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燕子楼》与白居易催花
  • 管理
    作者:老百 发表时间:2014-08-30 09:55:0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脍炙人口,尤以两篇长诗著名。古今文人多风流,比起清代的李渔来尚显逊色,但他和关盼盼的故事流行深远,因此背有骂死盼盼的罪名。“诗无达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在本文中的鉴赏批判比较公正。一、作者无心,读者有意;二、关盼盼的死由于当时的社会,虽然见了白居易的诗也不能听信风言风语,命运还要自己把握。三、故事在解脱白居易骂名的同时,提高了关盼盼的艺术形象。作者的文学功底深厚,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很强,尤其是对“品诗词、说故事”也是脍炙人口。荐赏分享,问好作者!

        ——品诗词、说故事之五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大诗人,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即使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概都不比刘德华的《忘情水》差。

      同时,也有很多人对白居易的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说他是“老牛吃嫩草”的流氓骚客,甚至还说他有“辣手催花“的劣迹,那么,这些操行评语从何而来呢?

      唐朝是个婚姻观念相对开放的朝代,那时外遇、私奔不是什么新鲜事,风流倜傥成为普遍的时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政坛上失意的的白居易,晚年惭惭开始享受生活。他人是老了,心也更花了,他蓄养大量家姬,还亲自指点她们学习乐舞。拜他的诗歌流传之赐,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蛮和樊素。“素口蛮腰”这个香艳的说法,就来自于白居易。想像一下,当年的大诗人“老夫聊发少年狂”,在众家姬香粉堆中,白天琴棋书画,晚上骑马射箭,果然是:人不风流枉才子呀!

      诗魔白乐天不仅如此宝刀不老,似乎还很喜新厌旧,10年内他换了3批家姬,只是因为过了几年就觉得原来的家姬老了不中看。历史时空穿越到中唐时期,我们的白乐天左搂小蛮腰,右亲樊素口,唱着“道不尽红尘奢恋,诉不完人间恩怨,世世代代都是缘……不爱江山只爱美人,哪个风流才子宁愿孤单……”这是何等的洒脱与放荡,正所谓,文坛得意,政坛失意,情场随意。

      本来风流英雄暮年,多是老当益骚。但这位香山居士突然180度大转弯,让最宠爱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追逐各自的新生活去了。据民间所流传,有这样一个说法——这和一位被他骂死的美人有关。

      这位美人姓关,和北京亚运会吉祥物一个名字——盼盼。说起来关盼盼还是白居易的超级粉丝,对他的作品推崇备至,能一口气把白大才子几百字的《长恨歌》全背出来。其实,关盼盼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后来家里遭遇变故,穷困潦倒,无奈之下,她被迫嫁给了老到足以当她爹的礼部尚书张愔。当时这位张老爷已经妻妾成群,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给了她许多关爱。这是因为关盼盼除了漂亮有才之外,还是个非常专业的歌唱家和舞蹈家。

      白居易一次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耳热时,张愔让盼盼为客人歌舞助兴,关盼盼欣然领命,十分卖力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即兴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意思是说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幸福总是短暂的,关盼盼与老公存在着巨大的年龄差距,这决定了张愔必然要先走一步,大概才两年之后,张愔就病逝徐州。树倒猢狲散,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她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

      遥想昔日关盼盼与张愔,一个青春靓丽,一个皓首苍颜,双双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正如乐天《长恨歌》描述的“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俩。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不知不觉竟也度过了十度春秋。这位悲情女诗人写下了:《燕子楼新咏》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这三首诗,第一首主要写其思念之深,彻夜不眠;第二、三首主要写张愔死后,无心歌舞,也无意绪去弹筝理瑟。三首诗写得情深感人,哀婉凄凉。

      元和十四年(819年),张愔的老部下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他知道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将关盼盼所写的“燕子楼三首”,让白居易观阅。

      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地反复吟咏,不仅思绪万千,概当初春风桃李花开日,一旦友人失去,就是秋雨梧桐叶落时。张愔与盼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能有这位有情有义的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但是又转念一想:即使两人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相随一起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于是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地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前二首写张愔死后,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盼盼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期盼。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第三首则写有人到洛阳去过,也到了张愔的墓上,墓上的白杨树都可以作盖房子的柱子了,漫长的岁月怎么不把当年花容月貌的佳人,折磨得满脸如尘灰一样呢?

      按理说,白居易应该敬佩关盼盼的贞义、纯情,而对其加以安慰。不料,就在同一时间,他又另写一首似乎讥讽张愔的诗,此诗竟成了关盼盼的催命符。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这首诗若照字面解释,大意是:张愔当年挑选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不惜代价,又教她们歌舞,一旦愔死去,却没有一个人追随他去。

      张仲素也是个多事之人,他将这四首诗原样交到关盼盼手中,开始,盼盼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及柔笔题诗,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待她展开细细品读,当念到“一朝身去不相随”时,不禁感到强烈的震撼,心想诗中寓意也太过于逼人,用语尖刻,实欠公平。不可遏制地放声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她也别无选择了。

      此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在关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这时已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那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呢!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位痴情重义的贞烈女子;继而,他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了深深的内疚。于是,他托多方相助,使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也借以解脱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晚年的白居易回想起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所以索性把自己年轻的小妾们全部还以自由,任她们飞翔去了。当初吟唱出“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那个悲天悯人的白居易,此刻多少又有点回魂了。

      那么,现在分析一下,白居易的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诗意来看,一说从张愔的角度来感叹世态炎凉,二也许是在隐射关盼盼,三是也许讲别人薄情来反衬盼盼的痴心,其中也许还有冷静观察人生后的感慨……总之,横看成岭侧成峰,几种推断似乎都有它的道理。而真正所包涵的全部意蕴,恐怕只有当时的白大诗人自己一个人能说得清楚。

      老百个人意见,即使白居易是说关盼盼,也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绝非有心要伤害盼盼,只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的思路,既然盼盼能为张愔独守空房,为什么不再往前一步,从而留下贞节烈妇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为劝盼盼殉情,并不是逼她走上绝路,而是为她指明一条阳光大道。

      “诗无达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关盼盼作为读者,她则必然如此去想,以至含郁而死,这也许是白居易写此诗时所始料不及的。他没有预料到客观后果,主观的诗人与客观的读者的差别也就在这里。

      这段传说,有多种版本,在民间流传甚广,甚至有史料说盼盼嫁的不是礼部尚书张愔,而是张愔的父亲徐州节度使张建封,但有一点共识,那首轻狂诗作,是逼死一代佳人关盼盼的直接因素,这也就成了白居易的罪状。老百认为,在漫漫历史长河的流逝中,这些民间传说的可信度不免要打些折扣。白居易虽然晚年沉迷于声色,但也不至于非把别人的小老婆逼死才爽,他好歹没那么糊涂和变态吧。

      对于白居易这个千年前的古人,老百就不再做过多评说。人无完人,白居易当然也不是高大全。他好色、他风流、他消沉,他言语刻薄,但都掩盖不了他身上发出的熠熠文化光彩,我们记住他,最终还是因为他的诗篇。

      关盼盼死后,很多文学名流写诗纪念这位跟白居易“有染”的苦情女诗人。宋朝的某一天,大诗人苏轼夜登燕子楼,曾作诗曰:“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清代著名歌妓王微也写诗纪念这位同行:“罗衾自垒怯新凉,无寐偏怜夜未央。生死楼前十年事,砌蛩帘月细思量。”

      品读至此,老百不禁为关盼盼这位女诗人扼腕叹息。别人之言,万万不可轻信在意,反而断了自己性命。人在关键时还要有自己的主见,是非对错自己承担,别人不会对你的行为负责。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镜鉴·春泥 下一篇:“人面桃花”与崔护的艳遇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