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床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7-29 08:00:0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底下有脚,有横衬架着床板睡觉的家具都叫架子床,只是各地方因乡风民俗不同将其设计成不同的种类而已;作者家乡的“床”自然也不例外地有了很多品种,或有人因其爱好不一样而将家里那个睡觉的“床”设计成很多种样式,总之睡起来舒服就行。中国境内北方睡觉的床,北方因为气候寒冷需要在“床”下燃烧升温, 就叫做“炕”,南方人家依然还是坚持着用着老式的木板床,有可能年轻人结婚买一个沙发床,那就叫席梦思,不过席梦思是从美国舶来的一个品牌名称;总之无论什么床,其作用就是促进睡眠,让你睡得舒坦缓解疲劳。睡眠并不是人类独有的专利,是所有活着的动物都需要的正常生理需求,只是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睡眠模式。人类作为动物的一个种类,虽然已经进化到了有意识与有思维能力;但人们在忙碌一天以后因为身心疲惫,依然迫切需要有一张舒适的“床”让你随梦入寝,来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以利于再赴征途。早期原始人类的睡眠,就是搂一抱杂草蜷缩其间,即使天王老子来了依然鼾声如雷,那就是睡眠该有的模样。直到后来懂得享受带来的快感,于是睡觉时选择一个土堆子,架几根树枝再铺上绵软的柔性植物当成床,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逐步改善,选择睡起来舒服是生存的必然,那些杜撰什么时代出现了睡眠“床”的猜测既没有实物佐证,更没有考古证据;就如作者家乡人们设计的“三滴水”架子床,周围被遮掩严严实实的即使李白睡上去床前也看不到明月光,只有一副木头做的踏板,或许还有一个放“围桶”的“围柜”,就是早期木头马桶。随着时代的发展,作者家乡今天的床,除了有落落大方木头床,更还有很多美观典雅的现代床。推荐阅读!

    提起床,妇孺皆知也,谁不在床上睡觉呢?人们往往想到:“同床共枕”、“分床同梦”、“东床快婿”等耳熟能详的成语。

    床,本意是供人睡卧的常用家具,也意味着婚姻关系,后来引申为床状物体,如一床被、两床被。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无论白天我们怎么奔波,到了晚上都需要一张床,我们会把身体彻底交给床,做个美梦吧!明天起来继续工作。因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的三大支柱。睡眠不但是机体复原和生长的必须条件,也是大脑巩固记忆以及缓解疲劳的重要环节。睡眠是重要的。作为睡眠的工具之一——床,也是重要的,其他家具可有可无,但床是必不可少的。家乡的口头禅是:“吃好睡好,才能身体好。”

    可以想象,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床”就应运而生了,原始人开始睡在树上,可能还沿袭着类人猿的生活习惯,更主要的是防止野兽侵扰,后来火进入人类居所后,睡在土台上、山洞里,可能用植物枝叶或兽皮铺在身下,从今天人们的视角上看,这就是“床”。从现有资料上看,在母系氏族的半坡文化时期,出现了“床”的雏形——土台,土台有十厘米高。《尚书》中有“纣为象箸牙床”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卧席而休,当时的席便是床。宋代前,床与榻(类似于今天的沙发之类的),并非共称。自宋以后,便将其合二为一,称呼“床榻”,如赵光胤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明清以后,床基本上接近现在的形状,可想而知,“床”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几百万年了。

    五六十年代,家乡青蒲,多半是泥巴草房。你想,床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记得儿时,子女多的人家都用土结或砖块垒成床形,上面铺上稻草、蒲席,就当床睡了。冬天也有的人家在““锅门口”铺上穰草,当铺睡,借助锅堂里的余温,还蛮暖和的,可美美的度过寒冬。家乡人习惯把床叫着“铺”,如家乡话“上铺猴告(睡觉)”而不喊“上床猴告(睡觉)”。后来,家乡人用竹子编成“竹床”有两个作用,一是当铺睡觉,二是脱粒用,把稻把子或麦把子往竹床上掼,这样稻(麦)粒可掉下来,达到脱粒的效果。家乡人又叫“稻床”用来“拭把子”。还有家人用大凳搁着木板当铺睡。

    六七十年代,家乡人可以到公社农具厂买现成的“铺板床”,或用木头请木匠打成(制作)“铺板床”。当时,能睡上“铺板床”也是够奢侈的了。铺板床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6米,高约0.6米,四角为木床脚,四周为床架,也就是框架,床中间等距离地安放6根小木方块,家乡人叫“床嫩子”上面铺上用竹子压成的“箔子”,家乡人叫“隔材”或铺上薄木板,垫上席子被褥即可睡觉了。床面放一块踏板,其长度与床等长,宽约0.8米,高约15公分,其实用一是起床时避免脚踩到地上,因为当时都是泥土地面把脚踩脏;二是家乡的床一般都是东西摆向,踏板东边凳上一顶“灯柜”,方便吹灭灯,是夫妻的,踏板西边凳上马桶,主要是方便女人如厕。有马桶的房间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家乡人的说法:“房门大于衙门。”铺上方搭一幅覆棚,就是用竹子做架子,上面铺一层用芦苇编成的席,家乡人叫“芦费”,“费”,可挡住从屋上掉下的“褐锁儿”(微垃圾)、小虫子,因为当时都是泥巴草房。铺板床不是随便可以摆放的,必须架搭在房间里。

    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好的人家睡上了“架子床”。家乡人叫“架床”,当然,“架子床”在解放前也只有地主、老财们家才有的,穷人也只能是“望架(床)兴叹”了。架子床,四柱,三面围栏,上有架顶用木板覆盖着,这有可能是“架子床”叫法的由来,不需要再搭“覆棚”。架床采用榫卯结构,结构精巧,牢固耐用,有“万年牢”之誉,多以木雕技法、吉祥纹饰、山河花鸟,蕴含平安、和谐、多子、富贵的寓意。床前有踏板,上方有架顶,踏板东边放灯柜,西边放马桶,家乡人叫“一滴水”架床。两块踏板的第二块踏板东边放梳妆台,西边放张杌子,尚有架顶,叫“二滴水”架床,最多的,“三滴水”架床,铺满整个房间,架床除美观外,三面围拦,加之床前左右两侧的小围栏,睡在上面放松多了,特别是小孩,没有落床的忧虑。架床把你睡眠的空间缩小了,如果加上蚊帐,仿佛一间小屋,藏风聚气。但总有美中不足,缩小了房间的空间,显得臃肿。夏天也影响空气流通,同时打扫卫生很难,处在农村灰尘较多,而那些雕刻的花纹里的灰尘不易清除,踏板底下一年到头都是卫生的死角。尽管这样,架子床还是风靡一时的,因为姑娘嫁人要看有没有架床,架床也成了富有的象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床,就显得落落大方、美观、典雅,诸如席梦思、喜临门……这些床共同的特点,一头有靠背一头没有,便于坐床靠背看电视,同时,房间也显得空间变大,没有压抑感,宽敞、明亮,也便于房间的空气流通和打扫卫生。

    现在走进青蒲庄,都是现代化的新式床,但还有一些老人们仍然睡的是铺板床、架子床。

    一张床,也能窥测到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家乡的鞋 下一篇:谈谈路文化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