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菱角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6-03 09:23:0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菱角,分野生与人工栽培两种类型;野生菱角个体小,生食口感鲜嫩生涩;与人工栽培的一样,一般都为煮熟了食用;也可以砍剥成生菱角米做菜肴的配料,其味道十分鲜美。不论是野生或人工栽培,一般都适宜于栽培于河湖港汊的水网地带,其嫩茎也可作菜蔬;其形状有二角、三角、四角等形状;其名称也因地域不同,而称谓也会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称之为芰、水菱、风菱、乌菱等;但称之为菱角的地方比较多;也还有的地方称其为水栗、菱实、芰实等等。总之,最普遍的称呼为菱角。据《本草纲目》记载,食用菱角可以补脾健胃、强健体魄、健力益气;同时也被现代人视为营养滋补品,经常食用菱角可以减肥塑身,还能消毒治疮,利尿通乳,解酒毒;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作为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的选择食用物质;但一定要记住,其对身体的有益功效,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绝不可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让我们伴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泰东河畔,一同感受青蒲人採摘菱角的惬意。推荐阅读!

    俗语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青蒲,位于泰东河河畔,隶属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地处姜堰、兴化、东台三市交汇之处,旧有“犬吠三县”之说,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泰东河横卧在青蒲庄北面,由西向东绕青蒲而过。东西两条姜堰河环抱着青蒲庄,整个青蒲庄水网密布,河流纵横,水产品丰富,菱角便是家乡人的“掌上明珠”,倍受人们喜爱,每到秋初,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就会飘出菱角的清香。

    记得儿时,夏天我们这些小朋友下河游泳,大人们总是再三叮嘱,不能到有菱的河里游泳,以防菱叶茎缠住手脚而被淹死的可能,可想而知,当时家乡的河塘凹地,到处都长满了菱。

    菱是因菱叶呈菱形而得名,菱两端生长着尖锐的角而叫“菱角”。家乡的菱有四角菱、两角菱,两角菱有红色的、有绿色的,两角菱比四角菱大、饱满,家乡人习惯叫“风菱”。因产量比四角菱高,故家乡现在大多都栽种绿色的二角菱。

    菱是一种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皮脆肉美,刚摘下一角嫩菱,咬开菱壳,白胖胖的菱米冒出来,吃一口,一丝丝甜,一丝丝涩,还有一点点水腥气。一般蒸煮后食用,也有的剥出菱米,与鸡、肉共煮,菱米上裹着肉香,那味道闻了就会让人垂涎三尺。

    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等功效,味甘、凉、无毒。《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菱叶,叠成盘子状,家乡人叫“菱盘子”。菱叶可喂猪,菱叶茎与河泥混合发酵后可垔田,家乡人叫“绿肥”。

    五、六十年代,家乡生产队,充分利用水网地区的水资源,如沟塘凹地,沿田埂的生产河一旁等水面进行栽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只要有水深0.6米以上,均可栽菱。每到清明节前后,农民们忙着先清理沟塘内的杂草,再施上适量的猪脚粪等有机肥料,然后播下菱种,家乡人叫“下(哈)菱”。菱角也要活水(流动的水)。人们设法将沟塘与河道相通,即使不能相通的也要经常灌水,家乡人叫“套水”。田埂河道,家乡人叫生产河,只能栽河道水面的一半。在河道中心位置,用树桩或毛竹打桩,用芦竹编成“一”字形拦住,以防菱叶蔓延,覆盖整个河面,影响河道生产船的通行。菱在水里的生长期近5个月,在这期间要加强管理,适量施肥,以人禽畜粪为好,及时治虫,还要随时清除水生杂草和野菱,更要合理密植,使每片菱叶都有充分的光合作用。这样菱角才能丰产丰收。

    到了夏末秋初之时,正是菱收获的季节,沟塘里摘菱,家乡人叫“拿菱”、“翻菱”。用特制的大木桶,比家乡的常用洗澡桶(家乡人叫“长桶”,椭圆形)大,桶帮要高,这样才能承受一个人和摘下菱的重量,拿菱一般为妇女,但要会游泳,坐在桶里,翻动菱盘,菱盘下挂满了菱角,心中荡起丰收了的喜悦,摘菱的人真有“吃鱼没有取鱼乐”之感。先将老菱摘下,嫩的下次再摘。一般四、五天摘一次,整个摘菱期摘6-7遍左右。摘菱时,注意轻翻菱盘,轻摘菱角,摘后将菱盘放平,以免损伤。一定量的菱角摘好后,用双手轻轻拨开菱盘,再双手拿着大河蚌壳,家乡人叫“歪歪壳”。划水到岸边,卸下菱角,如此反复。摘下的菱角,可分给社员,可上市出售。记得儿时中秋节,家乡人叫“八月半”,这一天,整个青蒲庄到处都飘着菱角的清香,家乡的风俗习惯,八月半晚上,在天井里放一张小方凳子,家乡人叫“杌子”。摆上香炉、月饼、糯米圆饼,家乡人叫黏饼,菱角等之类的食品。户主们焚香祈祷,敬“月神”,寓意着团团圆圆,保佑在外地亲人平安吉祥,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意,可见家乡人把菱角也当做敬月神的贡品之一了。

    采摘菱期过后,可清塘,将自动掉下去的老菱捡起,作为来年的菱种,我们这些小朋友,每每这个时候,下沟塘,捉小鱼小虾,偶尔还捡到乌龟、鳖、乌鱼(黑鱼)、小螃蟹等,因为那时水生态环境好。而在生产河道则用罱子罱菱种(罱子,类似河蚌状,用麻线织成),同时也能罱到小鱼、小虾之类的。

    到了七十年代初,家乡发展多种经营,向水要发展,充分利用泰东河的水网优势,在泰东河浅滩上,家乡人叫“后北滩”、“青蒲大泊”栽菱,三百多亩的菱角,叶子叠了一层又一层,更多的菱叶从水里钻出来,强占阳光,层层叠叠的菱叶,把水面遮得密不透风,行人眼观青蒲角,碧花菱角似绿洲。此情此景真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每到夏末秋初之季,泰东河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呈现在眼前,几十条小划船,一字儿排开,一条小划船,一般5人,要熟悉水性,男人撑船,其余四人均为妇女,船前头(船顶头)两位妇女,船前仓担一块木板,家乡人叫“跳板”,一边一位,保持平衡,所有摘菱人或双腿盘坐着,或坐着双脚挂在水里,轮换坐姿,以防疲劳。每条船上四人坐成“开”字形,整个船队,船一个挨着一个,缓缓向前,这样菱才不会漏摘。摘菱时,特别是姑娘们边摘菱,边唱着“采红菱”“拔根芦柴花”等之类的小调,以此来缓解疲劳,消磨时间,让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家乡人叫“扯扯淡”。因为面积大,一天的菱摘好后,做个记号,以便第二天摘菱时从这里开始,以防漏摘。

    因为泰东河水奔流不息,所以菱的味道比沟塘里的菱的味道,鲜美可口,来买菱的人川流不息,当时来“溱东公社”的人,都想尝尝青蒲大泊的菱角,饱饱嘴福。

    菱的收获季节过后,生产大队组织壮汉劳力,捡菱叶茎,家乡人叫“搞水草”,用两根一样长的竹子,长约1.5米,直径约2公分,在一端40公分处,用麻线将两根竹绑在一起,成“X”形,伸到河里双手将双竹一合拢,竹子上缠满了菱叶茎,放到船上,如此反复,将菱叶茎清理掉,可做“绿肥”垩田。因为自动掉下去的菱老、饱满,比人工选择的菱种还要好。几十条大木船,在长菱的水面上罱菱种,罱篙在空中飞舞,远观似大型舞蹈,来往行人,驻足而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青蒲庄,人们在火热的经济建设中,没有忘记菱角的清香,不仅在沟塘凹地生产河道旁栽菱,还进行提水种植栽菱,就是将耕地面积特别是非耕地面,经过深挖、筑坝、灌水栽菱,家乡人叫“菱塘”,有十几亩、几十亩不等,与鱼塘、蟹塘、藕塘交相辉映,点缀着家乡的田野,构成了一道田野风光图。每到菱收获的季节,街道旁、公路旁、走街串巷的电动三轮车,到处都有卖菱的叫卖声。“新摘的菱角喽,好吃喽,大家来买喽······”不绝于耳。各地都有合作社组织来家乡收购菱角,远销大江南北。家乡人还用剥菱机剥成菱米,网上销售。

    菱,永远是家乡人的“掌上明珠”。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家乡的小黑板 下一篇:家乡的盛夏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