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高耸林立,马路平坦宽敞,盐场星罗棋布,村民安居乐业……这犹如天堂般的美景并不是世外桃源,她就是鲁中平原上盛开的一朵奇葩——侯镇。请随我一起去领略一下她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宏源酒情结
亲朋欢聚,觥筹交错,喝得最多的就是侯镇的宏源酒。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祖父炒一碟小菜,烫一壶侯镇老白干,一个人喝得不亦乐乎。每当此时,祖父的话就多起来,我也就趁机讨他的欢心,缠着他为我讲一些百听不厌的故事。而祖母就在一旁慈爱地望着我们,似乎也被祖父花白的胡子里流淌出来的故事所打动。故事讲到精彩处,我常常会故意叫好,祖父自然也就更加来劲儿,夹一筷子菜,抿一小口酒,嚅动着脱光了牙齿的嘴,继续眉飞色舞地讲那老掉了牙的故事。这时的祖父满面红光,神采飞扬,就像一个老顽童。有时,我见他啧啧有声地喝酒,不免也会心生好奇,趁他不注意,拿起酒盅,抿上一口,却每每被辣得张嘴结舌,泪流满面。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祖父便会爽朗地大笑起来,并亲自夹一筷子菜,送到我的嘴中。
如今,祖父早已离我们而去,侯镇老白干也早已不再生产了,但每当我喝起侯镇的宏源酒,却依旧会记起与祖父在一起的日子,记起那温馨而又甜美的画面。宏源酒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岔河印象
大概是2000年吧,寿光市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我作为评委,有幸来到了侯镇的东岔河村。以前,我对东岔河这个楼房村早闻其名,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以后,我还是被她的村容村貌所震惊了——且不说那规划整齐的将军楼、郁郁葱葱的风景树、平坦洁净的柏油路;单就是村办小学那巍峨壮观的教学楼,就足以让我目瞪口呆了——这里是我们印象中的北大荒吗?这里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吗?这是一首诗,这是一幅画,这是一个人间的奇迹,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天堂!
然而,让我更为震惊的,是当我踏进他们教室的时候。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简直有点目不暇接了:电视机、影碟机、多媒体、计算机……这些直到现在我们学校还没有配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在这里竟然全都变成了现实。看着学生们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学习,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闻着窗外不时飘进来的缕缕花香,我不禁感慨万千:东岔河的孩子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后来,我跟同事说起自己在东岔河的见闻,他们都嘲笑我说:“你这个刘姥爷总算也进了一回大观园了。”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表现恐怕真的比刘姥姥强不到哪里去。
大地沟神话
如果说东岔河是侯镇的一个奇迹,那么,大地沟无疑就是一个神话。
据传,大地沟于唐朝立村,因位于弥河古道河沟西岸而得名。该村在2001年还是一个靠吃救济粮度日的穷村庄,但就在那一年,现村支部书记于进刚刚上任,就许下承诺,说什么三年就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让每家每户喝上自来水、走上柏油路、修上排水沟。这对于一个村集体存款3万元,人口2500人的大村庄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可是,于进书记却不信这个邪,他同村两委成员一起,在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认为大地沟的土质不适宜农作物种植,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卤水资源,建盐场发展化工产业,他们将村北的近5000亩盐碱地进行了承包,于是,在大地沟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盐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仅仅一年的时间,大地沟创造了一个神话——到2002年,村集体收入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一下子达到了100万元!有了钱的大地沟人,不仅提前实现了当初于书记的诺言,而且村里每年还为每个人提供两罐液化气,设置了垃圾桶,修建了文化大院……当前,雄心勃勃的于书记又打起了他的小算盘,他要把过去一贫如洗的大地沟建设成楼房村!
看着眼前这位勤劳朴实而又踌躇满志的庄稼汉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地沟神话依然会在他的带领下继续上演。
随着时代发展,侯镇的行政区划虽几经变化,但侯镇人民的勤劳朴实没有变;侯镇大地上一片片银色的盐花没有变,但侯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几乎在天天变。回首渐渐远去的侯镇,我不知道,当我再次来到这片大地上时,这朵奇葩将会开得如何艳丽,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忆起她昔日的容颜。?xml:namespace>
(本文发表于《寿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