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管理
作者:笑红尘 发表时间:2015-03-16 20:59:3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历尽浮沉宦海的风波的苏轼,常怀有惊恐而孤的心理。苏轼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希冀能摆脱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因此,一旦夜深人寐之时,大自然静美的境界展现在他面前,夜阑风静縠纹平。这是白天无法感受到的一种平静,这是苏轼逃避现实的一种心态,厌倦了人世间喧嚣、混乱、烦杂的现实,便情不自禁地萌生了脱离现实环境的遐想。作者的本篇文章,从另一个方向解读了苏东坡身在逆境的处境与心境,使读者伴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北宋那个表面繁华,其实隐藏着深深危机的年代。“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诠释着一代文豪穷途末路不能归的尴尬人生。欣赏!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一个人只有在失意时,美梦破碎时,身处低谷时,濒临死亡时,才最为清醒,知晓红尘漫漫,世事无常,路过的很多风景,终是握不住的沙,而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也许便是那最为寻常的人事,最简净的山水。世人都艳羡清泉石林,落日烟霞的闲淡生活,亦敬慕修道高士那种不被世情萦怀的琉璃之境,然而,当自身面对名利浮华时,却又抛不掉种种尘念,解不开千千心结。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昼夜奔波的蝼蚁,不惜用锦瑟年华去换取一件件物什,装进肩上的行囊,直至无以复加,身心俱疲。却不知,人生兜兜转转,欲求永无止境,心念愈多,人生的枷锁愈是繁重,适度地舍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曾听李玉刚清雅地唱到“今生繁华,杳然空井;风尘爱恨,无根浮萍;风化虚名,我归隐。”倘若一个人能够做到不被繁华所羁,不被爱恨所绊,不被名利所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心的迷乱与挣扎了。 一位药山禅师解释何为 “道”时,曾意定神闲地写下,“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句,多么简单的事理,却足矣令世人沉思。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总想得到更多,却往往忽略了最为本真的事物,最为简单的美好。抑或越是简单的事物,人们越不愿为之停留。就像是一个欲望膨胀的人,不会去选择将一盏茶喝道无味,一个为爱痴狂的青年不会去同一株草木长谈一段心事。 曾经的我,也想过做一个清淡的女子,与诗书为友,同山水比邻,不为烦琐世事萦怀,但终究还是贪恋尘世繁华,亦挣脱不了情感的桎梏。正如苏子所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什么时候才能抛却种种牵绊,做一个随心随性之人呢!当我们毫不犹豫地跳入尘世的浊流中时,便再难以做到圆润通透。即是做不到,那就记住一缕清风的姿态,一片白云的素然吧,至少身处纷繁的世相时,还可以觅得一丝安宁。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对人事名利的淡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喜欢苏子的这首词,便是因了一怀心境,一份懂得。苏子的一生,可谓是历尽宦海沉浮,尝遍了人情世态,虽有着满腔爱国热血和卓越超群的才学,却得不到很好地施展。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更是因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而获罪,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贬谪生涯。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内心无疑是忿懑而痛苦的,故而初到黄州,便留下了“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的怆然诗句。回首自己奔波仕途,追名逐利的大半生,真像个荒唐的笑话呵。人生如戏,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在戏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不禁想起《红楼梦》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呵,我们总是在场景变更时,才知道自己的戏份已被改写,而他人却毫不费力的取代了自己。呵,到底是自己太过沉迷,还是命运太过荒唐,为何兜兜转转,都似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甄士隐的境遇和苏轼倒是有几分相像,半生的家业就在一夜间土崩瓦解,时值暮年却落了个漂泊异乡的收场。 人总是在遭遇挫折时,才知道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否值得。苏轼定然后悔过,后悔自己不该辗转于仕途若许年,空负了大好春光。被贬黄州的苏轼,虽有着团练副使的职位,却毫无实权,甚至连寻常人的自由都没有。孤寂抑郁和贫病寒饥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生活。元丰四年,还是友人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荒地数十亩让他垦种,才得以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后来苏轼将那里取名为“东坡”,并修建了雪堂,以作短暂地停息。这首《临江仙》便是苏轼于雪堂夜饮后返家所作。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天,苏轼斜倚阑干,望着东坡之景,举杯换盏,多次喝醉后又多次醒来,却总是麻醉不了内心深处的落寞情怀。待到他又一次醉酒醒来,踉跄着找到家门时,看看天色已近三更。漆黑如墨的深夜里,一切都是出奇的静,唯有家童的酣睡之声依稀可闻。也许有那么一刻,苏轼是享受这种静谧的,因为远离喧嚣,远离烟火。 故而虽数次敲门得不到家童的回应,他也并不焦躁气恼,而是转身,静静地向前方的江边走去。清寒的晚风掠过江面,吹起了阵阵波澜,一如他的人生般,跌宕起伏,漂泊辗转,面对一些命运的舛错,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他多么想同庄子般,在一溪云,一径石,一株草木间觅得清欢,视功名利禄为沙尘,在精神的超脱中忘却身心的苦痛。 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自己终是达不到那般境界,避不开俗世尘网,得不到彻底地解脱。一个“恨”字,如狂风卷携暴雨,巨石坠落心底般,让他气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带着人生的困惑,亦透着无奈的感伤。终于,“夜阑风静縠纹平”,清寒的晚风在夜色中渐渐地趋于平静,江面上的波澜也慢慢地展平,远处的渔火点点为空阔的水域带来了些许温亮,两岸的林荫也在月色的辉映下变得朦胧。 看到眼前这如诗如画的醉人景象,苏子矛盾而愤然的心绪也渐渐如江水般趋于平和。直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风烟俱净,世事忘机,唯剩一人,一心,一境。静默里,他情不自禁地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人生遐想。是呵,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自然之中。 看过人情冷暖,走过沧海桑田,原来,只有山水才是不变的情怀,只有一颗辽阔的心,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庙堂江湖。其实,苏子与那些名利之徒有着本质区别,他早在为官之初就在诗中劝诫弟弟子由“慎勿苦爱高官职”,并与弟弟相约早退,在其他作品中,他也常常露出退隐之志,出世之想。 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亦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在苏轼的内心,永远都有一隅不被俗世叨扰的净土,当现世的风尘让漂泊的灵魂迷失前路时,也许,那里便是最好的去处,心即是江湖,归隐于心,才能够获取真正的清凉。这并非是消极地避世,而是一种自我救赎,每个人在生活失意时,都需要一份从容,一份豁达。 虽然苏子终是做不到彻底地解脱,却可以在红尘阡陌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归属。在萦回的生命中,只要留给自己一份清醒,一隅净土,多少曲折的道路,都可以海阔天空,多少繁芜的过程,都可以自在安然。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遗梦小城之沙溪古镇 | 下一篇:历史与名人的文化视角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7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6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2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9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