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乡土无痕(续三)
  • 管理
    作者:程庆昌 发表时间:2014-07-21 10:49:5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乡土情结之厚重,演绎着华夏五千年文化。作者用了洋洋贰万余字写下了四篇《乡土无痕》,足见作者的乡土观念和思乡之情。乡土也称乡井、乡里,泛指家乡、故乡;但也指国土、领土。比如汉族人统称汉人,国外华人集居的地方多称唐人街,从这个意义上讲,凡华夏之地、炎黄子孙都是他们的乡土。古人云:“哪块黄土不埋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看待乡土要分狭义和广义。就目前农民流入城市和国人外流是改革开放才出现的现象,他们不甘心家乡的贫穷落后或不甘心现状到外面去闯荡,是国际和国内大趋势的需要,其中有些人如作者所说恋恋不忘乡土,但也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历史厚重是沉重的包袱”,直到晚年还是想到“落叶归根”。作者辛苦了!荐读分享,期待更多佳作!

      裂痕
      乡土,始终是很多人心中解不开的结。守在乡土的时候,总是不甘于现状,总想有一双鸟儿的翅膀,扑扇一飞,就能够摆脱乡土的束缚。不是说这些人不在乎这片土地,对养育自己的家园没有情感,而是在他们的心中,总是会有这样的想法——离开乡土去外面闯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确实很多人都做到了。拼却一身力气吃苦受累也罢,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好,不管是做什么样的工作,只要能打成这样的预期,也算得上是成功了,起码,暂时的成功还算得上。但是,很多人谋求到了梦寐以求的成功,未必快乐,也谈不上开心,在他们的内心,总是有一块不敢轻易触碰的地方。按理说,经济条件好了,日子也过丰盛了许多,不再为一日三餐犯愁,不会再像蜗居在乡里时那么捉襟见肘,心气该是顺畅得不得了,事实上,真正过得这么舒畅的人,相比较而言,还是要少上很多。
      为什么呢?有很多种原因,共性的也有。既然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到大,乡土的秉性早已经深入人心,生活在乡土间似乎不太去在意,一旦离开了乡土,许多跟乡土有关的情结,就会不自觉的漫散出来,尤其是人在他乡,听到的不再是熟悉的俚语村言,接触到的不再是习以为常的风土人情,生长在乡土上的种种风俗,这时候都没有了用处,扑面而来的是听不明白的当地语言,接触到的也是当地的人情习俗,语言上的差异,人情风俗上的隔阂,生活习俗的不一样,都会是回避不了的种种挑战。虽然说入乡随俗,虽然也想入乡随俗,但要真正做到,好像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乡土文化、乡土文明,都经历了千年以上的时间积淀,传承至今自然有着它的深厚,短时间就想吃透,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知道,乡土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一个人的异乡一定会是另一个人的家乡,只不过,地域不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不一样,要想做到互换,那就得要功夫了。
      特别是有不少人为了心里的想法,为了所谓的变化,一头扎进他乡,家撂在身后,父母孩子也撂在身后,为了赚钱、为了养家,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每年,就像候鸟一样打一个来回,回家的板凳有可能还没有坐热又要踏上离家的路。不是这些人心肠硬,不懂得人间情感的珍贵,是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不得不做出这样选择。他们一样有感情,一样有心有肺,一样有血有肉,一样有内心刻骨的感受,他们何尝不想过上举家欢欣的日子,何尝不想享受到天伦之乐,只是,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不得不走上这条离家的路。但是在他们的心里,乡土,就是他们的支撑,不仅仅因为乡土之上,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牵挂,更重要的,有他个人全部的生活。
      人在他乡,怎么也割舍不下心里的家乡,又无法回到这片熟悉的乡土,内心里,渐渐就产生了裂痕。常年在外,乡土已经不是心里熟悉得很的那些山水了,乡土上的变化一样是出人意料,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变得陌生,难得有共同话题,就是好不容易坐在一起,几乎也成了相对无言。为什么呢?外面的世界家里人压根不知道,乡下的事情一样不知晓点滴,几句嘘寒问暖的话之后,还能有什么话说?裂痕,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加严重。造成这样的裂痕,有很多的原因,无论怎么样,都不是人们看到的。
      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乡土,这样的记忆,可以说根深蒂固。但是现如今,有谁守得住这样的一片乡土呢?无处不在的变化已经彻底打碎了心中的记忆,记忆与现实已经出现了难以修复的裂痕。很多人都变得很无奈,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也是无法出口的内心折磨。这样的纠结痛楚,好像与乡土无关,实际上,怎么可能撇的开呢?不管现在身在何处,有谁敢说割得断与乡土的关系!出现这样的裂痕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抛开种种因果不说,谁想做不要根本的人,又有几个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断裂!
      记忆
      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并不是说,没有回忆,不能回忆,回忆,是过往时光的重温,犹如反刍,能够重新拾取不经意当中遗失的生活片段,或者,做出某种生活状态的修正,是在一种状态下对另一种状态的追溯和回味。不管有怎样的人生味道,也不纠结是怎样的心情变化,回忆本身,就是一种追溯,一种重新梳理,甚至是重新界定和参考。
      有回忆,就是因为有记忆,能够回忆起一路走过的风土人情、光阴变化,就证明这中间有许许多多的的情节片段、人生故事,已经深入内心,已经在心里深处刻下了道道痕迹;甚至可以说,记忆紧随成长的步履,每一年,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它的精彩,同样,也会有许多难言的无奈。每一个都一样,只不过每个人的遭遇各有不同。
      对于这些离开家乡、身在异乡的人们来说,记忆里有些什么,经常回忆的又是哪些内容,虽然一定会因人而异,但绝对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乡土的眷念,对家的不舍,对亲人的牵挂。往往在这样的处境里,更容易激起对家乡的念念不忘,对亲人的刻骨思念,对乡土人情的回味再三。人在他乡,乡关难近,就算是变化万千,也总是难有讯息,但是乡土风物又在内心里缭缭绕绕,很多时候折磨得人寝食难安。就在这时候,经过的事情,某些不会忘记的场景片段,就会跟抽枝长叶的草木一样,在心灵里疯长,时时触碰内心的柔软,一枝一叶总关情,既是对经历过的时光的不舍,更多一些人生经验的回味与沉淀。
      走向他乡,基本上离开了田园,所以,在记忆深处,一准会有一片熟悉不过的田园。城市里横七竖八的街道就跟田野上纵横交叉的阡陌一样,但是街道绝对没有田间阡陌那样接地气,有人情味。走在乡野里,土地里的各种气息都会往脚板心里钻,村庄、田畈、山岗、溪水都是那样的可心,就跟熟悉的乡邻没有丝毫差别,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故事人情,都会有如田地里的庄稼一样,一片葱盛盎然,乡情、亲情无时不在内心里流淌,不管是什么样的节奏、不管是什么样的韵律,都会叫人受用无比。不似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街道的冷硬和无情,只会隔绝人们与身边世界的交流,更多的是城市无形中的种种排斥,使得很多的人感受不到城市的温暖,领略不到城市的风采照人,城市,无形当中变成了旁人的城市,对于这些为了生计匆匆来去的过客或者孑孓于城市某些角落的人来说,城市是一种按捺不住的奢望,但是城市更是某种锥扎灵肉的冷漠和无情。
      可能有些人一头扎进城市,多少年过后也会摇身一变,但是,在他们的内心,不可能完全抹煞得了这样的感受。城市是后来寄居的城市,与落地生根的乡土比较,尽管也可能有许多难忘的经历,但绝对不会有乡土在内心的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就是从生命伊始就进行的累积和刻画,一路走来,雨雨风风,岂是离开乡土之后的时间所能够替代!
      所以,只要离开了乡土,不管之后生活得怎么样,每个人心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记忆。而且,越是曲折坎坷,越是难于安定,某些记忆对心灵的撞击就更加明显,更能够勾起内心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种种回味。来自乡土的人们,走到哪里心里边都会有一片熟悉的山水田园,蓝天白云、山石林木、花鸟虫鱼、稻麦棉油,都会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样会有不能替代的滋味。从内心里来讲,没有人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乡土;但很多人又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是一种需要,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离开乡土,是因为在内心里有些希望,但绝对不会因为离开,就忘怀了这方土地,就疏远一直滋养自身的乡土人情,就记不住自己的根本。相反,几乎所有的人,正是因为离开,更加激发内心的挂牵,记忆或者说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就少不得要时时刻刻咬噬心灵。
      不管人生是怎样的动态变化,许多东西会一直不弃不离,记忆就是其中的一种,回忆也是。没有记忆,就难得有回忆,正因为记住了一片乡土上的枝枝末末,才会在远离乡土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牵肠挂肚。记得住,不敢随便遗忘,就是因为刻骨铭心。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一方土地,不仅仅生长五谷杂粮,一样滋养世间情怀。
      皈依
      迈不出的是门槛,回不去的是家乡。诗人的一声低吟,却使得不少人荡气回肠,两种情节,两种故事,两种状态,两种经历,折射出与生俱来、不可置疑的乡土情怀。迈不出的留恋是因为乡土上的温情犹如汩汩不绝的清流,不仅滋润心灵而且吸引力异常强大,回不去的感慨是因为走得再远内心里都会有一片熟悉不过的土地。已经成为心灵的两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验这样的逼仄和起伏。
      对于所有人而言,有两个词不会陌生,落地生根和落叶归根。既是人生的两种状态或形式,也可以说贯穿了人生长路,连缀起两个端点。落地生根可以看做是一种开始,落叶归根无疑可以看做是一种皈依,或者说,轮回或回归。这正可以佐证人生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犹如花开花谢,花谢花开,每年都会有一样动人的风景,只不过,风景里的花朵年年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细细探究,一年一年,哪里会有相同的花儿,又哪来没有变化的人生。每一年,总会有无数的花儿化作泥土,总会有数不清的生命魂归青山。
      不少人在心里都会有这样的诘问:故乡是什么?抛开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说,故乡就是祖先埋骨的地方,也可以这样说,乡土就是列祖列宗、一代一代灵魂安息的地方。山上埋着白骨,山下住着人家,或者说,祖先把骨殖交付给浸透血汗的土地,才生长成像模像样的村庄。乡土,无形当中就成了摇篮,就是一代代男女一生守望的皈依。不管人在哪里,好像都有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生,是这片乡土,死也是这片乡土,离合悲欢离不开这片土地,曲折起伏还是不会少却这块土地。
      对于不曾离开过、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的人们来说,皈依这个词就非常好理解。皈依就是落叶归根,就是把自己又完完整整交付给脚下的土地。不管生命的长度何其邈远,最终都会迎来人生的秋天,再完美或者再凄恻的故事都会画上句号,但是这一片土地始终温和、不改本色。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都说得出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的话,但是,生命的本真,已经融汇在季节的变化之中。即便是秋叶一样回归大地,身体或者灵魂,一样有某些意想不到的安静和坦然,因为,活着的时候,没有离开,生命终结,更乐于与泥土青山融为一体。托体同山阿,对于所有的生命而言,既是最终的归宿,更是灵魂的归藏,就是有过再多的千变万化,大幕落下,一切安于平静。
      纠结的,或者说痛苦的要算那些想方设法离开乡土的那拨人。既然乡土有着与生俱来的引力,每一个人都会摆脱不了它的牵引,往往表现为离开的越久、走得越远,这样的引力变得愈大。云横秦岭家何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期盼,甚至是面对现实的一些自说自话。不是每一个离开乡土的男女都能够踏上归程,毫不夸张的说,离开需要胆量,回归,一样需要勇气,世事牵绊,就是最好的注释。
      但是落叶归根的观念,在绝大多数人内心早已经根深蒂固。人在他乡,随着岁月流逝、年岁增长,愈加想念当初那个家乡,或者说那方乡土。既有人情风土的熏陶,也有浩浩光阴的积淀。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土地上都会生长着自己最熟悉不过的情节,只要生命还在,这些情节就一直会枝枝蔓蔓,只不过,不见得随便就让人看得见。在现实当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离开故土的人,在临终的时候,都念念不忘他的家乡,即便是他的家乡早已经是面目全非,他就是想回到那里,能够如此,仿佛就无挂无牵。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几乎能感知温度的乡土,不管对家乡或者故乡做如何的解读,这片土地,一直会在。之所以这样,因为播种和收获人情的乡土,意象广阔,渐渐演变成一种符号,一种情结甚至是一种情怀,追溯人生经历,故乡就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依靠,是灵魂安憩之地,是漂泊已久后的皈依。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春暖花开,静翻岁月 下一篇:闲暇随笔(一)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