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为道教名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即上清、太清、玉清三位道仙)列坐其巅”而得其名,享有“高凌云汉东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的美誉,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自然天成,千古称奇。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有名句赞曰:“览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2008年7月,三清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夏日,从上海转道江西玉山,在县城住了一宿。翌日清晨,一行五人往40公里外的三清山进发。同伴途中商定,委任第二次去三清山的木鱼为向导,免受不良导游的牵制与摆布。我自诩十年前在三清山逛过两天,山还是那座山,峰还是那座峰,应当老马识途,熟门熟路,便一口应允了。
车行途中,一路田园阡陌,农舍小居,风情盎然,和谐恬淡。
从环山公路盘旋而上,两边苍峰连绵,山溪如练,树木葱荣,景色秀丽。到了三清山入口处,山路豁然开朗,呈现面前的是:威严的山门,恢宏的广场,喧嚣的街市,熙攘的人流。这与十年前首游时的场景面目皆非,我这重来客哪能找到初访时的旧模样。购了一张导游图,发现山还是这座山,但许多新开发的景区景点却闻未所闻,相当陌生。
排着长队上了缆车,八座的缆车七分钟就把我们送进大山的深处,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想起上次乘坐的双人缆车,摇摇晃晃,足足翻越了45分钟,回程时还出了意外,缆车在半空卡了几分钟,把边上的女生吓得惊魂动魄,花容失色。
出缆车,走栈道,游南清园景区,一路奇峰怪石、苍松古木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以至五人团队途中离散,本人的向导使命也自然终结。我和洪君两人为伴,手无导游图,只得随着游人满山乱窜。凭着脚力尚好,一鼓作气,穿越梯云岭,遨游西海岸,攀援三清宫,疾走东海岸,重返南清园,再回山门时,已整整花了六个小时,尽管跑得饥肠辘辘,脚软背痛,但能一览奇观,一饱眼福,当然无怨无悔。
真要感谢天公作美,雨后初晴,朗朗天气,让我品味了三清山的仙风道骨。那云海雾涛,奇峰怪石、苍松古木、东西海岸,无不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美好记忆。
【云海雾涛】
三清山的云雾,时而汹涌奔腾,时而轻柔缥缈,或聚或散,或浓或淡,千姿百态,诡秘莫测,令人遐想联翩。怪不得著名作家秦牧会赞誉三清山为“云雾的家乡”。
漫步栈道,远远望见昂立在峰峦上的“司春女神”象形石,正欲为同伴作一指点,蓦然间,一绺接一绺的轻烟飘然游动,把“女神”掩映在柔柔淡淡的纱幕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云雾就像欲揭未揭的新娘面纱,把人们那份急于期盼的艳丽,酿为久久的想入非非。真没想到,站立悬崖的千年女神,至今仍然这样的娇嗔含羞,轻易不露容颜。
对浓云迷雾的认识,始于第一次去三清山,记得是个阴雨的天气。那天,沿着狭隘的山道,从好汉坡翻越而上,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伫立山巅,欲图一睹千山万嶂、奇峰异石时,只见洁白的云雾如决堤的潮水奔涌而至,眼前身后全是弥漫的云烟,天地茫茫,同为一色。十米开外的同伴,也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面。在这云海雾涛之中,哪里还能见到一峰一峦,一草一木。
不知是戏耍还是果有其效,导游提议:“我们一起呐喊吧,喊来个云开雾散。”于是,众人齐声狂呼高叫,吼得声嘶力竭,但云幕只稍稍裂开一条细缝,露出丁点和煦的亮光,旋即又被一团团云絮遮盖。当时,有同伴怏怏不乐,懊悔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攀援山巅,最终却一无所获。而我,却并未感到丝毫遗憾,能置身云海,与云雾百般缠绵,陶醉于这份飘飘欲仙的感觉,岂不乐在其中?
这次再游三清山,同行们曾为雷阵雨的天气预报而犹豫,担心又会重蹈覆辙:只见云雾不见峰,不识三清山真面目。没想到雨过天晴,遇上了又沐云雾又见山峰的好时光。
伫立“巨蟒出山”的峡谷栈道,居高俯瞰,那幽深莫测的谷底,宛如刚刚打开的热蒸笼,一团团烟云袅袅升起,随风飘逸,似天女散花,如仙鹤起舞;那探头而出的蟒蛇,在云雾中时沉时浮;那轻烟薄纱般的云雾,缠着蟒蛇不离不弃。倔强的蛇石,多情的云雾,此物此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三清山的云雾,据说以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最为神奇壮观,素有“云漫三清”之美称。然而,若论最佳观云海处,我特别推崇西海岸。
漫步西海岸,眺望远方,云雾时聚时散,山峰时隐时现,连绵的群山犹如散落在云海中的孤岛,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仪态万千,色彩斑斓,熠熠生辉。那峰峦上的云雾,变幻莫测,来去无踪;白如雪,软如绵;淡似羽纱,浓如棉絮;静似玉兔傍地,动如骏马奔逸;或掩映悬嶂,或高挂树梢;或飘飘悠悠于天际,或奔涌填充于山谷;仿佛伸手可采,又觉高不可攀……
三清山,不愧为云雾的家乡,仰头是云,低头是雾;远处是云,近处是雾,云和雾充盈于天地之间。若问:哪一团是云,哪一绺是雾?其实,即便我是穿云破雾归来,最终也没有弄个明白。
【奇峰怪石】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三清山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历经了十四亿年的地质演化及长期的风化侵蚀和重力崩解,鬼斧神工,天造地化,孕育成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的山岳绝景奇观。中外地质学家赞其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三清山的奇峰怪石数不胜数,据说有名的奇峰就有64座,造型石有1300多处。峰峦林立,怪石峥嵘;奇中出奇,秀中藏秀;竞相崛起,异彩纷呈:有的孤柱擎空,有的万笋争春;有的虎踞龙盘,有的笔立如旗;有的巍峨峻峭,有的亭亭玉立……奇峰怪石构筑了三清山的玄妙和神奇。
南清园景区的奇峰怪石景观十分集中,最受敬畏的是“巨蟒出山”,这是高达128米的花岗岩石柱,酷似巨大的蟒蛇,从幽谷深处赫然耸立,凌空探头,其气势咄咄逼人,令人望而生畏。
巨蟒全身下小上大,头部扁平呈三角形,颈部稍细,腰身最细处直径仅有7米,还有数道横断裂痕。仰观巨蟒石柱,颇有摇摇欲坠之感。然而,历经亿万年风摧雨蚀,它却凛然屹立,真不愧为罕世绝景。还有更神奇的传闻是:巨蟒头上布有裂纹,有位摄影师把空中拍摄的照片放大后,意外发现巨蟒头部裂纹为英文字母,把它译成中文,竟然恰好是“蟒的形象”。非夷所思!我不敢相信。如果此闻不是虚构杜撰,那岂止是拍案叫绝。
和“巨蟒出山”相向屹立的是三清山标志性绝景——神女峰,又称“司春女神”。她高86米,造型犹如一位婀娜少女,面庞丰腴,秀发披肩,神态祥和,楚楚动人,手捧青松,端坐在海拔1180余米的山峰上,含情脉脉,眺望远方。真可谓:天然浑成,栩栩如生。
传说她为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女,名瑶姬,遵从其母之命,在此迎接新春的来临。岁月漫漫,她恪尽职守,矢志不移,年复一年地为人们最先迎来温馨的春天,成为世人敬仰的春天化身。
也有别样的传说:瑶姬下凡在三清山游玩,偶遇一位年轻的猎人,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托付终身。骄横的西王母雷霆大怒,为了拆散两人,把猎人囚锁于幽谷,点化为石蟒。瑶姬痛不欲生,整日整夜坐在对面山上,厮守着曾以身相许的爱人,望断云山,最后石化为女神,受命掌管人间的春天。
回想第一次登三清山,神女峰前游人稀少,导游娓娓讲述了好多有关瑶姬的美丽传说,把众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流连忘返,七八个人围着神女峰,几乎花费了整整一打的胶卷,神女的形象从此成为清晰的记忆。
这次重访神女峰,只见喧声鼎沸,人满为患,我等只好谦让为礼,避而远望。看着人们围聚在女神前品头论足,不由想起著名诗人舒婷《神女峰》诗中的名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
千尺悬崖,万年孤寂。我真想为舒婷笔下的瑶姬鸣冤。无论是为了职守,还是为了爱情,她的执着,她的奉献,无可挑剔,无可质疑。她的选择,她的坚守,并不是为了展览自己,而是为了人间的春天,为了爱情的永生……
“司春女神”、“巨蟒出山”和“观音听琵琶”,以其造型的惟妙惟肖、完美无瑕被列入“三清三绝”。还有更多的峰石绝景,遍布于三清山的山峦幽谷,如“万笏朝天”、“猴王献宝”、“老道拜月”、“仙姑晒鞋”、“狐狸啃鸡”、“神龙戏松”等等,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品,无不形体逼真,神态生动,鬼斧神工,活灵活现,让人赏心悦目,心领神会。
三清山的每一处峰石景观,都演绎着美丽与神奇,而“玉女开怀”则被推崇为“至纯至美”的象征。这景观我曾仰慕过,这次带着同伴再次去一睹风采。“玉女开怀”的造型俨然像一对女性的乳房,浑圆匀称、坚挺丰满,如此的丰腴柔美,形态逼真,让你不相信呈现它的竟然是坚硬的岩石,真不愧为人体艺术的极品,大自然的造化之奇由此可见一斑。
伫立“玉女开怀”山崖旁,即便没能看到玉女的脸庞,似乎也能明了她的坦坦荡荡,落落大方。蓦然想起龙虎山畔“大地之母”的自述诗:“堂堂正正立人前,人说难看我泰然;自问胸中无愧事,赤身裸体敢朝天”。在蓝天白云之下,朗朗乾坤之间,“玉女开怀”和“大地之母”展现的不仅仅是女性的人体之美,还有她们博大的胸怀、无暇的圣洁和人性的光辉……
从南清园到万寿园,从梯云岭到西海岸,从三清宫到东海岸,满眼的奇峰怪石,不由人不赞叹:这是奇峰的世界,这是怪石的世界!
【苍松古木】
三清山漫山遍岭危岩峭嶂,但座座山峰青松招展,处处山谷满目苍翠,不愧为秦牧笔下的“松石画廊”。
据介绍,三清山共有植物157科,500属,1088种,有数以十万计的三清古松以及许多珍贵的树种和稀有的花卉,绿色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无疑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植物园。若要探究其花木繁茂的原因,或许得益于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它岩基裂隙多,透水性强,蓄水量大,为植物的滋润生长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三清山逾千上万的古松,遍布千仞万壑,或昂头屹立于峰巅,或俯首悬垂于崖壁,或盘根斜出于岩隙,或交叉缠绕于山谷,大都以其形冠名:伫立路旁、舒展枝桠,笑迎来宾的为“迎客松”;盘根错节,枝桠相缠的为“鸾交松”;傲然屹立,顶如华盖的为“华盖松”;并蒂齐肩,厮守青山的为“连理松”;苍龙斜卧,昂首欲飞的为“卧龙松”;树冠吻接,枝叶相连,形如孪生的为“姐妹松”;松叶茂密,似凤凰展翅的为“凤凰松”;亭亭玉立、如仙鹤起舞的为“舞鹤松”……最使人动情的是南清园一线天景点的两棵古松,在青春的岁月,曾经一起傲雪凌霜,一起青葱繁茂,如今一荣一枯,一生一死,依然默默厮守,如凝固的雕塑,注目相望,形影不离。人们称此松为“生死相依”,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
三清山无峰不长松。漫步栈道,沿途就有1800多棵古松,远可望,近可抚;苍松或抱岩而生,或临渊而长;或倚道而斜,或傍峰而立;苍老遒劲,仪态万方;虬枝蟠桠,古怪精灵。当年修筑凌空栈道,施工所行,别有用心,邀松入景,盟石为友,未伤一树一木,如今风景依旧,古松依旧,实在令人赞赏不已。
古松的美在于古怪奇特的造型。“千年低头,万年弯腰。”人们如此形容三清山的古松。它树冠平展,似团团青云;枝桠曲折,如游龙舞凤。有的离群索居,傲然独立;有的成双成对,情意缠绵;有的三五抱团,相依相偎;有的挨挨挤挤,成林成片,无不气势轩昂,风度翩翩。
“云为乳,石为母,三清山奇松不食土。”三清山的古松,美在自强不息的精神。它不论悬崖峭壁,不论土壤贫瘠,不哗众取宠,不趋炎附势,淡定自若,坚守着特有的品格,破岩穿壁,扎根生存。枝桠伸展蓝天,不怕风雨雪霜雾;根须扎于石隙,何惧东西南北风。纵然枝桠三弯九曲,树皮龟裂如鳞,依旧昂似龙首,展如凤翅,松叶葱郁,生机盎然。
当我直面古松沧桑、刚毅、伟岸的身影时,惊诧与崇敬之情不由交织而生,不择环境、不求于人,不畏维艰、顽强生存的松树风格,让我肃然起敬,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
“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曾为“苍松怪石图”题词:“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陈毅元帅曾诗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革命家陶铸在《松树的风格》中倾情赞美:“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纵观古今,无数的文人志士为松的高洁,为松的神韵,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赞美诗篇。
大山孕育了树木,古树是大山的精灵。有人说:只有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石中,才能一睹仙风道骨的三清山古松。且山峰越高,环境越劣,古松越发坚韧挺拔、越发苍朴遒劲,这无疑在告诉人们:生命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是不可抗拒的!
【东西海岸】
从南清园景区的“司春女神”、“巨蟒出山”、“万笏朝天”到“玉女开怀”、“一线天”等景点,一路石阶陡峭,两脚走得发软,不由自主地抖索着。人谓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那东西险奇之境又焉能不去。于是,抖擞精神继续前行。
穿过梯云岭,步入西海岸,一见前方栈道平坦,不由长吁了一口气,毕竟这时已翻山越岭,“折腾”了三个多小时。
西海岸,多么曼妙的名字,但不明白为何称之为海岸。纳闷间,一眼瞧见入口处的《西海岸记》碑刻,迎步上前阅其碑文,悉知西海岸名字的由来,以及它的雄奇险秀,还有修建栈道的维艰和功绩。碑文言简意赅,字字铿锵,读来耐人寻味。
碑文云:“广宇之西曰西天,西天之云曰西海,西海之上凿石架阁为栈道,曰西海岸。”原来西海岸就是这条循绝壁而建的凌空栈道。
西海岸景区原来人迹罕至,林木森森,怪石累累,风光奇幻,但因危崖壁立,飞鸟难渡,人们只能隔壑相望,望峰兴叹。为方便游人纵情山水,2001年6月,西海岸始行踏勘,大山深处的神秘面纱为之揭开。年内动工兴建,历时五月,我国最长也最为雄奇的云中栈道便横空出世。
栈道左临绝壑,右枕悬壁,施工现场环境相当险恶。建筑材料全凭身背肩挑,运到崖边;施工者无立锥之地,只得身系长绳吊在崖壁钻孔打桩,搭架铺路;曝烈日,迎狂风,啃干粮,饮山泉,历尽千难万险,终使天堑变通途,深山出奇迹。
碑记称赞西海岸建设有“三奇”:“费时短而大功成,实为一奇;架壁为栈者,寄飞岩,瞰深渊,虽发竖目眩,然从容就理,终无一人伤亡,此为二奇;栈道所行,沿途邀松入景,盟石为友,未坏一毛,无伤一境,又为三奇。”我特别信服,此“三奇”,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栈道由钢筋混凝土筑成,悬空于1600米之高,宽约米余,随山形逶迤而延伸,宛如玉带围揽山腰。远远望去,山舞银蛇,见首不见尾。正如碑记所曰:“西海之岸,长四千余米。其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回环连接,蛇行抵三清福地。……昔游三清福地,山高路险,非健夫壮士不能为也。今取道西海,一路沿危壁而行,中有三千余米栈道无拾级之虞,其状如履平川,排千难万险以为云中逍遥。纵太白来游,应不复叹《蜀道难》矣。”
漫步海岸,恍似凌空驾雾,行走云天;虽若走刀脊,却如履平地。一路峰峻崖峭,云蒸霞蔚,清风扑面,躁热全消。扶着护栏,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探身俯瞰栈道之下,万丈深渊,飘渺迷蒙;千岩林立,险象环生,顿觉目眩头晕,脚下发轻,身体飘然,心惊胆战,赶紧靠近山壁而行。
栈道峰回路转,望远则山色如黛,瑰伟之景,历历在目;看近则松姿绰约,白云匝树,触手可及。“晴则千山万山,势若骏马,皆驯伏趾下;阴则卷雾惊涛,状似蛟龙,惟腾跃眼底。”
路随山转,景随山变,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眼前仿佛就是一轴舒展的山水画长卷,有水彩的,水粉的,水墨的,油画的,无不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三清山真可“嗤五岳,笑黄山也。”
西海岸的尽头是一条陡峭的石阶古道,蜿蜒向上,远远望去宛如直通天穹。奋力攀登半程后,只见沿途歇着不少游人,不少气喘吁吁,捶腰揉脚,衣衫不整,颇显疲惫。最为狼狈的是几个少妇,手提鞋子,赤脚而行,步履蹒跚,精疲力竭,让人好生怜悯。三清山面积之大,山道之长,石阶之陡,欲图阅尽大山绝景,没有“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精神和一副过硬的铁脚板,我想,叫苦叫累甚至中途放弃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攀越顶峰,进入三清宫景区,这时走散的同伴电话连连,催促赶快下山。来不及细品道教文化的遗迹,便顺道阳光海岸匆匆返回。
阳光海岸位于三清山东部,又称东海岸,是继西海岸后开发的又一凌空栈道,与西海岸、三清宫两大景区形成一条高空环型旅游线路。
游步东海岸,视野开阔,和西海岸相似,也是绝顶的观景栈道,能尽揽三清山东部的瑰丽风光:可看日出,可观云海,可见百里松林,可赏奇峰异石;其山海、云海、石海、林海直扑眼帘,苍苍茫茫,如梦如幻,令人心痴神迷。
东海岸的乾坤台,是一个双层钢化玻璃制作的观景台,横空悬伸栈道,令人望而生畏。透过观景台脚下的玻璃,万丈深渊可尽揽于眼底,都说这比起探身俯瞰更为安全,但我恐高,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双脚怎么也不敢迈向看台。这个畏缩留给我几多懊悔: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又焉能去领教大山绝景的神奇和刺激。
这时,再次接到山下同伴的电话催促,不敢流连美景,便迈开流星大步,直往山门的方向而奔。蓦然,又看到了“巨蟒出山”,怎么来到上午走过的老地方,我确实已经晕头转向了。可叹我这所谓的向导,至今还不知道,在大山一共多跑了多少里冤枉路。
仙风道骨的三清山,它以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幽云迷雾、古建石雕、虬松丽鹃、日出晚霞、珠冰银雪铸就了特有的神韵,让人眷恋,让人向往。重游三清山,来去匆匆,还是有许多美景不及亲历,不及细品,留下不少遗憾。人说:“三到三清山,才能看清三清山。”那就期待下一次吧。我想,第三次,也许能认识三清山真面目,会有更多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