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随想
管理
作者:远山的呼唤 发表时间:2015-02-28 13:31:13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清晰地描述了城市与农村的种种差别。虽然农村没有城市那么发达,没有城市那么热闹,没有城市那么繁华,而农村却有城市所没有的宁静与绿色,这里没有城市中的喧嚷,也没有汽车尾气和污染,农村至少是山青水秀。尽管农民们没有城里人那么讲究,但他们生活的都很快乐,没有工作压力,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就像作者所说:“他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风光,住农家院,种农家菜,吃农家饭,养鸡养鸭,种地植树,自给自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式的乡村生活。”平实的文笔,冷静的叙述,鲜明的对比,为读者介绍了城市与农村生活条件的对比,让人读出几多感慨!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十分羡慕城里人,对城市生活充满着好奇,总觉得城里人十分得高贵,他们往往高人一等,看到城里人,心中除了羡慕,就是敬重和敬畏了。 小时候,大人们是这样描绘城里人生活的:城市生活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是一种有地位和有身份象征的生活,是一种让城里人引以自豪的生活,是一种让乡下人羡慕而又渴望不可及的生活。总之,在那个年代,城市生活简直就是一种快乐的神仙生活,不知有多少人渴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知有多少人渴望到城里去工作,也不有多少姑娘渴望嫁给城里人。就这样,许多乡下人天天做着城里生活梦,大人们总是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有了文化就可以到城里去工作,娶城里姑娘做老婆,有了文化就可以上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在城里谋一个职业,每一个月拿工资,过着轻松快乐的日子。 在那些年,人们无形中把城里人和乡下人分得很清楚,城里人也似乎不怎么瞧得起我们乡下人,觉得我们乡下人是异类,而我们乡下人也有点“害怕”城里人。比如拿我们以前的城关人来说,他们老是说我们乡下人为“乡巴佬”,就连我们乡下人吃面的模样跟他们吃面的模样也有得一说,说我们乡下人吃面用来咬,他们吃面用来“吞”。我就不明白了,吃面不用咬能直接“吞”下去吗?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至今也没能解开这个迷。不瞒你们说,我到现在吃面还是用来咬的,恐怕现在老一辈的城关人和年轻一辈的城关人吃面应该也是用来咬的吧。时到至今日,当偶尔谈到当时的城关人时,我们常常还会把这吃面的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佐料。 同样,我们乡下人对城里人也有得一说,那就是城里人个个胆小鬼,一见到有老鼠从身边跑过就心惊胆战。所以后来我们一看到谁要是怕老鼠,就说上这么一句话:哟,哟,你,城关人啊!搞得大家笑得人仰马翻。类似这样调侃的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这就是我从大人们口中以及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对城里人和城里人生活的最初印象。 后来稍大一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主要是从一些艄公(我们农村人称他们为“艄排客”)讲诉中得知。“艄排客”指的是年轻力壮的男人,他们把从农村深山里砍下的木头顺着河流从一个地方艄到另一个地方,当年他们艄木头是沿尤溪河艄到省城福州的。这种讨生计的活儿在当时收入是颇丰的,“艄排客”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仅我们乡下人对他们十分敬重,就连城里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有的城里姑娘还下嫁给他们来乡下过日子。这事在当年一度传为佳话,让那些嫁不到城里的姑娘家羡慕得半死。 当年我所在的村里也有几个“艄排客”,他们去一趟福州往往要个把月。回到村里就好象是贵客,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他们讲城里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得知大城市的情况是这样的:高耸入云的楼房,宽敞整洁的大马路,高大威猛的东风牌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店,熙熙攘攘的人流,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女,骑着自行车的上班族等等。跟城市里相比,我们乡下人住的是土坯房,茅屋,稍好点就是木制房。每天从早到晚行走在山间小路,种地,砍柴,割猪草,拔兔草,风里来雨里去,一身土灰土脸的,搞得满头大汗,一日三餐在充满烟薰火撩的厨房里吃饭,温饱都成了一大难题。 城里的故事听得越多,我就越向往城里人的生活,于是心里就暗暗发誓,将来长大了也要到城里去上班,娶城里姑娘做老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一九七七年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上下沸腾了,因为十年动乱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按政策规定,不管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只要政审通过,都可以参加高考。就这样,许多大有作为的农村青年从此迈进了大学校园,正一步步地走在实现他们儿时梦想的阳光大道上。 几年后,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了一名大学生,本以为小时候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没想到命运给我开了个国际玩笑。毕业分配那年,我和我一样的其他几个大学毕业生,竟然被分配到乡下很偏僻的一所初级中学当上了乡村教师,儿时梦想过城里人的生活,一夜间就这样化为泡影了,十年寒窗苦读就这样付之东流了,这简直就是一棍子把我们打回了解放前啊。当时心中有一百个的不情愿,可是不得不响应国家的分配政策,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吃上皇粮了,至少比种地的强嘛。 在乡下教书的那些日子里,想到城里上班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的愿望依然没减退。通过努力,先是调到了乡镇所在地的一所同样是初级中学,后来赶上全县中小学教师选拔进城考试政策,考进了县城的一所完中,当上了城里人。从那一刻起,我也成了城关人了,至此,小时候的梦想总算实现了。 一转眼,在县城工作了十几个年头,也生活了十几个年头,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孩子也走上工作岗位,按理说应该知足了。在做城里人刚开始的几个年头里,心里还是挺满意的。每天都在享受便利的生活条件,优越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医疗保障,丰富的业余生活等。 可近几年来,不知怎么地,我发现自己对城里的生活越来越别扭了。这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说实话,低收入,工作累,人际关系复杂等都是微不足道的原因。 不过有一种潜在的原因,也许不少人跟我也有同感,那就是自然环境和某些生存环境的微妙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变化不仅只是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小县城而言,就是整个中国的各大小城市乃至中国的某些农村也如出一辙。我们生活的这个县城只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 对于自己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我曾经追问过自己好几次,也曾经以为是自己的心理出现了偏差,是太脆弱?还是不正常?我不得而知,但自以为没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可实事让我发现,我的这种心理上变化正是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这几年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变化的的确确让我们的生活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这一点的。 在我刚来县城工作的头几年,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是很宽余的。道路不好,但不堵,因为没有私家车;楼房普通,但不压抑,因为还有空地;商店不多,也不雍,因为地方开阔;市场不热闹,因为宽敞;县城人口也不膨胀,因为几乎没有外来移民。而如今,这个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处于饱和状态,甚至几近爆裂。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在加速,大量乡下人开始往城里挤,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县城人口也由几年前约10万上升至目前13万或14万或更多些,而全国每年更是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的思想上有一个定式思维,那就是城里就是比乡下好,只要进城就能挖到金,就能过上好日子。不可否认,确实有人发达了,但可以肯定地说,发达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目前社会资源分配成了一个倒金字塔,高端的人在资源享受方面永远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可见普通老百姓所能享受到的资源就可想而知了。中央提倡的所谓资源共享,资源再分配和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将是普通老百姓永远的痛。 一个对我们生活影响最致命的就是房地产的倔起,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国民住房的解决成了政府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为此,政府听信了国家决策者们所谓的锦囊妙计,开始疯狂地把地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们。天真地以为,通过房地产开发,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给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于是,那些外来的打工人员或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工职人员或其他一些普通老百姓,在自己的脚跟尚未在城市站稳的情况下,为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按着心痛,不惜血本倾尽所有钱财,交上首付,再贷上少几十万,终于有了自己的窝了。就这样,这些人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房奴。于是乎,天天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想着还贷,那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了。 为了房子梦,超前消费这个理念把我们未来几代人的未来的生活彻底摧毁。就这样,我们住着套房,上着班,拿着工资,享受着各种现代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就是城市生活梦吗?这种表面上看起来风风光光的生活,其实我们早已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了。 另外,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实现GDP的持续增长,还在汽车上大做文章。同样,超前消费的这个理念在汽车销售方面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几年前购买汽车还需要首付,如今连首付都免了,实行全额贷款。这下好了,不管购买汽车是属于何种目的,实际需要的也好,还是自认为有身份的也好,还是作为一种娱乐消费的也好,一夜之间,全民一拱而上,纷纷抢购,于是人们在房奴的身份上又被加上一个车奴的身份。 房地产开发,把好地卖了,把良田毁了,把资源掠夺了,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房奴。汽车的制造与销售把道路变窄了,把尾气排了,把事故变多了,同样造就了一大批车奴。再加上以高能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又把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未来一点家当给预支了。在资源馈乏的今天,那些原本以原材料加工的生产手段现在似乎成了生产企业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满足不断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生活需求,人造的或人工合成的或化学的或假的或伪劣的开始接踵而至,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把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命逼上充满危险的十字路口。 就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的危险城市里,天天呼吸着有毒气体和滚滚烟尘,我们的呼吸道成了吸尘器,我们的身体成了病菌的瘟床。我们出门抬头见的是高楼大厦和林立的广告牌,低头见的是充满污浊气体的宽大马路,前后左右看到的是疾驰而过的各类现代汽车。交通的拥挤使我们寸步难行,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连公园里也是到处人满为患。城市的天空变浑浊了,一年到头见不到蓝天。城市的生活空间变狭窄了,到处是人流,到处是汽车,或停或行。人们只能生活在火柴盒似的套房里,过着压抑的日子。为了生存,人们每天早出晚归,机械地迈着沉重的步伐,上班下班,一个个成了机器人。 以上这些种种现象如今正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严重问题的出现。在许多人的眼里,城市生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令人向往了,城市似乎变得复杂了,变得喧嚣了,变得虚假了,变得没有人情味了,变得丑陋了,变得令人窒息了,变得让人难以捉摸了。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感,更找不到温暖感,因为人人都在忙,忙工作,忙赚钱,忙家里的事,也忙别人的事,忙应酬,忙里忙外,今天忙,明天忙,白天忙,夜里忙。总之,人们忙的没时间交流,交流的工具就只有用手机和电脑在虚拟的世界里跟一些熟悉的陌生人漫无边际地宣泄着自己快要枯萎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人情薄了,亲情淡了,友情忘了,势利浓了,私心重了,道德底线被突破了。办事离不开酒桌,放松离不开桑拿和洗脚店,娱乐离不开麻将桌和KTV,三餐离不开肉。就是与自然亲近少了,与锻炼远了。终于人心变得浮躁,内心变得烦躁,心情变得纠结。于是乎,夜里失眠了,体质下降了,健康出现红灯了,抑郁来了,肥胖来了,三高来了,疾病来了。 这就是当今的城市生活,当然不可否认,城市生活在教育、医疗和资源共享等方面也有其优势的地方。可是殊不知,优等教育永远是有钱人的天下,特殊医疗保健也是有钱人的专利,资源共享更是高端人群的独享,以上这些好处普通老百姓是不敢奢望的。 当人们心中的愿望离现实太遥远时,当人们的生活受到潜在危机的威胁时,当人们身心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因素的严重摧残时,当人们对人力永远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感到失望时,当城市生活梦对他们来说虽有诱惑力,但又可望而又不可及时,有些人开始厌恶这样的生活了,他们不得不竭力去寻求摆脱这种困境的良策。 终于,有人开始觉醒了,于是乎,回归乡村,回归自然,甚至于隐于山林便成了许多渴望宁静的人们的心中的已久愿望。不少农村人不再把自己未来的生活仅仅只寄托在城市了,他们开始着眼于在本家乡那片广阔的土地上做文章了。许多倍受城市生活困扰的城里人,也把他们的目光投射到农村那片虽清贫但又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土地上来。他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风光,住农家院,种农家菜,吃农家饭,养鸡养鸭,种地植树,自给自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式的乡村生活。在农村,他们不求物质上有多少富足,只求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免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免遭各种喧嚣带来的折磨,摆脱了忙碌,解除了纷争,抛下了杂念,摈弃了欲望。在农村,他们可以找到放松,找到自由,找到悠闲,找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找到纯朴,找到情感上的寄托。有生以来,他们的心灵第一次得到了净化,他们的灵魂第一次得到了自由,他们的精神第一次得到了解放。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何陕西终南山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到那儿隐居或半隐居或当一名隐士的真正原因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啊。而早在1972年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写出的那本名著(空谷幽兰)更是吸引着许多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士到终南山游览,感受那种隐居的心境,其中有不少人竟然也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东方今报记者张剑峰就是由一名采访者变成了如今的半隐居者。 而前一段时间国内又有新闻报道,说的是北漂人中不少在那儿奋斗多年的“穷人”开始撤离北京,转到二三线城市了,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天价商品房把这些人逼出了京城吧。我觉得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与其说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不如去找一个棵小树作为依靠,虽然这棵小树结的果实不如那棵大树结的果实大,但至少站在小树下,通过自己的轻轻一跳就能摘到果实,这总比站在大树上无论你怎么努力去跳也够不着果实强多了吧。 我们从幼年渴望城市生活,到成年实现城市生活,而后又从大城市生活转入中小城市生活,继而转入农村生活。这一系列的变化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一、人类的生命来源于自然又必然回归自然,所以对大自然不仅要崇拜而且要敬畏,不可以肆无忌弹地掠夺资源。二、人类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度,必须要合理,过度发展,不合理发展,人类只能让人类自身陷于尴尬的境地。四、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依托房地产的开发,那样做,最终的经济发展前景只能是一场泡沫,到头来,一场经济灾难势必波及到每一个国人身上。四、人类只要不改变目前自身的这种行为,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要逃离城市,这种逃离从某种意义来说可能不是坏事。 但不管怎么说,围城的效应依旧在上演着。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前锋的母亲 |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新西兰公务员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8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7次
乡村的天空阅18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