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夏洛特烦恼》的社会效应
管理
作者:古月执忆 发表时间:2016-11-02 20:47:0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说实话,《夏洛特烦恼》这部影片小编并没有关注,但是从作者的文字中已经略知一二。拍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弘扬正能量,如果只靠标新立异,直指票房,而不理会电影的内在,那么这部作品最终是失败的,也失去了电影的初衷价值。经济效益是短暂的,思想效用则是长久的。文章用笔犀利,有理有据,为上乘之作。拜读,遥祝秋安! |
今天无意中收看了《夏洛特烦恼》这部据说票房特高的电影,也因此看了一些对该片的影评,其中伊卡洛斯评该片的一段话是很深刻的:“这并不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的电影,至少不适合年轻人,不适合碰瓷党,不适合玻璃心,不适合象牙塔,不适合圣母心,甚至不适合没有过经历婚姻生活的人。”就伊卡洛斯的这段话,我觉得他说得很客气。可能是为了编剧的面子,也有导演吧。然而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客气对中国电影制作界不是一件好事,中庸之道在这使用完全不合适,这如反腐,就得旗帜鲜明,是非分明。 我写这篇影评是有点落伍了,2015年发行的影片,我2016年的10月中旬才去关注,的确有点可笑,不过看过后却有强烈的想说说的欲望,不吐不快,所以我也顾不得过时不过时,在这一吐情怀,与大家共勉。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看过这部影片后的第一感觉是“反感”,这是我的直觉,也是我的真实想法,可以说也是我写这篇影评的动力。伊卡洛斯说这是一部不适合所有人看的电影,而我觉得这是一部本不该发行的影片。我这样说好像我很极端,其实不然。首先我要说的是作为文化和思想的载体,不管是电影,电视,报纸杂志,还是网络文化,都自然的起着导向和教导的作用,这是属性,也是必然。也是因为这点,我们的所有文化载体在做任何节目的时候,宣传什么,揭示什么,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在全世界,在不同体制的任何国家,宣传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国家的不同,体制的不同,立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目的而已。 电影是面对大众的媒体,电影宣传什么,传播什么,这对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深刻影响的,特别是对那些思想还不成熟,是非观还不完全明晰的年青一代来说,媒体的导向就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而是正向的,或而是反向的,嬉皮的。中国现在的电影电视制作界有一种思想倾向:只问票房,不问内容。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不少劣质的,没有实际教育意义的,甚至是内容低下粗俗的的影片,都搬上银幕,《夏洛特烦恼》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例证。这种倾向突出了经济利益却忽视媒体更重要的属性:“导向和引导。”为什么说导向和引导是最重要的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要想把这些东西永久的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使之提高,靠的还是宣传,是教育。在古代传播这些,靠的是口口相传,手手教授;在封建社会靠的是著书立传和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则靠社会教育,靠学校,靠报纸、电台、电影等这些新的传播工具来传播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到了二十世纪,新的更多的传播工具大量的涌现,如电视机,电脑,到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都使得思想文化的传播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大众化。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大众的交往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而这些目的的达到和实现又都离不开这些众多的传播工具。 然而传播工具只是一个载体,是一个空壳,真正的要把这些工具充实起来运转起来,靠的还是一大批的节目内容的制作者们。所以选择什么内容,传播什么思想,就该是他们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央电视台最近常播放一个公益广告,主题是“有样学样,”当然就这则公益广告来说,它所要展现的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驾驶道德,同时还展现了尊老爱幼思想的传递。这当中的“有样学样”的字幕告诉我们的是榜样的重要性。然而“有样学样”这个词却是一个中性词,它不代表任何的倾向,这当中的“样”,是可以多样性的,可以是正面的,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健康向上的,也可以是消极颓废的;可以是文明礼貌的,也可以是低级下流的。因此“样”的选择,就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而做出选择的我们,则因为你的选择就完全的标明了你的立场观点,你的修养素质。这个词另外要告诉我们是“学”的本性,学是人类发展进化的重要因素,没有“学”就没有当今社会的文明,没有“学”人类就会仍旧呆在古人类的时代,甚至更加遥远。所以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学”,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仍旧是这样。学什么呢,那就当然是我们选择的“样”了。今天我们宣传什么,传播什么,我们的下一代学的就是什么,这是肯定的。所以老一代的如毛泽东,如今的***都一再的强调媒体的导向性,可见这传播什么,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必然性是不可忽视的。再举两个小例子:也是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新闻。前些年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普及兰花的节目,当然这是一个科普节目,是传播兰花的知识,是要告诉大家爱兰喜兰。然而这个节目也同时不可避免的传导了兰花的经济价值的信息,这一来,在那段时日里,贵阳的街头巷尾,贵阳的花鸟市场,兰花的数量剧增,几乎达到要压断街的地步。同样的也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科普节目,是去年的事,是传播石斛的科普知识,医药知识的,同样的也不可避免的传导了石斛的经济价值的信息,结果野生石斛又遭殃了,贵阳的花鸟市场又掀起一场石斛大战。我不知道在其他城市是不是也这样,但我从这突发的市场动向的背后,看到的是大量的野生兰花和石斛资源的破坏,是兰花和石斛的灭顶之灾。你会说,我没参加。是,我相信十三亿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没有去做这破坏自然资源的事,这当中的原因可能是不感兴趣,也可能是没这条件,还有的也可能觉得不该破坏自然资源。可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思想文明程度高低不齐,经济价值观也各不一样。虽然大多数的人没去做损害自然资源的是,但总还有一小部分人是会只顾当下,只顾些许的经济利益,当然这主要的是人们在经济上的趋利性思想的原因使然,也因为这样,中央电视台的这两档科普节目所起到的提携作用,也就是十分的明显的。举这几个小例子,我想说的是“导向”这个问题是的的确确的存在的,当然如传销那样的洗脑,保健品推销中对老年群体的洗脑这样的反面教材就更加的说明了“导向”这个阵地的争夺,是那样的激烈那样的不容忽视。 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社会效应的问题。任何国家任何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时,其结果都会有一个社会效应的问题跟在后边。在国家是政策是战略,在企业是信誉是策略,在个人则是修养是品德。回到电影这个主题上每一部电影每一部电视剧的制作都不该回避这个社会效应问题。效应是后果,是你选择的“样”在社会生活中所带来的结果,这可能是健康向上的,如果说是这样,那我们说你选择的“样”是积极的,是对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推动作用的,如“有样学样”的公益广告,反之则是消极的,是对社会无益的。我前面说过电影和所有的传播媒体都是面对大众的,所以在制作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就该首先考虑的是你所要表现的是什么主题,而这样的主题的社会效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是你选择的“样”。就中国现在的电影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在进电影院的主流人群绝大部分是年轻人,是学生,是儿童,只有一小部分是成年人,而老年群体基本上是不会进电影院的。就这样一个观众群体,我们得清醒的意识到,除了那极少的成年人部分以外,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儿童,在是非观的形成上是极不成熟的。就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而言,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是富裕了,物质生活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在物质富裕,社会繁荣的表象后边,我们的人民的文明程度,思想素质还是很低下的。而这样的现象在年青一代表现则更加的突出。不可忽视的另一部分则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所带来都困扰。从建国到现在,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六十八年的历程,这六十八年中,很多城市都步入了文明时代,可是农村的贫穷仍旧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虽说这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原因,可也有国家政策的倾向性的问题所造成。虽经这些年的不断努力和社会教育和文化教育,使得我们80后90后的农村青年中的绝大部分,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留守儿童中的极少部分的厌学,在各地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各部分的涌入城市,又受到城市里灯红酒绿的不良诱惑,追求物质享受而不得,则走向极端的案例已经不是个案。造成这些孩子的失落,虽说是因亲情的缺失,是贫穷,是监管不到位等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然而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却是相当大的。现在的中国,正步入经济文明和素质文明的转型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措中复杂,形式多样。在这样的形势下,传播正能量,正向的思想体系就显得无比的重要,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我们看不到这些,看到是所谓的个性宣扬,是叛逆,是嬉皮士。虽然电影定位为喜剧,然喜剧也有导向的作用,把喜剧定位为只为搞笑,只为博取笑点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导向性,那就大错而错了。《夏洛特烦恼》这部喜剧片所宣扬和传播的其实就是西方世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的嬉皮士文化,其主要表现就是蔑视传统,废去道德,张扬叛逆,远离社会主流。如今嬉皮士文化早以不见容于西方世界。可就这样一个对国家对名族都无益处的思想表现形式和生活方式,却被我们的编剧和导演采纳并推崇,这不得不让人在想,他们是要干什么?当然嬉皮士文化不是不可以在电影题材中表现出来,但必须是带批判的,带否定的。然在《夏洛特烦恼》这部喜剧片中,我们没有看到这些。在很多的评论中都说《夏洛特烦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其依据就是夏洛后来变好了,爱他的妻子了。还有的说这样的安排才是这部影片的主旨,是编导们苦心表现的最深层的东西。对于这些评论,我不想说什么,可我却想笑。《夏洛特烦恼》是科研片吗?不是,需要那样的高深吗?《夏洛特烦恼》就是一部普通的电影片,它要面对的就是一般的观众,而观众眼睛里看到的这部电影的画面才是这部电影的真实内容,而能左右观众思绪的也是这些画面所传导的信息,而不会去想你们那些所谓的深层次的东西。为什么?就因为观众的结构是大众,是广大的青年、学生和儿童。他们没有你们所说的那样高的思想层次,不是文学和电影学的研究者。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观众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厌恶学习,是殴打老师,是和老师互殴,是强吻女生,是死缠烂打的性骚扰,是无赖和各种怪异行为,最后到婚后还不愿担负家庭责任的各种表现,凡此种种不可默数,这些是想向年轻的一代传播些什么呢?让他们学些什么呢?前些年,中国社会里,也曾经有过如夏洛一样的这样一小部分年轻人,他们穿着怪异,厌学而整天泡网吧,学校教不好,父母没法教,三五成群,七八成伴,少男少女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还到处惹事生非,打群架到最后发展到群殴群斗,出命案血案。那段时间社会秩序紊乱,人们惶惶恐恐。经过几年的社会整治,这小部分的不法行为收敛不少,一些人长大了,成熟了改变了,另一些人犯案坐牢蹲监狱,社会秩序慢慢的变好,虽说现在仍旧案发不断,但比起前些年,那是好得太多了。写这一小段,我想表明的是社会秩序的变好,不是凭空得来,这少部分人的变少变好或者坐牢,那都是正面教育的结果,虽说有的用的是强制的手段,但总的来说那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方式。我不知道说《夏洛特烦恼》是一部不可多的的好电影的人,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我要说的是:夏洛一觉醒来的幡然醒悟,即没转变过程的思想基础,更没重创的生活波折,这样一个漂浮于空中的人物,只不过是编导们的想当然的一种杜撰,目的就是想有一个比较好的收尾。可是我们看到的“改变”了的夏洛真的改变了吗?没有。编导们用那种寸步不离,不分场合的痴迷,不顾脸面的纠缠的画面来表现夏洛的改变,这虽然可能得到一点的笑声,可笑声以后让人感到是更加的恶心,更加的死不要脸。可能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部喜剧,是一种夸张手法。我要说的是喜剧也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现实,更不能脱离生活。我想反问的是:如果你的异性朋友或者你的丈夫(妻子)也像夏洛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你死缠烂打,你能忍受吗?所以说创作必须源于社会,源于生活。脱离了社会实际,脱离了生活的东西都只是杜撰。说到喜剧,中国好的喜剧很多,我想给大家推荐的是多年以前郭达潘长江主演的《举起手来》。要说夸张,这部电影中所用的夸张手法就太多太多。诙谐,幽默,不可能到可能,其主旨都是指向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是对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赞扬和褒奖。然而《夏洛特烦恼》中却找不到这些东西,就算到整部影片的收尾,我们看到的仍旧是一个没半点改变的夏洛,反而是大张旗鼓的去宣传了婚姻中的性骚扰。话说到这,那种所谓的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吗?什么就是什么。好电影不能用票房来评估,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同等重要。前者急功近利,后者虽说一时看不出它的成效,可百年以后人们记得的是好的有精神价值的好电影,而《夏洛特烦恼》绝不会在其中。 总言之《夏洛特烦恼》这部影片只不过是标新立异,是与娱乐大众赚起票房的一个典型。然而作为电影工作者,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你们更重要的身份是国家复兴,社会文明的先导者,你们的作品重要的是要起到宣传文明,倡导进步,而不是倒退,颓废。 2016年10月19日午夜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老余和他的散文 | 下一篇:圣言的倾听者—— 法国电影《花落花开》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2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7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2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0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