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阅江楼,六百年的等待
  • 管理
    作者:木鱼 发表时间:2015-01-13 10:21:5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成为南京标志之一。这篇景物游记,把阅江楼的风光、人文特点与历史无不淋漓尽致。历史的回声,文化的蕴味一一展现,文学色彩和思想深度尽在其中,同时也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伟大与智慧。读后对那份远古与深重,更是肃然起敬!文中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自然。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大凡名楼,总有名人雅士为之作文。楼因文名,文以楼传,名楼与美文流芳千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为唐代诗人崔颢为黄鹤楼所作的题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古绝句,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这些文人墨客,或受托于人,或触景生情,以崇高志趣和生花妙笔,撰写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使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扬名于天下,称为江南(吴楚)三大名楼。

        那天在南京,老乡告诉我,阅江楼已成为继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之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时,我有点不以为然。面世不久的阅江楼怎能和历经沧桑的三大名楼相媲美,是否有沽名钓誉之嫌?待我登临阅江楼,并聆听了专家的背景介绍,才知道自己是如此的孤陋寡闻,阅江楼列入江南四大名楼,绝不是滥竽充数,诚为名至实归。

        要说阅江楼,还真有一些奇异:有人戏称这是朱元璋立项、***施工的一项工程,因为建楼时间特别久长,从开始至竣工共历六百多年,此乃为建筑史上的闻未所闻;无论哪座名楼,总是先有楼后有记,而惟独阅江楼是先有记后有楼,此也为文学史上的天下无二。

        阅江楼的历史要溯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公元1360年,朱元璋在南京卢龙山以8万军队打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为庆贺纪念这一决定性的胜利,1374年,朱元璋赐改卢龙山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一座楼阁,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山顶垒起了“平砥”(地基),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了《阅江楼记》。在《记》中,他阐明了建楼的理由:“此楼之兴,岂欲玩燕赵之窈窕,吴越之美人,飞舞盘旋,酣歌夜饮?实在便筹谋以安民,壮京师以镇遐迩,故造斯楼。”然后又命在朝文官以阅江楼为题,各写一篇同名文章,据说共得百余篇,以翰林大学士宋濂写得最佳,收录于《古文观止》。

        后来朱元璋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有了楼记,却不建楼了,出尔反尔的朱元璋为了不失面子,在《又阅江楼记·并序》中说明停建的理由:“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即日惶惧,乃罢其工。试令诸职事妄为《阅江楼记》,以试其人。及至以记来献,节奏虽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终无超者。”

        朱无璋以上天显灵,决定不急于建阅江楼。其时百废待举,缓建亭台楼阁,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不失为明智之举,但将楼记写得不好也归咎为不盖楼的原因,这似乎是对文臣的忽悠了。

        阅江楼这么一耽搁,转眼就是600多年。楼没建成,只有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的《阅江楼记》及《又阅江楼记》传颂至今。阅江楼也就成为了历史上“有记无楼”、“有诗无楼”、“有画无楼”的梦幻楼阁。

        1994年,南京有关部门决定建立阅江楼风景区,经过8年的规划设计施工,2001年9月18日,积淀六朝古都历史,呈现中华文化的阅江楼顺利竣工,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一代帝王朱元璋的梦想,历经600多个春秋,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南京人民手中成为现实。

        坐落在狮子山的阅江楼,楼高52米,加上山高总共130多米,可谓最高的名楼。名楼名阁,一般都是对称的建筑,但阅江楼造型极不对称,从东面台阶看楼,楼有些偏斜,整个楼显得左重右轻,有明显的向右倾斜的感觉。

        阅江楼整体为“L”型,外四内三共七层,元末明初建筑风格,翘首飞檐,气势恢弘,层层叠叠,跌宕多变,雕梁画栋,轮廓优美,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充分展示了古典的皇家气派。今日阅江楼的设计者可谓深深领会了朱元璋当年“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此楼之高,岂不壮哉”的创意。

        阅江楼有内部用电梯可直通楼顶,我们一行由专家带领,借光直达顶层,然后由上而下逐楼拜访。楼内陈列的古迹珍品很多,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仰望楼顶蟠龙藻井,有一条金龙盘踞其间,由整根香樟木雕刻,龙身镀上24K黄金,据说耗掉黄金11斤多,真是金碧辉煌,尽显王者之气。

        逐楼下来,有高12.8米,宽8米,当今国内最大的贴壁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色彩斑斓,全景式地描绘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盛况;有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与文字介绍;有用上等红木精细仿制、重量超千斤的“朱元璋龙椅”;有金字大靠壁,镂刻着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片断……

        漫步阅江楼外回廊,极目远眺,心旷神怡。长江浩淼风光一览无余,江上百舸争流,笛声时起;金陵古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尽收眼底。背倚名楼廊柱,面对长江流水,我不禁想起进山门时的楹联:“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

        六百多年来,中国历经战乱,国势衰微,今欣逢太平盛世,政通人和。世运昌盛而楼兴,故人可知否?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小旭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浅说:上帝与命运 下一篇:一只猛禽与一百只八哥之间的较量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