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让文字回归本真
  • 管理
    作者:燕山衡 发表时间:2014-03-24 21:52:1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其间所产生出来的文化典籍,以及诗歌辞赋是我们民族文化里的瑰宝,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当属唐诗宋词以及元曲等等。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我们文化与文学的主流。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人们的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文学艺术相结合,如以诗编剧,以歌词配曲或以散文诗的形式歌咏。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诗歌”,是一种最早的文学形式。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现在统称为诗歌。。《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宋时代,作者对诗歌创作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并对诗歌发展的方向忧心忡忡,且列举了唐诗里一些名作的点睛之处,足见作者对诗作的重视与造诣。欣赏!期待更多佳作!荐读!

     过乡村的朋友,一定知道,在这蓝天之下观看万顷良田时,心中都会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在闹市中常住的朋友,一定知道,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频率给我们身心带来的除了疲惫别无他物。

    曾读过很多朋友关于文字的感言,也聆听了许多他们心中的呐喊:为什么如今的许多诗歌都如此烦躁不堪?为什么如今许多诗歌除了情爱就是离愁?为什么如今许多诗歌都喜欢滥用华丽的辞藻?为什么如今许多诗歌都让人看不明想不透?

    凡此种种郁闷,皆源自许多现行的文字作品都缺少精神的养分。众所周知,一棵参天大树之所以如此郁郁葱葱,正是因为它扎根沃土;一朵灿烂的牡丹之所以能聚以点缀姹紫嫣红,正是因为它扎根沃土。对于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来说,他的精神沃土便是历史上被世人传诵的经典著作。培根曾说过:“读史以明志。”我们读前人的经典,可谓是既读书又观史,汲取精神的养料,同时也洗涤心灵的污秽,收获一份与天地同呼吸的畅快感。

    没有一定的积累而苦心孤诣、闭门造车,无异于玩文字游戏。即便一个人的悟性再高、参透力再强,他都无法写出让大家都有共鸣的佳句。他的文字,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既荼毒了观者的双眼,又践踏了文字的纯洁。言者应言而有物、言而知其所言,歌者应歌其所想、歌其所感叹,而非无病呻吟、哗众取宠,实为罪过也。

    再者,我曾看到关于对某位大诗人的访谈录,他说诗歌不是单纯地敲回车键。可见,本来足具约束、要求严谨的诗歌在如今的E时代便沦为了可随意添减、随意伸缩的文学“四不像”。我赞同他的观点,也为诗歌的未来感到担忧。为此,我也不再轻易写现代诗,转而进入古体诗词的世界中静静参禅。一者,是出于对文字的尊重;二者,是自己的确需要好好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土壤。

    不必说诗经离骚汉赋,也不必说唐诗宋词元曲,我是诗歌中的草根阶层、平民阶级,我就有自己的责任来守护它的纯洁,我就有义务去让它闪现出草根、平民的活力。现代诗歌的创作,是绝对不能脱离与古典文化的联系的。古诗词是极具严谨和神韵的,尤其是它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将灵魂释放、升华,具体到每一个字都是有它的个性和血肉的。

    举个例子:王安石的那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实为点睛之笔,实为可以成就不朽。一个“绿”字,就能让人读罢满眼春意盎然,心中遐想连篇。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身处在无边的春色里,感觉自己的呼吸是新的,自己的思想是新的,自己的灵魂也是新的。

    又有: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个“随”叠一个“入”,果真是写得再传神不过了。还有他的《蜀道难》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的将“难”字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深切、真切地了解了巴蜀的地貌和人文气息。他的《静夜思》中的“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和“霜”字,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月色的皎洁和月夜的幽寒,让人读罢身临其境,彻夜难眠。他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基本上算是神来之笔了。还有他的《危楼》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没有超凡的想象力,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此,我只能叹服:李白不愧为诗仙!

    再者,杜甫的《石壕吏》开篇就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抓人”,这句是非常写实的,而且短短十个字便将时代背景、人物地点交待完备,“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便写出了当时安史之乱人心惶惶的局面,官府兵源不足要到民间豪征,民间再也没新生之力之时的民不聊生局面,所以说杜甫的《石壕吏》堪称不朽之经典也。还有他的《登高》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生动地刻画了泰山为五岳之泰斗的神韵,末尾一句更是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先撇开气势恢弘不说,就是一个“小”字让我彻底叹服。又有他《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让爱国士子们每每读罢都会泪洒衣襟。紧接着就是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让我第一次读罢泪流满面,如此忠赤之心、如此悲天悯人之胸怀,真能令鬼神也为之动容。他还有传送万世的名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愧为诗史,也不愧为诗圣!

    还有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当时歌者动容、听者落泪的情景。“千呼万唤始出来,欲抱琵琶半遮面”也传神地刻画了琵琶女羞涩娇媚的神态体态。接着,就是他写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得直白、简朴,但却让人铭记、传诵。这大概就是既通俗又脱俗的微妙之处吧。再者,他的《长恨歌》是在我看来的神作。里面佳句迭出,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再如“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宫人未识”,又如“三千宠爱在一身”,比比皆是,皆脍炙人口。我是彻底地服了。

    最后就是范仲淹。他的地位很高,位极人臣,高居宰相。但他丝毫不懈怠,忧国忧民、克己奉公。于是有了传颂千古的佳作《岳阳楼记》。里面也是佳句迭出。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再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又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但是,最令我叹服的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真的是上体君忧,下恤民难,举国无双,慈悲为怀也。再者,他写的《渔家傲》也颇为传神——“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生动刻画边塞的清苦和秋意萧索,“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更是道出战事吃紧、边关烽火连天的实况。范仲淹,不愧为一个赤血丹心的大文人!

    综上所述,我略为展开地总结了自己从小到大读诗读史的经验,也深感自己的确差得太远,还需要一辈子的沉淀。从前人的经典中吸收精华,净化自己的凡魂俗魄,渐渐地将生活升华。伫立冬天的寒风中,我久久地仰望着天空,心中低低地默念着:我愿舍弃繁华,还文字以本真!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热爱光明先要学会接受黑暗 下一篇:声音与文明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5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