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桔子熟了
管理
作者:人到中年 发表时间:2015-05-24 16:00:35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桔子是一种美味又解渴的水果,作者由办公桌上放着的桔子回想到二十年前与父亲一起卖桔子的情景,文字朴实感人,那真实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桔子是家乡的特产,是一家人生活的经济保障,更是全家人的希望。通读全文,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熟悉的桔林。流畅的文笔,生动的语言,读之倍感亲切。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
不经意间发现,在同事凌乱的办公桌上,躺着三个又大又黄的蜜桔。口渴难耐的我,拈起一个最大的,正准备剥开它,但转念一想,没有征得物主的同意便私自品尝他人的东西,这似乎与窃无异。我也不能因为一个桔子的诱惑而毁坏我半世的修为,遂果断地放下了。但那青中透着黄的桔子着实惹人喜爱,我不由自主地又拿起了它,凑近鼻孔嗅了嗅,那幽幽的桔香令人心醉。眯着眼睛嗅吸着,享受着,用指甲掐下皮,桔皮上的油液沁出,那香味浓郁,醇烈,拽着我凌乱的思绪在深遂的时空隧道中乱窜。 桔子,我家乡的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房前屋后,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多得甚至让人们对它失去了兴趣,任由它们在树枝上自生自灭,这时的桔子几乎没有价值可言。物以稀为贵,大家懂得这个理,于是,稍有经济头脑的农民琢磨着在树上做做文章。他们有的袪陈出新,砍掉老树、病树,换种新苗;有的改良管理模式,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改进肥料的使用方法,藉此提高果子的品味;但更多的人们倾向于嫁接新品种,这样省时,省力,周期短,见效快,还能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嫁接柑橘树是一件比较吃香的技术活,我就亲眼目睹过师傅的稼接过程。嫁接一般选择在秋末冬初,这个季节植物的生长较为缓慢,便于养精蓄锐以保证春天的蓬勃生长。几番邀请后,师傅终于来到了地里,只见他大刀阔斧地锯掉树的枝丫,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几根主枝。整棵树变得光秃秃的,枝繁叶茂的倩影顷刻不见。然后师傅用一把锯条磨成的锋利小刀,熟练地在枝头上竖着削开一块皮,那削开的树皮由薄到厚,底部附着在树枝的表面,并不与树枝分离,刀痕在表皮和木质部之间。接下来把要嫁接的穗条削成截,每截上保留两三个小芽,这样能够保证有芽损坏时的成活率。然后再把接穗的底部削成锲状,插在削开的裂痕基部,最后再用透明的胶条把插好的接穗包扎,与树枝固定好。师傅说:那样是为了让接穗底部与树很好的结合,便于树干给接穗供给水分和养料,同时也有加快伤口愈合与保暖的作用。 春天来了,气温渐渐升高了,接穗上芽粒长出了新叶,这时就得松开胶带,露出嫩芽,让它在春风春雨的沐浴下嗤嗤地生长,但这时仍然要固定好新枝的底部,否则稚嫩的新枝容易被风吹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随着不断地嫁接优化,柑橘树多了很多优良的品种,有人们所熟知的温州蜜桔、甜橙、椪柑、津之香等等。虽然这些柑橘更大、更甜、更值钱、更为人们所青睐,可我仍独爱被人们所抛弃的大红袍。 大红袍是桔子的一种,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品种了。之所以叫这个名,是因为这种桔子个头大大的,成熟后红红的,挂在枝头似红袍加身,高贵典雅。它一度也深得人们的喜爱,但人们那喜新厌旧的性格,推陈出新的意识渐渐冷漠了它。 我爱大红袍是因为我与大红袍有着特殊的情缘,怀旧也许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家嫁接的便是大红袍。桔子成熟的季节,红红的大红袍把枝丫压得弯弯的,就像是在干涩苍绿的叶丛中挂上了的一个个耀眼的小灯笼。嘴馋了,拿着桔子轻轻一拧,便完成了树与果的分离。大红袍皮薄、易剥,果肉瓣大、汁多,掰开一瓣,放进嘴里,一股桔香令人陶醉,甜中略带一丝酸,刺激得口中溢满了唾液。现在想起,味蕾、唾液腺仍经不住刺激,嘴里甜甜的,酸酸的,唾液满满的 …… 在当时的农村,上年猪(就是快过年时把肥猪卖给国家)是过年的唯一经济来源,那么家中其他时候的开支很大程度上得仰仗卖柑橘的收入。那个年代城里人也不富裕,对柑橘的需求量很小,县里的果品厂便成了柑橘的最大去处。小心地从树上摘下大红袍,不得损伤,否则没卖相,会掉价的。再整齐地堆放在箩筐中,早早挑到厂里去,兴许能卖个好价格,去得晚了,厂里收购得多了,那价格就会下行不少。 二十几年的时光并没有冲淡少时的记忆。很多个寒冷的早晨,我和爸爸行走在路上。他挑着柑橘,走在前面,沉重的担子把脊背压得弯弯,那箩筐随着步子一上一下,肩上的扁担则随着箩筐一颤一颤,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实在热了,就停下,脱去身上薄薄的衣衫,祼露着上身一路向前。只见他手臂上的青筋暴突,腰间的肋骨外鼓,汗水形成一股股凌乱的溪流,顺着黝黑的肌肤一直往下,滑落到腰间被系在腰上的毛巾所阻拦。爸爸喘着粗气,那呼出的热气遇到冷空气立马冷凝成小水珠,所以在爸爸的头顶总会出现浓浓的“烟雾”。卖掉桔子后,爸爸脸上堆满了笑容,他忘情地数着面额不等的纸币,一遍,二遍……然后把钱分成两份,一份递给我作为一周的生活费,余下的则放入贴身的衣袋里,不忘用锁针锁上,然后沿着来时的路回家…… 除了能换钱,大红袍还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们把用完的圆珠笔芯拔去笔尖,将一根竹棍刮得光光的,把其中一端顶部轧成絮状,塞进圆珠笔管中,这样便做成了一个活塞。我们将笔管往桔皮上一摁,那桔皮便被压进了管中,抽动木棍,能将笔管中圆形的桔皮打到几米远的地方,同时发出“砰”的一声响。每当这时,妈妈总会大声吆喝,“别糟蹋了桔皮!”因为把桔皮晾干可以入药,卖到药店那便是常见的中药——陈皮。同时,桔皮是很好的烹调佐料,炖肉时放点桔皮那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 “想吃我的桔子嗦?”同事的的突然出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这才意识到,那桔子已经在我手上握了很久了,还积聚着我的体温呢。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随笔 | 下一篇:十年同行真情相伴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7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5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2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9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