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青少年为什么会自杀
管理
作者:上天入地 发表时间:2014-08-23 10:03:1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年轻生命的自我终结,真令人痛惜不已!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有助于“对症下药”,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作者对于青少年自杀的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或侧面研究自杀的根源,有的还有相当详实的资料、数据支持。在作者的分析里,有几个主要原因应引起人们的警觉:挫折与失败,家庭关系不睦,失恋,精神因素,学习成绩等。文章可以给人以警示,特别是一些家长们,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应该有所注意,细心开导。悉心安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减少不必要的痛苦。推荐阅读。 |
青少年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初始阶段,他的特征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本身的那种充当后备军的角色,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家庭或者他本人储备的一种新兴力量,就决定了青少年的功能性和作用性,必将承担起这种历史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确实,青少年的这种定位,他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朝代、现当代或者未来,必将赋予他这种跨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在现当代的今天却出现了一种与大众期待值不符的现象,那就是被媒体轮番播报出的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报道,让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和不痛快的心情,扰乱了这种正常、平静和安宁的氛围。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搞好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目的。下面,我就这种负面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等,以具体的材料为依据,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某年某月某日清早,某市某村村民周某夫妇醒来,看到了女儿留在桌上的一封“遗书”。“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的女儿或者已经离开了人世,请你们不要责怪女儿无情,要怪就怪女儿不孝吧。”而此时,相邻的某村村民陈某也收到了女儿的“遗书”。通过了解,两人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平日里除了给一些零花钱之外,很少跟她们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最让她们“受不了”的就是,她们的父母常常为了生计和家庭琐事争吵不休。据同学反映,她们早就流露过“活得没有意思”的想法,因此情绪一直比较低落,所以产生了走极端的想法。虽然事后,经过多方的补救,两个孩子安然无恙,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众多人陷入在这种不必要的惶恐和忙乱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49年10月1日正式执政以来,在前期计划经济时代所标榜的那种集体荣誉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培植了这种政治体系所衍生的一切符合大众期待值的社会现实。发展经济建设,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而人才的利用率和储备率,则需要从青少年身上来逐步实现。因此,在围绕办学、尊师、重教等众多的关键领域,国家始终把这种切入点,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改变了经济体制,市场经济逐渐纳入了政府的执政范围。这种转变,首先体现在这种职能的转换过程中,它能够把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是改革开放成功强有力的支撑),这就为各项领域的大有作为,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巨大发展空间。另外,青少年作为我们国家的生力军,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还体现在青少年们必须用文化科学知识武装起来,才有可能达到这种预期的目的。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那种推进度和高强度,不可避免地为这些天之骄子额外地加大了学习上、工作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人体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他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尤其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众多的莘莘学子,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拥挤局面,更是助推了这种“应将性命逐轻车”的责任感和负重感。 确实,中国高考几十年以来,在严格把关的情况下,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这些人无疑是时代的骄傲、是命运的宠儿。他们是成功的、是幸运和幸福的。然而,相对于那些线下生来说,那种相形见绌的尴尬场面,就迫使他们在看待和估价自己的同时,把一种世俗观念,强加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里。于是乎,那些自杀、自残等消极避世的思想观念,就入侵了他们“强弩之末,未可穿缟”下的脆弱神经系统。尤其是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企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求,让他们在面对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去和那些衣食无忧、条件优越的城市学子一比高下,我想,这种残酷的竞争现实,确实应该让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某市某县警方昨日向媒体通报,前日上午发生的某中学高一学生坠楼身亡案,经警方初步调查,认定为高处坠楼身亡,排除他杀。警方通报称,死者利某是某县某镇人,今年17岁,生前性格内向。于某月某日早上打电话向班主任请病假,后在宿舍休息,当天上午11时30分左右,该生从学校宿舍六楼坠楼,当场死亡。该县公安部门侦查后初步认定利某是因个人早恋失败而致自杀;《自杀又喝农药---某市一女中学生失恋竟两度寻死》、《高二少女因失恋割掉自己双乳》、《少年“早恋”偷食“禁果”无力承担走上不归路》…… 作为一个学生,她们的生理发育和成长过程,我想,我们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思维角度不难看出,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和设身处境,其实关联着我们现当代经济体制下的道德操守、家庭教育、法制观念和社会职责的配套是否完善。就目前的经济形式来看,青年人,尤其是一个被文化科学知识包装过的学子,在看待当前这种超大负荷的经济氛围里,把一种平民化意识,植入现实生活中后,发觉这种巨大的差距,在无形之中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等级化的忧患意识。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他思维体系的复杂性,就决定了人类从本质上去分析,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至于那些被世俗观念所左右的某种隐形的高压态势,是直接迫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产生迷惘的有力杀手。 “或许,我死了的话,人们就能相信我的清白了。我的名字叫崔真实,现在有人管叫我催虚伪,这让我太难过了。死了的话虽然对不起两个孩子,不过,比起活着被人骂的妈妈,或许,死了之后就能够证明清白的妈妈会更好。”这是韩国著名女星崔真实自杀前的一段留言(在这里不讨论她的是是非非),爱看韩剧和关心娱乐圈的人知道她在影视界的地位和影响力。确实,我们亚洲,继香港明星翁美玲自杀之后,张国荣、叶雯,也名叶淑雯、陈宝莲、筠子、谢津、U-NEE 、李恩珠、饭岛爱、张彩苑、金智厚、郑多彬、安在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青年偶像,他们分别以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纷纷步其后尘。 确实,娱乐圈的商业背景给全球带来的经济繁荣以及它所提供的高额报酬,让众多青少年对这些出位的大明星们抱有一种幻想和痴迷的程度。因此,明星们的衣食住行、婚恋家庭等一些属于个人行为的私密世界,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的热点了。然而,明星也是地球上的人类,并非天外来客,我们平凡人所具有共同的人类特征(荣辱得失、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等。),他们亦不能幸免。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它能够浓墨重彩地装点这个世界,也能够毫无止境地污染这个世界。 青少年由于接触外界的面积太狭窄,加之长期学习压力太大,社会期望值过高,所以,他们在一种模糊的潜意识里,把那些偶像就当作他们的人生楷模。即使是像这种消极避世的自杀行为,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一种价值观和一种人生观的体现。所以,值得去崇拜、学习和效仿。 据统计称,我国平均每年有28.7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事实上这还只是管窥蠡测,并非全貌(国家没有专门机构统计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数据也不能精确掌握,但从相关人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青少年自杀的现象相当严重)。据一位精神资深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科一位医生说,青少年自杀比率不小,上升速度比较快。尤其是近年来,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特别多,其中不少青少年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而且青少年死亡除了交通事故、疾病和自然灾害之外,主要原因是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家庭困难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杀率较高,农村家庭学生自杀率高于城市家庭,成绩优秀学生更易于自杀,而成绩差的所谓差生则特别容易发生犯罪,和睦家庭、受到关爱的学生自杀率低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的孩子易发生自杀。 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让我们今人在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大格局里,把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人文气息和生活理念,传递给世界各国,这体现了我们精神体系的富足。然而,一些所谓被标榜的某种个人或者一个小集体的荣誉观和价值观,在一些高端生活领域被肆无忌惮的放大、扭曲、变形,致使社会在盲目性地在急功近利中而浮躁不安。这是社会的不幸、时代的不幸,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不幸。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戏说“犯二” | 下一篇:参悟 |
推荐美文 |