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接种
  • 管理
    作者:幽幽 发表时间:2016-11-16 21:48:1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会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看来真是这样,从幽幽老师的文字中更能体会,端上我们餐桌的每一种食物都是农人一份份汗水、一份份辛劳得来的,珍惜粮食,也是在珍惜别人的劳动。文章的后半部很有意思,不过所有的祥兆,也都是体现在勤劳的人身上的。付出一份耕耘,才会获得一份收获。,问候幽幽老师,冬安念暖!

    转运到大棚中的菌茼,经过一天一夜的散热降温后,就和室外温度一致,这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接种工作了。

    接种这活,可算是正宗的细工慢活,还有一定的小技巧。而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坐在那儿,只有双手不停简单运作,一坐就是一天,第二天还得继续,直到弄完为止。三弟说:“这一锅比较小,只有1200个,两天就可以接种完毕。以前一锅有1800个,需要三天。连坐三天,确实有些腰酸背痛。但休息一晚上,一般也能缓和过来,但现在感觉有些吃力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啦!”显然这是 一个挑战坐功、打磨性子的纯手工活儿。

    凌晨三点多钟,三弟两口子就起来,点上蚊香,带上接种的相关专用工具:小别针、圆环、圆形胶带、酒精等等。用酒精擦拭双手,做在凳儿上(微型小板凳),就算正式工作了。因没看到灯泡、电线之类,我问了一个比较原始的问题:天不亮,怎么工作的呢?“我们有专门的矿灯,带在头上.......”原来我都是天大亮后才进入大棚中的,这时三弟两口子都已经工作了数小时,身后已经有了很多接种好、摆放好的菌茼作为见证,夜间照明的矿灯早已收藏起来。

    我也试着接种。三弟说“先用湿毛巾擦擦手”。原来湿毛巾是沾着酒精的,专门用来消毒杀灭杂菌的。擦好手、坐在凳儿上就开始进入了工作程序:拿起一个圆柱形菌茼,竖起来放在一个小脸盆里,拆开一头,抓一把菌种(已经长好菌丝的棉籽壳)放入菌茼在中,并且要均匀散开,以确保菌丝往里匀速生长。弄好后,用小别针别好,而别之前,还要用小别针在薄膜上戳几下,算作微通气,方便菌丝生长。做好这头后,倒转过来,再弄一头。同样是放入一把菌种、散匀。封口就不用别针了,而是用小圆环。小圆环套好薄膜后,就用一张5~6厘米长的正方形小纸片盖好,再用一个环形小胶带套住小圆环,算是接种好了一个菌茼。

    这正方形小纸片也好、圆环也好、环形小胶带也好,都是废物利用,如果不怕费事,都可以自己制作。譬如小正方形纸片就是废旧报纸剪裁的;环形小胶带,就是自行车废旧内胎剪裁成的;而小小圆环就是废弃的编织带制作的。联想到做蘑菇的主要原料棉籽壳、玉米芯、锯末等等都是些作用不大的边角料,还有连续数天不间断熏蒸时的能源都是废弃的树木、干枯秧藤、破烂家具、废木料等等,都是在处理废物垃圾,所以完全可以说,蘑菇种植就等于在处理垃圾、 清洁环境,变废为宝。这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当下,更显得难能可贵哟。

    我觉得接种的功夫全在这套环上。因为套不好,不仅费时,还会弄破纸片,就得重来。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新手,经常犯些比较低级的错误。比如两头都用别针给别住了了,不得不拆开一个,换成圆环封好。而套圆环时,不是弄破了纸片就是弄飞了环形小胶带。所以我的速度很慢,一般1~2分钟才能弄好一个,这还不算次品哟。而三弟两口子一般半分钟就能弄好一个,还没有次品。

    20年的蘑菇种植生涯,三弟早已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小方法、小经验、小窍门。在小作坊式的纯手工制作中,算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和炉火纯青了。所以三弟干活效率高、效益好,总希望晚辈中有人愿意再干这一行。可惜年青人中没有一个愿意干的,都嫌挣钱不多,还比较劳累、比较繁琐,这让三弟有些失望哟。

    我说,年青人再干,可就要升级换代了,搞工厂式、机械化生产,还有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些都是有头脑、有抱负 、有志向、有能力、有学问的年青人才行。我又进一步对三弟说:“还像你这样作坊式生产,天天忙个不停,累死累活,没白天黑夜的干活,填饱肚子尚可,要在城里买房、孩子结婚成家,怕是想都不敢想哟。”三弟笑了,算作默认。“你大儿现在一笔生意接下来,挣的钱敌你两个人干一年的........”

    我一说到这里,三弟更是来劲了。原来三弟20多年前还在乡下做面条卖的时候,厨房里不慎发火(失火),左右邻居见到三弟还没上学的大孩子调侃。小孩子就很认真地回答说:“我家发了、我家发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如今三弟的大孩子在外打拼,算是真的发了,在山东省济南市买房成家、开公司、当老板.......

    三弟又给我讲了一个“发”了事情:三弟媳的姑姑与母亲同住一个村庄。有一年三弟两口子回乡下陪父母过年。大年三十那天,三弟媳的姑姑家门前的一堆柴火被鞭炮引燃了。遇到三弟两口子,就很郁闷的说:“真倒霉,一堆柴火发火烧了......”哪知三弟大笑道:“姑姑不懂玄机哟,这是你家要发了哟!”果然接下来的几年,三弟媳的姑姑家,菜搞的好、价格也赶上了,确实大赚了一笔,很快漂亮的楼房盖起来了......没想到三弟身上还蕴藏着众多不一样的“发”了的经典故事。这可能俺接种工作中的最大收获哟!

    20160920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紫烟幽梦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我一直渴望着一次发生在冬季里的远行 下一篇:七夕节中搬菌筒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42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