力量惊天地泣鬼神。那是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后的另外一场战争;是一场与贫穷落后争饭碗、与文盲愚昧赌输驘,与顽固的封建残余争民心的战争。这场战争,为中国的重工业与国防工业的现代化,为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打好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物质基础;也为中国人的民生与老百姓的饭碗里逐步由稀饭换成干饭提供了保障,也为我们的工业化与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与物质基础。
     如果今天有人想继续诋毁那个时代人们的付出,建议这些人用心去读一读现代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及诸如作者周立波的《山乡巨变》等等反映农业集体化的小说,就能从侧面了解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一个变革的时代,她所触及到并不仅仅只是上层建筑,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社会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我们有必要走出旧有的思维模式,让旧有的集体化模式逐步逐步地世界接轨,以适应波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全球化浪潮;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找到了比较最适合于中国农业现状的生产关系,家庭联产承包制,让亿万人民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这个转变,也堪称一次在原有基础上的再一次革命。

     粮食始终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压舱石,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发生了食不果腹的现象,就会危及政权的稳定。新中国的粮食虽然一直处于维持温饱状态,但却处于逐年增长中。
     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粮食增长趋势:
     1950年全国粮食产量为13213万吨,而当年人口基数为5.5196亿,人平谷物239.4㎏,加工成细粮大约人0.85市斤,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不足1斤粮食,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30477万吨,当年人口9.625亿,人平谷物316.6㎏。加工成细粮大约人平每天1.2市斤左右,已基本可以保证每个人每天有饭吃吃。
     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为13657亿斤,人平谷物474㎏。加工成细粮大约人平每天1.69市斤左右,已经超过每人每天的需要的食用量,出现当年吃不完,粮食有剩余。
     这就是进步与成绩,来源于政策落实到位,来源于新技术的成熟,以及粮食品种的优化与政府政策的扶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4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村面貌得到了改善,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农业大国,在逐渐地转变为新兴工业的大国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把粮食生产与粮储备放在工作的首位,为饭碗始终端在自己手中做出了积极地努力。虽然我们历史上曾有过应对无数次应当缺粮饥荒的经历与经验,但新中国的粮食危机意识一直警钟长鸣。
     自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后,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农业发展了,粮食增收了,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但保障碗里有饭,依旧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若愚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与饭碗相关的话题(三) 下一篇:与饭碗相关的话题(一)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1)
    • 若愚
      0 回复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农业的投入,一直把粮食生产与粮储备放在战略首位。为了保证能够把饭碗始终端在自己的手中,粮食危机的忧患意识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警钟长鸣!谢谢平时老师分享精美文章!老师忧民之所忧,思民之所思,言民之心声,语重心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令人钦佩,学习致敬!好文推荐分享!
      平时: 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局势动荡,让并不安宁的世界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世界粮食市场也开始动荡不安起来。许多粮食出口国也开始实行粮食紧缩政策,身边的许多人们开始忧心忡忡,因为粮食是生存的钢需,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谢谢褒评!
      平时: 谢谢若愚先生褒评!谢谢辛苦编辑!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20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51次
    三月的春阅35次
    春天游记阅319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20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