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塔城“红楼”之梦——塔城景点二
管理
作者:老百 发表时间:2015-03-03 18:23:0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笔下的“五弦之都”新疆塔城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的游览胜地“红楼”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作者更是塔城地区所属企业的一名员工,因工作性质,常于塔城近百里的地段出差,对塔城的了解可见颇深。作者讲述了红楼院里的一块花岗岩—灵石,还有历史、民俗、成就等展区,最后看了塔城地区革命历史文物成列管,分别介绍了对塔城有贡献的几位杰出人物。这座俄式的红楼建筑,见证了塔城的兴衰。拜读佳作,推荐欣赏! |
作为“五弦之都”的新疆塔城,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市内有著名的双塔、垂钓公园,还有连接亚欧大陆桥的巴克图口岸、自然景观“伟人山”等等。但最为抢眼的是具有百年历史古色古香的“红楼”。走进它,仿佛走进了这座边城的历史深处。 “红楼”在塔城市文化路北,是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俄式建筑之一,除了红色的外墙代表庄严和高贵外,现在的它还透露着几分神秘。 关于红楼的历史,要追溯到是上世纪初,由原籍俄国喀山的塔塔尔族商人热玛赞坎尼雪夫于1910年兴建,历时3年峻工。这座当时塔城最好、最高、最豪华的建筑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房屋16间,天棚、地板、门框、窗棂上均有精美的图案,临街的墙全部呈红色,得名红楼。红楼屋顶为绿色,是典型的俄式建筑风格。在此后一百多年的岁月里,红楼几易其主。新中国成立后,曾做塔城地区行政专署办公楼。后划拨为塔城报社办公用房。岁月的侵蚀虽然让红楼的“脸上”增添了不少沟壑,但它的“心”却一直是火热的。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当年,地委行署在红楼原址建塔城博物馆。保护文化遗产,展显时代风貌,对红楼进行全面整修,并依照红楼的建筑风格续建了一座两层楼的展厅。新老衔接,文物映衬博物;鉴故知今,历史观照现实。塔城本土诗人李新彦曾做一首《临江仙.塔城红楼》“忆昔红楼豪商聚,座论商海沉浮。岁月沧桑频更户。楼主热玛赞;早已化尘土。风雨百年楼犹在,此乃政府重护。如今设馆存文物。欲知塔城史,须至红楼悟。” 我作为塔地直属企业的一名员工,常到近在百里的塔城市出差,也一直有个美梦,想走进这个城市中最具有显著特色的建筑里看一看,了解一下塔城的祖先世世代代建功立业留下的痕迹。 终于在2012年9月26日,伴随着龙年的清凉的秋风,我们几个伙伴相约,由塔城市的林老师导游,一同迈进了红楼的大门。有诗为证: 名楼何所为,俄式建筑群。 借得山川秀,边城远凡尘。 红墙绿屋顶,雕花砌窗门。 沧桑百年后,新貌迎游人。 一、灵石 走进红楼的大门,一眼就可看见院内竖立着一块花岗岩。 红楼博物馆分老楼和新楼两个建筑群,老楼坐南向北,新楼坐东面西。整体建筑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古典欧式风格。西北方的乾位缺失,而这块浑然天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恰立于此,即具有填实之功效,又具镇宅化煞之能量。 林老师介绍道,这座花岗岩产自托里县,重达24吨,寓意一年四季,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一年24节气,万物相谐。底座10吨,寓意十全十美。呵呵,中国人的想象就是很丰富呀! 花岗岩的正面在霞染的天地间,形成了一块天然的玉坠,玉坠中央清晰可辨妙善大师题写的“塔城红楼博物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不由叫我们从时光的隧道中回归到金戈铁马的远古年代。恍惚之间,似乎瞧见一壮士昂首挺立,凝重而坚毅,大有塔城人的气节与品德。 我们又转到花岗岩的背面,见其背中部凹陷,既似挥笔弄墨文人墨客的砚池,呈现出各民族相容共生人文塔城的精神风貌;又似一硕大的聚宝盆,预示着塔城盆地“楚呼楚”的繁荣与和谐,凸凹的神韵尽显女性的柔媚和飘逸。 我心中感慨万千,人有人的归宿,树有树的轮回,草有草的枯荣,石有石的生命。这块花岗岩体,具有石的粗犷、玉的温润、山的坚强、河的柔美、草的磬香,它渴饮塔山雪,饥餐大漠风,霜轻神气蕴,霜重紫霞凝。莫非真是天外来客?这种粗狂的美、细腻的美、历尽血雨风霜的美、大智若愚的美,莫不是塔城历史的一个缩影?欣然题写道: 塔山脚下流五弦,英雄辈出千百年。 灵气汇聚到红楼,化作神奇花岗岩。 二、历史展区 我们几人绕过这块灵石,就直接面对博物馆展厅了。林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博物馆是我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展区面积在3300平方米以上,主要有历史展区、民俗展区、爱国丰碑、成就展区等四大部分,包括24件国家级文物在内的1000多件展出文物和图片资料。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塔山古道和河曙光——塔城历史文物陈列”展厅,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展厅左侧的一二百万年前原始人捕猎猛犸象(仿造)的复原场景。而在这个场景的旁边就陈列着这个生活在冰河时期的大型动物的两块臼齿,这是在额敏县上户路出土的。这一时期进入塔城地区的居民,以狩猎为生,猛犸象可能是他们获取的主要动物之一。 根据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河的骆驼石旧石器遗址,经考古专家认定,这是新疆境内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展厅中还有一些石片、石核,就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用来进行生产生活的劳动工具,这就将人类进入这片沃土的时间推到了距今5万年前。 在这个展厅,我看到了红楼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红衣四口陶壶,这是在塔城市下喀浪古尔遗址采集的,这是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7世纪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这个红衣四口陶壶保存得比较完整,在考古界十分罕见,属至今发现的最大的四口陶壶。陶壶表面的红色至今还鲜艳如新,这是一种古代人用来存放粮食或者祭祀用的器物。这表示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祭祀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平安。 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是塔山居民从石器时代走出后,迎来的青铜器时代文明,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和生产工具、兵器为特征。塔山山间的潺潺流水,非常适宜发展农业经济,出现了以塔城市萨孜遗址和卫校石棺墓为代表的考古文化。遗迹中还有塔城市的下卡尔浪尔遗址、额敏县的杰拉阿尕什遗址等,在展厅展示出土的铜矛头、铜剑,仿佛带我们走进了兵戎相见的古代战场,铜剑剑柄上的花纹还清晰可见。同时出土的铜镰、铜锛和铜斧,揭示了塔山居民开始了锄耕农业,同时保持了传统狩猎,饲养家畜,逐渐骑上马背的生活场景。昏黄的灯光照射下,这些几千年前的古代生活用具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青铜器显得格外厚重。 我们在几尊石像前停了下来,这就是在塔城地区发现的草原石人,包括著名的额敏巴依木扎石人。据考证:这些石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左右,至迟的也产生于我国的隋唐年间。 由于现在生活在石人分布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都没有立石人的习俗,因此,石人的族属必须到古代民族中去寻找。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上,曾先后生活过东胡、塞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等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长期处在频繁的迁徙和战争之中。草原石人,见证了早期游牧民族辉煌的历史,成为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这些石人的形象多是大张着嘴,像呼唤着未来,也仿佛向人们传递着什么预言。 我和同伴就在草原石人前留影,并在照片上题道: 恍惚穿越千年秋,雪山脚下水清幽。 草原石人今犹在,默默无语锁红楼。 三、民俗展区 接着,我们走上了二楼,展现在面前是“腾飞之梦——塔城民族民俗文化陈列”展厅,这儿有原景复原、有真人塑像、还有独特的民俗,让我不能不惊叹我们塔城地区各民族魅力四射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 塔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现今有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达斡尔、锡伯、俄罗斯等29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自古就成为多民族交往,多元文化汇集、碰撞、融合的神奇热土。 站在哈萨克族阿伊特斯大会复原景前,可以看到阿肯在弹奏冬不拉,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风景如画的夏牧场,置身草原上那人欢马嘶、众人聚会的盛况中。展厅中央的哈萨克族毡房,好似一个浓缩的艺术天地。毛毡上绣着哈萨克族的七彩梦想,挂毯编织着吉祥的符号,木床衣箱上,彩绘、镶嵌的绚烂图画,帐帘围幔遮起深深幽情。哈萨克族服饰文化,皮裘雍容、革带威武、靴履坚实,还有少女小帽上飘扬的羽毛,散发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阿拜冬不拉、吉提干、阿斯巴斯冬不拉等30余种乐器,展示了哈萨克族的艺术天赋。 塔城有新疆唯一的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驻足民族民俗展厅,观看达斡尔族民俗文化,柔韧的桦树皮制成的生活器皿,纤细的柳枝巧编的篮筐、精巧的婴儿吊床,似乎在轻声吟唱着新疆达斡尔族艰苦卓绝的戍边历程。 马头琴、银马鞍、勒勒车,与“马背民族”蒙古族是分不开的。蒙古族起初生活在东北草原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七世纪开始向西迁徙,现今生活在塔城地区的蒙古族分别属于吐尔扈特部、察哈尔部、额鲁特部,居住在乌苏、额敏、托里、和布克赛尔等县市。这个自由奔放的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建树了雄健、豪迈、质朴、烂漫的游牧文化。 看,那头戴巴旦木花帽、身穿彩条土布袷袢的男子及身着艾德莱斯连衣裙的女子,开朗、活泼、幽默、能歌善舞,这是维吾尔族。 而圣诞树下拉手风琴、跳踢踏舞的俄罗斯族风情原景的复原,让我们这些参观者都能感受到俄罗斯族的热情和豪迈。 我们几人沿楼梯,从二楼下来,走到侧面老楼,在新旧楼之间结合的过道中,摆放着几个陈旧的车辆,林老师说,这就是他爷爷家捐助的,包括刚才民族民俗展厅的马鞍子马鞭等,看来,我们汉族从唐代来到边疆,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塔城地区,成为塔城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为我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成就展区 我们看的第三个展厅就是“塔城地区改革开放成就展”,共分了四间房子,分别展示了塔城地区五县二市近年来的新容新貌。其中,和丰县全称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矿产丰富,财政收入占全地区一半以上,单独为开辟一室。沙湾县和额敏县都是在四周兵团的和协共建下,经济发展较快,两县展厅共一门,分里外套间。而托里和裕民县均是人少地多,以牧业为主,这两县展厅也是一门里外套间。最后就是塔城市与乌苏市,两市均是历史文化悠久,基础雄厚,这两市的展厅,同样是一门里外套间。 五、爱国丰碑 我们最后看的展厅就是“爱国丰碑——塔城地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主要是介绍自“三区革命”以来,我们塔城地区涌现出的爱国人士和民族英雄。其中五位杰出人物立塑像在展厅。 第一位就是巴什拜.雀拉克.巴平(1889年—1953年),裕民县人,哈萨克族,他科学养畜,精心培育出优良品种巴什拜羊。他成为全区首富后,也明大义,扶贫济困,慷慨捐资建学校,修大桥,办电厂。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他多次为苏联红军和抗日将士捐战马钱物。抗美援朝时期,又捐黄金牛羊购买一架战斗机。塔城诗人李新彦赞道:“天之骄子巴什拜,爱国济贫民拥戴。抗日救国赠战马,捐机援朝斗魔怪。塔城开府任首官,繁育巴羊名海外。切克河畔卧英魂,留存功名传万代。” 第二位是张中涛(1916年—2003年),陕西临潼人,汉族,1950年2月,受中共新疆分局派遣,带领8名干部到塔城开展工作,后任塔城地委第一任书记。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团结各族人民,顺利完成了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各项工作任务。为建国初期塔城地区有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位是赛福鼎.艾则孜(1915年—2003年),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1944年后,参加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曾任三区军事法庭秘书、临时政府教育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同志曾高度评价:“赛老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四位是杜别克(1920年—1947年)哈萨克族杰出的革命家,裕民县人,三区革命的领导人。他短暂的一生屮,在哲学、文学、艺术、翻译等领域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被誉为年轻的政治、文化使者。1945年,杜别克任塔城行署社会科主任、《人民之声报》、《革命青年》杂志编辑。1985年6月,塔城市人民政府将杜别克原居所旁的街道,命名为“杜别克街”。 以杜别克为原型的大型雕塑“骑马的英雄”。巍然矗立在塔城的文化中心——塔尔巴哈台影剧院前。 第五位是图瓦强阿(1824年—1909年),伊犁霍尔果斯县人,达斡尔族,一生的军戎生涯,成为民族英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图瓦强阿带领索伦营官兵曾被沙俄围困,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870年春,他率队冲破重重阻力,长途跋涉,取道巴克图卡伦回到祖国塔城,清政府任命图瓦强阿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1909年病故,遗骨安葬在塔城新城东侧达斡尔墓地。 就在这五位塔城英雄雕像前,我怀着肃穆崇敬的心情,留下和英雄们的合影照,并写一首古风以记之: 一腔热血写春秋,爱国爱民志未休。 塔城英雄今犹在,青史留名在红楼。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当我走出红楼博物馆大门,回首再望,红楼的周围,早已是高楼大厦,一派现代化都市的气息,而这座古色古香的俄式建筑物置身其间,倒真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静下心来,认真的总结一下,给这个博物馆的评介是:集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先进的科学理念、现代化的布展形式于一体,为到此旅游的各族游客提供了一个感悟塔城悠久历史文化,体验独特民族风情,了解塔城辉煌成就的平台。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名气与地位的闲聊 | 下一篇:带上心去远行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6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4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1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8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