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壶、茶及人生杂议
管理
作者:蓝光 发表时间:2013-09-10 16:33:1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以前只知道喝茶有讲究,这个讲究就是所谓的茶文化,殊不知还有养壶的说辞。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将茶、壶、人的辩证关系论述的头头是道,哲理深刻,符合逻辑,非常专业,非一般人所能悟透,读其文章,知性茶道,受益匪浅,恍然大悟。荐读。 |
近日,我与友人到茶庄品茶,看了老板展示柜里摆了几把紫砂壶。我见一紫砂壶表面光润,与众不同,便爱不释手。友知我爱之甚切,故提议我买了回家细细品赏。茶庄老板是知性之人,连忙介绍说,这把壶非新壶,是在茶庄里养过的! 养壶,是许多把玩紫砂壶的人或好茶者的嗜好吧。说养,当是拟人之说。在收藏者或品茶人眼里,壶如人,你对它付出情感,它就会有灵气。它会与你互动。这互动是在你与它接触,或日久天长的厮磨中产生的。它或让你的悟性见长,让你的情怀拓宽,让你心态变佳;更高层次的,会让你参透人生。 我家里有两把紫砂壶。只不懂养壶之说。最近,心血来潮也想附庸风雅,听友之言,买下那壶回家也学着养。 友劝说,养壶没那么容易,要有耐心,还要得法,否则,前功尽弃,或半途而废。我洗耳恭听。友说:养壶就要选一把好的壶来养。如壶低劣或残缺,养得再好终究难以有好结果。养壶分外养与内养,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指要做到茶勤泡、壶勤擦。泡茶时,高温水冲壶,让壶的温度升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开始润滑了。内养,简单地说就是经常泡,且“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其特殊的土质,壶身的气孔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否则,杂茶混泡,养的壶品性难以专一,故难以达到纯正高雅之境界。懂得这一行的业内人士都说:养壶除了有闲,还要有心。 养壶需要茶,泡茶以养壶,在泡中养,这里学问大了。我倒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必泡铁观音,在办公室偶尔也会泡功夫茶,但大多时间在办公室都是大杯冲泡大口喝茶,所喝之茶虽不算是好茶,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也有一些心得。 刚开始喝茶时,我专门找了些书来看。因多是喝铁观音,总想了解什么是铁观音?铁观音的由来?看了夏炜著昆仑出版社出版的70万字的《铁观音》一书,让我对于铁观音了解了不少,也懂得原来这铁观音,还有如此动人凄美的故事。对于茶中之道。我以为,这绝非三两天、三两月能悟出来的。记得我在书的扉页的购书小记中写道:每天喝着茶,并细品着茶汤中浸透着的文化,每一口都会有韵味。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早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泡茶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口渴了,放茶叶,倒水冲一下即可。一般老百姓不会把这日常小事搞得象茶道那样复杂。国人喝茶,也多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渐渐地国人把茶道鼻祖的这一传承给淡化了。茶从中国传入日本,随之中国的茶道也传入日本。但日本人把它发扬光大,还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这四个字概括得很到位。茶道的老祖宗在中国,更应该中国把它发扬光大才是。 在我看来,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什么又开始大力推崇“茶道”呢?我想,是因为国家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更迫切了、更需要了。国人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开始关注,施茶道,作为精神世界的追求,已成为时尚,也已成为现实的需求。茶道或茶文化已成为对外宣传、对外交往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国人感到自豪。茶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礼仪,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这正符合时代的呼唤。这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新世纪中国经济崛起而带来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现象。 在福建福州,特别是闽南一带,品茶成风,或已经为民俗。“茶可清心”,这一古训已深入人心。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品味在这一过程中显现的人生乐趣,也通过这一过程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品茶我能坚持。养壶,需要耐心和好情怀,但愿我能坚持!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人到中年,爱上洗碗 | 下一篇:学会正确审视自己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7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3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31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9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6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2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65次
乡村的天空阅187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